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小说连载——举步维艰的尝试 |
山雨欲来(2)
都说祸不单行,但谁也没想到范或恩的霉运会来得如此之频繁。
就在艾嘉风波之后的一个月后,报社又发生了一次不大不小的火灾。
自从报社倡导开源节流的新观念以后,包括空调在内的大功率电器在八小时之外是禁用的。然而口头约束总归没有足够的效力,于是上班之前与下班之后干脆对大功率电器拉闸断电。这就为经常主动“加班”的吕彭城平添了不少烦恼,因为与老婆感情不和的缘故,他通常都会在下班后在办公室逗留,有时还会到很晚。
盛夏的海宁走在大街上会热得让你心里直冒火,没有了空调的办公室同样像在蒸桑拿。将吊扇的风力调到了最大也无济于事,电扇吹出来的热风让正在和网友热火朝天聊着的吕彭城更加心烦意乱。不过大活人不能让尿憋死,吕彭城眉头一皱,便想到了一个足以自鸣得意的主意。他将空调的插头直接插在了照明电路的接线板上,打开遥控器,冷风便如约而至。
空调房间内聊天的感觉就是爽,那天吕彭城聊得格外兴奋。连一直以来不肯与他视频聊天的一位异性网友也出人意料地配合,终于让他得以一睹天生丽质。他还趁着好心情,给过32岁生日的于诗雨发了一条文情并茂的祝福短信。当所有的网友都已下线的时候,他才发现时间已将近夜里11点了。匆匆忙忙地关灯锁门,与脸有瘟色的看门老王头打了个招呼,哼着小调坐车回家。
然而让吕彭城没有想到的是,他的雕虫小技竟然导致了一场火灾。当看门老王头闻到有些味道异常的时候,浓烟已经从三个部门联合办公的大房间内冒了出来。老王头果断地拨通了119火警电话,尽管及时赶来的消防车制止了更大悲剧的发生,那间办公室还是被烧得几乎面目全非,好在没有殃及里间的电脑和排版印刷设备。
即便如此,一直以亲民形象示人的范或恩还是难以正襟危坐,半夜里接到老王头电话的他十分恼火。本来艾嘉事件已经让他焦头烂额,现在又整出个史无前例的报社火灾。第二天上班后他便火速招集报社中层干部调查此事,吕彭城并不确定火灾是否直接来源于他的“得意之举”,但坐在下边的他始终有些心虚,因为消防员踹门入室后,首先排除的隐患就是插在照明电路接线板上的空调插头。
从老王头的电话与消防队的情况说明中,范或恩多多少少知道了一些火灾的缘由。但由于涉及报社的中层干部,而且没有确凿的证据,所以他觉得在事故频发的形势下,一切应以稳定为上。所以对于火灾事故的最终处理,范或恩并没有针对具体的责任人,而更多的是语重心长的劝诫:
“这次突如其来的事故表明,报社中少数人责任心不强,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对于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没有科学的预见能力,对于突发事件同样缺乏必要的应变能力。我这里就不想再点名批评具体的部门与个人,会后希望大家认真反思,能够引以为戒,提高大局意识与责任意识。也希望后勤部门加强下班后的安全检查,以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火灾事件的最后处理结果是,值班的老王头下班后要加强“巡逻”。报社员工尤其是临时工当日事当日毕,不提倡主动加班,也算敲山镇虎吧。
报业大厦的筹建本来木已成舟,随着奠基仪式的结束,施工与监理单位各就各位。周副部长亲自选定的风水宝地已经掘地三尺,地基也基本完工。然而随着市委领导分管工作的调整,市委常委会议对报业大厦的筹建计划进行了重新讨论,讨论的结果与第一次市委会会议纪要大相径庭。建议报业大厦筹建计划应慎重行事,建筑规划应重新到市规划报批。再加上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的推诿扯皮又让施工进程大大滞后,也是影响市委办公会议讨论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一结果实际上等于间接宣布了报业大厦建设工程被无限期搁浅。
范或恩的办公室窗外就是那片曾经让他热血沸腾的风水宝地。然而如今那里下面积水,上面荒草遍地的烂摊子让他心神不定,寝食难安。更让他沮丧的是,报社好不容易聚气的人气一点点消散,上班的人该聊天的聊天,该炒股的炒股,接送孩子的人们也重新找回了往昔的生活节奏。而且很多人看他的眼神也不再是低眉顺眼了,有几位甚至眼神里带着不经意的鄙夷。这让几乎快要忘记了过去那段历史的范或恩心里不由开始打起鼓来。
与《石城晨报》的合并倒是有了进展,尽管分管市委领导工作调整,但对于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两报合并事宜自然不能半途而废。只是合并的结果似乎并没有为范或恩赢来一片喝彩。虽然比《都市快报》的规模要小很多,但《石城晨报》的职工待遇一向还可以。正因为规模小,所以逢年过节地总是能让大家尽兴而归,编辑记者们也是轻松愉快,自得其乐。所以他们对于与《都市快报》的合并并不热心甚至有些抵触,群众来信甚至曾经写到了海宁市信访局以及市委组织部长那里。然而胳膊终究拧不过大腿,合并的工作还是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与曾经一度风靡的高校合并潮流一样,在被并入《都市快报》之前,《石城晨报》报社上下议论纷纷,充斥着不和谐的声音,包括报社的领导层在内。所以更像是散伙饭式的就地瓜分财物就不足为奇了,组织报社人员出境旅游、每位在编职工突击配一台笔记本电脑等一系列动作,已经在海宁市委宣布冻结《石城晨报》财务之前完成了。
交到范或恩手上的是一个《石城晨报》的空壳,包括原有的办公场所都没有所有权,而且每年用不菲的租金租来的。人员方面,有能力的或往高处走或自谋出路,剩下的也只是些老弱病残了。所以《都市快报》上下觉得他们好像被人家耍了,这紧锣密鼓轰轰烈烈的两报合并壮举,最后的结果是《都市快报》为自己捡到了一块烫手山芋,需要做的仅仅是为“收编”过来的十余人的未来买单。报社上下最初对新任社长的顶礼膜拜,现在也几乎成了嗤之以鼻。而且,关于范社长在《风流人物》杂志社的风流韵事,竟然传出了N个有板有眼的版本。这不,吕彭城虽然在社长面前还是点头哈腰地笑着,但背后与许文飞他们侃大山时也不时会流露出不屑一顾的情绪。
报社所倡导的开源节流新观念,开源不成,只有节流落到了实处。食堂的几位临时工被劝退回家了,有合同在身的工人则愿走的发盘缠,愿留的由人事部门统一安排到各个部门,食堂则以建设节约型报社为由而宣布彻底关闭了。一起被取缔的还有职工浴室。考虑到大家生活条件都有相当程度地改善,而且浴室的运营多半入不敷出,还要养活好几位工人。所以在范或恩的授意下,浴室也宣布停止使用,原浴室所在的场所改为了记者集中编校新闻稿的地方。至于节约水电,在不久前的空调风波之后,报社节水节电的决心更加坚定了。所以上班之前与下班之后的空调与其他大功率电器的使用,似乎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然而这些看似节流了不少的动作没并有羸得报社上下的认可,有几位离家较远的编辑记者中午吃饭都成了问题,因为人家水利局餐厅好像并不打算对《都市快报》职工开放。以前为图方便而在报社洗澡的职工们,也不得不无奈地接受此类福利被取消的现实。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