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汉语发音初探(4)尖团合流

(2020-01-31 21:33:04)
标签:

尖团合流

硬颚化

汉语拼音方案

国罗派

分类: 古汉语发音初探

3 团音硬腭化与尖团合流

1)说明

       舌尖音是指气流在舌尖与唇齿摩擦发音的声母,z,c,s

舌面音是指气流在舌面与上腭摩擦发音的声母,j,q,x

舌根音是指气流在舌根与咽部摩擦发音的声母,g,k,h

       尖音和团音的区分最早出自清代的《圆音正考》,初版于乾隆八年(1743年),目的是为了纠正满人学汉语时混淆尖团音的错误。

书中说:“试取三十六字母审之,隶见溪群晓匣五母者属团,隶精清从心邪五母者属尖,判若泾渭,与开口、闭口、轻唇、重唇之分,有厘然其不容紊者,援辑斯篇,凡四十八音,为字一千六百有奇。每音各标国书(满文、满族称满文为国书)一字于首,圆音在前,尖音居后”

书中这个例子是说,汉字归属于“见溪群晓匣”这五个声部的声母属于团音(比如五个声部的例字发音为“gian,hi,kun,hiao,hia“),汉字归属于“精清从心邪”这五个声部的属于尖音(比如这五个声部的例字发音为“zing,cing,cong,sin,sia“)。

团音字声母是”gi,ki,hi“开头(这三个音用满文书写起笔为圆头,故称圆音又叫团音),尖音声母是”zi,ci,si“开头(这三个音用满文书写起笔为尖头,故称尖音),当然还有“gü,kü,hü和”zü,cü,sü“的也是一样。

原本对于汉族人而言,无论文盲还是读书人对于尖团音的区分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有问题的都是满族人。受满族语音影响,及清朝推行北京内城话(雍正在广东福建等地设置正音馆,外国人将此官话称为“Mandarin”,即“满大人的语音”)为标准语音的官话,官话从明朝的江淮官话变成了满族人的北京内城话,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团音硬腭化变成了舌面音,g,k,h声母与i,ü起头的韵母拼读在一起时,改为了j,q,xi,ü拼读,由于ji,qi,xi替换gi,ki,hizi,ci,si的发音更加接近,导致尖团更容易误用。

到了民国时期,1932年,受“数人会”“国语罗马字派”及威妥玛拼音影响,官方否定分尖团及有入声的老国音,颁布《国音常用字汇》采用新国音,将声母z,c,si,ü起头的韵母拼读,也改为了j,q,xi,ü拼读,造成了尖音和团音不再区分,无论是g,k,h还是z,c,si,ü起头的韵母拼读,都腭化成了j,q,xi,ü起头的韵母拼读。建国以后,文字改革委员会吴玉章的北拉派与黎锦熙的国罗派斗争失败,尖团分离丧失最后机会(并且删除了iai韵,导致gai拼读时改为jie),1958年国家最后确定了尖团合流的《汉语拼音方案》。现代说普通话长大的一代,若无方言基础,很难再区分尖团音了。

汉语团音发音的硬腭化也许从元朝开始就已经逐步渗入汉语,虽然明朝的官话受到江淮方言南京官话的影响,有了一个回归的过程,但最终经过清朝和民国,j,q,x的硬腭化音逐步成为主流。

2)例证

       在北方方言中,除河南西部方言、山东东部方言和山西方言还区分尖团音,其他地方已经尖团合流;而在南方方言中,尖团音区分比较清楚,且基本不存在舌面音,只有尖音和舌后音。

比如“酒”和“九”,在普通话中都发音“jiu3“,但在粤语中的发音为”zao2“和“gao2”,在客家话中发音为“ziu3”和“giu3”。再比如“小”和“晓”,在普通话中都发音“xiao3”,在粤语中发音为”siu2“和”hiu2“,在客家话中发音为”siau3”和”hiau3”

       随着大批人口迁移,南方口音也在逐步受到北方方言影响,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的新湘语也在近几十年出现了严重的尖团合流现象,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长沙还能听见许多年长的人或附近郊县的人将“钱”发音为“cian2”,将酒发音为”ziu1“,而现在已经越来越难听到了,新的长沙话的发音越来越变得只是将普通话的拼读改为长沙话的声调而已。

       在民国早期,不但北京话中有尖团音的区分,且在京剧中尤其讲究,比如电视剧《大宅门》中的白景琦最喜欢唱的京剧《挑滑车》中的唱词“待我赶上前去,杀他个干干净净“,如果大家仔细听会觉得”净“字的发音比较奇怪,实际上在京剧中”净“的发音为”zing4”,而不是”jing4”,京剧起源的昆曲的苏州方言的“净”发音也为“zin4”,粤语发音亦为”zing6”      

       清华大学的校名英语翻译现今依然采用“tsinghua"(声母”ts”是采用威妥玛拼音等同于大陆拼音的声母”c”)而不是“qinghua”作为清华”的标准拼读,就是区分尖团音的做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