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为中小企业融资而生,却在第一天就变成投机市场
(2009-11-02 02:15:03)
标签:
财经 |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有的人根本不知道怎么花钱,却有无数的人在争着把钱交给他花。
一位创业板企业身价过亿的股东亲口向我抱怨:我们用不了那么多钱。我们也没有想到募这么多。我们原来想着能够达到计划就行了,结果定价出来,钱一下子多了两三倍。我们都没有制定计划,现在还不知道怎么花出去。这不是我们的错,我们只不过做了一个上市的申请,并得到了批准,一切都是按照规矩来办的。而现在最主要的质疑声却需要我们来承担。
他说的是对的,的确,上市的过程是按照规矩来的,他们没有一点不符合的。而且不可否认,投入创业板的28家企业都是不错的企业,赚到了钱,他们应该上市。
保荐机构也并没有超出他们的职业道德:路演、报价、定价都是按照标准流程。
同样,机构投资者也是照章办事。
在这里,我不赞成所谓的阴谋论,有的人总是猜测机构、企业为了圈钱与证监会合谋坑害股民。不是的。每一个企业和机构的作为在大部分情况下是符合规矩的,特别是对于初创的创业板,证监会会不遗余力地想做出个好的开始来。
但是所有的人都符合规矩,却创造出了一个泡沫性的市场。
理论上,股票市场推出的初衷是为了人们的投资。把钱放进去,是因为可以吃企业的分红。现在的创业板股票的pe平均为110多倍。这意味着,需要110年的分红才能拿回本钱,比存在银行里面吃利息还不如,失去了投资的价值。
那为什么还有人投?为了投机,把股票炒高了之后抛出去,靠股价的上涨的来赚钱,而不是为了分红。
当投机者进来之后,真正的投资人反而不敢进来了,因为这时候的股价不仅高昂,且容易被控制,不符合价值投资的规律了。
创业板本是为中小企业融资而诞生的市场,却在其出生的第一天,就成了投机性的市场。
我想,台湾证监会前主席戴立宁说的是对的。一个股票市场是为了融资的,当钞票多,股票少的时候,股票的价格就会虚高。解决的办法是降低门槛,并且让符合要求的企业都能够顺利上市。而不是以前那样,牢牢把持住上市的闸门并随意使用,仅仅国有企业、关系户才能找到上市的机会。
主板已经变成了国企圈钱的工具,创业板要想不重蹈覆辙,必须有另外的规则,让更多的企业满足融资需求,从而逐渐把现在虚高的股价降下来,让投资者敢于进入市场。而不是让少数的企业觉得是天上掉馅饼,上演一出出滑稽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