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观察 |
第一个感觉是中国所谓三大名导的说法可以休矣。所谓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三驾马车驮着沉重的中国电影的说法事实上已然不复存在,陈凯歌出局了。他的《无极》显然要比《英雄》《十面埋伏》《夜宴》等差一个乃至几个档次。在看《夜宴》之前,说实话还是有些担心,老是出怪招的冯导会排出怎么样的宴席,不合胃口,吃了反胃,还是不实惠觉得质次价高当了冤大头。走出影院之后,那感觉,不错,比我想象的要好。我原来觉得总不至于比《无极》还差,一看,果然不错。
《无极》和《英雄》《十面埋伏》《夜宴》比,显然不在一个档次上。我不是说技术的,也许《无极》玩3D很熟练,但是感觉《无极》没有灵魂,没有根,根本就是一个没有线的风筝,乱飘一气。《英雄》和《夜宴》都有灵魂,有神。其实,张艺谋的作品故事性也不强,《英雄》的故事性就被訾为软肋,但是这不妨碍它成为有灵魂的巨片,而且色彩辉煌极致养眼。《无极》什么都没有。故事情节不那么吸引人,倒是那个恶搞的《馒头》显得情节跌宕起伏,有点意思。《无极》的画面也不美,因为完全是动画做的,显得非常假。就像一个女人的胸部非常挺拔,好像很性感,很迷人,但是仔细看是硅胶,一想到那是没有生命的物质,一下子就觉得恶心了。《英雄》《十面埋伏》和《夜宴》也有动画,但比较高明,不太露痕迹,像高明的化妆技巧就是别人看不出化妆,电脑动画也一样。
故事没有,摄影的技巧没有,表演更没有,《无极》中的陈红就是一个僵尸。其他也没有半点印象,乏善可陈。
《夜宴》的色彩是具有鲜明个性的,也很贴切。它的凝重的灰黑色调加上镶嵌在其中的茜素红显得无比的深沉但并不感到压抑,相反很能映衬邪恶与复仇的主题。这是电影的魅力,因为情节发展的需要,我们可以在有限的空间里面提炼夸张的极具冲击力的效果,挖掘准确的极具神韵的意境。《英雄》《十面埋伏》浓重的单色,也是独具张艺谋那样大开大合极致的张扬,大俗抑或大雅匠心的。《无极》色彩就显得非常幼稚,没有特别的追求。
第二个感觉,说《夜宴》是中国版的哈姆雷特基本没错,但是我可以接受。
的确,《夜宴》有很明显的哈姆雷特的影子,从情节到台词。但是我看完《夜宴》我没有觉得这样的故事很别扭。相反,我觉得很理解这样的处理(说抄袭也可以),因为这样的复仇很中国,曾经在中国很流行。情节的雷同说明当时封建社会的共性。要知道这是距今一千多年前的故事,多少有些生疏,有些先入为主,因为哈姆雷特太著名,太深入人心,所以就会有我们抄袭的感觉。当然,要说抄袭和不太符合中国国情的,就是册封大典中由无鸾排练演出的暗示厉帝弑兄篡位罪恶的小品,这个情节安排痕迹较重。这和东方人的习性不太吻合。这时,无鸾并没有和叔叔摊牌,不可能这样露骨地表示什么。而且,以忧郁太子的优柔寡断,也不会这样打草惊蛇。
第三个感觉,影片的音乐也是一大亮点。
越人歌当然是好的,震撼,滕格尔的演绎很抓人,很深刻,用作曲谭盾的话说是令人悸动。周迅也不错,入戏很深,歌、舞、情联动浑然天成。就是沧桑的嗓音和她非常纯洁的灵魂有些不协调,不过那是天生的,怨不得周迅。
但是我最有印象的还是片尾曲。在没有看《夜宴》之前,我的最初的想法和大部分一样,怎么用她?但是听完之后,我有些不敢呼吸,有被震撼、被击中的感觉。谭盾说她是国际化的演绎,我觉得不错,很大气,很亮,很纯,但是味道又很浓厚,穿透力很强啊。流行歌曲有些时候是很廉价的,很单薄的,但是张靓颖不是,她做到了声情并茂,甚至我想要是不用张靓颖,也许结尾压不住。这让我有意外惊喜。
第四个感觉,演员的表演基本称职。我基本上同意大多数人的意见,章子怡非常好,吴彦祖也很好,葛优、周迅一般好。说葛优一般好有些不忍,因为很多人喜欢葛优,但是事实上总感觉葛优入戏不深,有点飘。也许其中他发挥的余地有限,也许导演的宝本来就不是押在他身上。周迅也一样,戏份不多,难得出彩。
章子怡的表演很有层次,很有张力,吴彦祖也一样,内敛深刻。
说到表演,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作两组比较。
一组是章子怡自己和自己比。在《英雄》和《夜宴》中的比较。在《英雄》中,她的表演还比较表面化,概念化,显得痕迹明显,张扬有余,内敛不够。但是在《夜宴》中,就显得大气多了,皇后的霸气,婉儿的媚气,母后的母气,层次很分明,一张一弛,一颦一笑,举手投足,十分到位。既不张扬,也不晦涩,该强则霸,该娇则媚,收放自如,显得成熟多了,有了国际巨星的作派了。冯小刚的子怡牌打得恰到好处。
第二个比较是吴彦祖vs黄晓明。吴彦祖显得内敛深沉,有着很强的内在爆发力,黄晓明的表演就显得非常夸张,脸谱化,生怕观众看不懂,我现在生气了,看着,我发怒了,我发怒是这个样子的,很简单化处理。
表演的不落痕迹是走向成熟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