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市场需要+文化传统:盗版盛行的关键症结

(2007-03-12 11:50:08)
分类: 杂文随笔——我思故我在

  闲暇读报,看到这样一条新闻,鲁迅先生后人周海婴公开向媒体承认,自己也时常购买盗版书籍。按说周海婴与周树人仅仅存在血缘关系而已,无论从名望还是成就上却无法相提并论,然而媒体将其郑重其事地作为一条新闻刊登,还是想借鲁迅先生之名说明一定问题的。

  中国没有反盗版的光荣传统。在法律制度相对完善执行又比较严格的西方国家,人们不仅在潜意识里把盗版作为一种法律禁止的行为,而且对客观上支持盗版行为购买盗版作品的人深恶痛绝。因此在那些国家盗版者总会受到应有惩罚,购买盗版作品的人也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反对盗版已经成为了社会公众的行为习惯。
  反观我国,盗版行为之所以屡禁不止、如野草般烧之不尽,公众不排斥盗版作品甚至为购买到盗版作品而自鸣得意是重要原因。从古至今,人们曾经进行过反盗版的尝试,但由于缺乏群众基础,终于没有使其观念深入人心并形成传统。既然连孔乙己都引经据典地说道“窃书不为偷”,那么我们买书还花了钱的当然就更加理直气壮了。假借传播知识的名义,盗版盗得似乎名正言顺。虽然已经加入WTO等多个知识产权保护组织,也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条例,各级政府也将保护知识产权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但盗版者仍然相当猖獗,“敌进我退,敌退我扰”的游击战术屡试不爽。

  市场需要是盗版盛行的又一重要原因。就像有人辩解道,中国暗娼的普遍存在是因为有大量性需要的“消费者”一样,盗版者之所以能招摇无忌,同样是因为盗版作品具有庞大的市场与消费者。
  比较有代表性的盗版作品大致有两类,一类是传统形式的书刊作品(以图书为主),一类是信息时代特有的计算机软件。周海婴认为盗版图书之所以有庞大的市场,是因为书价虚高的缘故。的确,在国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尚不算很高的前提下,动辄几十元的图书,一不留神就成百上千的软件,对于普通人家不能说不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书价虚高造成消费能力不足,并不是盗版者以及盗版行为被默许的充分理由。因为你总不能因为买不起一样东西,就去以不正当方式获取它的精华部分吧。不妨暂且假设大部分公众都从内心深处想去遵纪守法,那么盗版行为能长盛不衰一定还有别的什么原因。藏书的文化传统没有被发扬光大,就应该算是其中之一吧。当下很多人家中还是有一定数量藏书的,比如经常在电视镜头上看到的文化人或政府官员,拍摄背景通常是家中一排排的书架。可是细细打量却发现,很多书架的图书没有翻动过的痕迹,况且还有相当一部分图片有公款消费的嫌疑。对于他们来说,那些摆放错落有致的图书也许可以作为身份或品味的象征。在快节奏时间就是金钱的当今社会,能将藏书视如珍宝或如饥似渴,已经不太多见了。即便以读书求学、识文解字为己任的学生,也多半没有藏书的习惯。书店里经常可以看到孩子们坐在地上捧书阅读,或者干脆笔墨纸砚备齐抄书。古有匡衡凿壁偷光让人敬佩,只是不知道应不应该感动于当今孩子们的书店抄书行为。反正书店“工作人员”们是“铁面无私、秉公办事”的,将孩子们从摆放着正版书的书店中一一请出。于是购买盗版图书,似乎成为了孩子与其家长们被动无奈的选择。
  至于盗版软件的存在,国人信息产品消费能力不足,加上正版盗版之间几十倍甚至成百上千倍的差价,是盗版软件可以大行其道的重要理由。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是需要一定物质基础的。连花起公款来眼都不眨的政府机关都很少使用正版软件,指望普通百姓拿出微薄收入的相当一部分,去买企图一统天下的微软产品?很难。因为傻子都知道每张4元(目前市场价)的盗版光盘与千元以上的正版Windows XP,除了包装盒不同、缺少说明书外,功能上几乎分毫不差。基于这种前提,尊重知识产权打击盗版也许更应当从做强自己,提高国产软件市场竞争力做起。

    即便在信息时代,书还是要读的,软件更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有朝一日,买本正版图书就像现在买张盗版光盘那样不疼不痒,买套正版软件就像现在买本正版图书那样可以接受,那时打击盗版就具有相当群众基础而不必再拿鲁迅说事,盗版者也当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