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仅仅是多睡一会--朝九晚五

(2006-10-08 14:38:37)
标签:

作息制度

时间表

办事效率

国际惯例

黄思贤

北欧

分类: 观察

我看朝九晚五。

 

今天是节后上班第一天,一个显著的变化是正式施行朝九晚五的时间表。上午是八点半上班,十二点吃中午,下午是一点半上班五点下班。这个时间表据说是为了更好地和国际惯例接轨。

 

说实话,我对这个时间表是赞成的,因为上班时间可以推迟,对早上多睡一会有好处的。中午休息一个小时也够了,要是多睡其实也没有好处。我老是感到,越睡越迷糊。下午可以早一点下班也是好的。

 

不过,我有一个很大的困惑就是这样的时间表真的就是和国际接轨的吗?而且在时间上和国际接轨了,办事效率以及办事方式也能接轨了吗?

 

刊登在《瞭望》杂志上一篇文章这样说:据一些曾在国外工作过的人士介绍,就是我们一直在强调的作息制“与国际接轨”,其实是一个很令人疑惑的概念,因为在作息制度上,国际上的“轨”远不止“朝九晚五”这一条。胡键说,即便是美国,人们的上班时间也不是“千篇一律”的。一般政府机构多是早8:30~下午5:30,午休1小时。曾担任过新华社驻罗马分社首席记者的黄思贤则告诉记者,地处南欧的意大利,气候炎热,加上意大利人喜欢闲散的性格,使得这个国家的作息时间不仅不像北欧国家那样“紧凑”,而且午休时间竟然长达3小时(北欧一些国家午休1小时)!而下午则一直要工作到7点才下班。对于美国人来说,这么晚下班肯定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大家都住在郊区,回家至少有1小时的车程。黄思贤先生说,由此可见,一个国家实行怎样的作息制度,不仅与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现代化程度密切相关,同时还与这个国家人民的性格、生活习惯、居住方式等等密切相关。任何一种作息制度,其产生都要有“依据”,要有“土壤”。

 

说对了,所谓的国际惯例最主要的是政府部门如何更好地为民办事,实事求是,这是原则,仅仅学点皮毛,那没有任何好处。如何要学,学人家的办事效率恐怕是更重要的。否则是本末倒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