分类: 悦读 |
【
禅语故事
】--
不变应万变
道树禅师,建了一所寺院,与道士的“庙观”为邻,道士放不下观边的这所佛寺,因此每天变一些妖魔鬼怪来扰乱寺里的僧众,要把他们吓走。今天呼风唤雨,明天风驰电掣,确实将不少年轻的沙弥都吓走了。可是,道树禅师却在这里一住就是十多年。到了最后,道士所变的法术都用完了,可是道树禅师还是不走,道士无法,只得将道观放弃,迁离他去。
后来,有人问道树禅师说:“道士们法术高强,您怎能胜过他们呢?”
禅师说:“我没有什么能胜他们的,勉强说,只有一个“无”字能胜他们。”
“无,怎能胜他们呢?”
禅师说:“他们有法术,有,是有限、有尽、有量、有边;而我无法术,无,是无限、无尽、无量、无边;无和有的关系,是不变应万变。我“无变”当然会胜过“有变”了。”
感悟:这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无术胜有术,无招胜有招的话听起来不错,道树禅师实行起来看来也很有效,但是,相信一般人做起来颇有难度。哪些算是 “术、招”?“招术”袭来,如何保持定力?这些问题想起来都头疼,可见我们和道树这样修炼高深禅师的差距。不过,有了这样的想法,心态能够保持平稳倒是对的。即使真的没招了,束手就擒,坐以待毙,蒙蒙人也是可行的,诸葛亮玩的空城计也是蒙人的极高境界了。
【 禅语故事 】-- 要眼珠
云岩禅师正在编织草鞋的时候,洞山禅师从他身边经过,一见面就说道:
“老师!我可以跟您要一样东西吗?”
云岩禅师回答道:“你说说看!”
洞山不客气的说道:“我想要你的眼珠。”
云岩禅师很平静的道:“要眼珠?那你自己的眼珠呢?”
洞山道:“我没有眼珠!”
云岩禅师淡淡一笑,说:“要是你有眼珠,如何安置?”
洞山无言以对。
云岩禅师此时才非常严肃的说道:“我想你要的眼珠,应该不是我的眼珠,而是你自己的眼珠吧?”
洞山禅师又改变口气道:“事实上我要的不是眼珠。”
云岩禅师终于忍不住这种前后矛盾的说法,便对洞山禅师大喝一声道:“你给我出去!”
洞山禅师并不讶异,仍非常诚恳的说道:“出去可以,只是我没有眼珠,看不清前途的道路。”
云岩禅师用手摸一摸自己的心,说道:“这不早就给你了吗?还说什么看不到!”
洞山禅师终于言下省悟。
洞山禅师向别人要眼珠,这是很怪异的事,就算高明如云岩禅师,起初也只能告诉他眼睛长在自己额头上,为什么向别人要呢?最后知道洞山要的不是“肉眼”,云岩禅师提示出“心眼”的妙道,洞山才有所契悟。肉眼,是观看世间万象长短方圆青红赤白的,这种观看只是表面的、生灭的、现象的,而心眼才能观察宇宙万有的本体,这种观察是普遍的,里外一如的,难怪洞山虽有肉眼,仍看不清前途的道路,此道路即自己的本来面目,即成佛作祖的目标,当云岩告诉他心眼的妙用,洞山就有省悟了。
感悟:这个故事其实很现实。用心创造,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连很多广告词都这么写了。老百姓心里有一杆秤,秤得出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连歌里都这么唱了,可见得“心眼”之妙道,早已深入人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