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悦读 |
今天,偶然读到几则禅语故事,觉着有些意思。在我看来,所谓禅语故事虽然事关佛教,但是,其中所阐释的思想却不仅仅局限在菩萨。里面当然有那些关于禅佛的经典和教义,阅读它,你自然而然会被其中许多内容所吸引,但是,能不能正确解读,是不是能够参透,则要看缘分。这些故事先记着,待慢慢消化。不论是不是有缘,起码能够为生活工作的经历增添一些警示提醒的东西吧。
【
禅语故事
】--
自伞自度
有一个信者在屋檐下躲雨,看见一位禅师正撑伞走过,于是就喊道:“禅师!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程如何?”
禅师道:“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
信者立刻走出檐下,站在雨中,说道:“现在我也在雨中,该度我了吧!”
禅师:“我也在雨中,你也在雨中,我不被雨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你,而是伞度我,你要被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
说完便走了!
自己有伞,就可以不被雨淋,自己有真如佛性,应该不被魔迷。雨天不带伞想别人助我,平时不找到真如自性,想别人度我。自家宝藏不用,专想别人的,岂能称心满意?自伞自度,自性自度,凡事求诸己,禅师不肯借伞,这就是禅师的大慈悲了。
感悟:禅师的大慈悲在凡人看来,是小气,不就是一把伞吗?至于喋喋不休?不借就不借了。但是仔细想想,却很有深意。禅语中有这样高深的教导,俗家也有。对施授者来说,古人云:赠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人黄金不如给冶金术。不过这需要大慈大悲,因为授人渔有可能断了自己的生路,当别人掌握了冶金术之后,你自己却有可能成为贫困户。用今天的话说,这是具备奉献精神的高风亮节,很精神的一种境界。对接受者来说,一方面要尽量不被鱼和金子利诱,因为那是让你放弃更高层次追求的迷惑,大智慧就是追求长远利益,追求最大利益的人。另一方面,要立足于自己,要立足于为我所用。当然,自力更生也不是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更不是封闭循环、拒绝先进的闭塞,我们强调的是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在上文中,所谓的自伞自度不是教人怎么花费的大力气制作一把很简单的伞,那样会得不偿失,会少慢差费。所以,在维护知识产权严肃性的前提下,执行拿来主义,消化吸收应该是最高境界。
【 禅语故事 】-- 小草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
“快撒点草种子吧!好难看呀!”小和尚说。
“等天凉了。”师父挥挥手,“随时!”
中秋,师父买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种。秋风起,草籽也边撒边飘。
“不好了!好多种子都被吹飞了。”小和尚喊。
“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师父说,“随性”
“ 要命,种子都被小鸟吃了!”小和尚急的跳脚。
“没关系,种子多,吃不完!”师父说,“随遇”
半夜一阵骤雨,小和尚早晨冲进禅房嚷嚷到:“师父,这下可坏了,好多草籽都被雨冲走了!”“冲到哪儿了,就在哪儿发!”师父说,“随缘”
一个星期过去了,原来光秃秃的地面,居然长出来许多青翠的草苗。一些原来没有播种的角落,也泛出了绿意。
小和尚高兴的直拍手,师父点头道:“随喜”
感悟:这一段禅语有点意思。师父的五随:随时,随性
当然,师父的五随对每一个人的个人修养来说,也不无借鉴。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做事都必须考虑它的实际效果,不能仅凭美好的想象和预期。必须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完成每一项工作。那些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强求,是好高骛远,只会徒生烦恼;那些能为而不为,偷奸耍滑,偷懒堕落,也只能自取失败。所以,明白自己,明白别人,明白周围,明白手段,做事做人才算是做到家。
【
禅语故事
】--
月亮偷不去
良宽禅师除弘法外,平常就是居住在山脚下一间简陋的茅棚,生活过得非常简单。有一天晚上,他从外面讲经回来,刚好撞上一个小偷正在光顾他的茅芦,小偷看到禅师回来了,慌张得不知如何是好。
良宽和悦的对双手空空的小偷说:“找不到可偷的东西吗?想你这一趟是白跑了,这样吧!我身上的这件衣服,你就拿去吧!”
小偷抓着衣服就跑,良宽禅师赤着身子,在月光下看到小偷的背影,无限感慨的说:“可惜我不能把这美丽的月亮送给他!”
“美丽的月亮”,象征着我们的自性,每一个人,自性中都有无限的宝藏,假如能识得自家宝藏,何用偷窃他物?禅师的惋惜,不能将美丽的月亮送人,正是告诉天下众生,人人都有佛性至宝,何必沦为窃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