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玉刚是怎样变出来的?

(2009-12-26 22:10:18)
标签:

镜花水月

变故

歌厅

男旦

李玉刚

东北

娱乐

 

变故·变身·变性,古典美人符号——

李玉刚是怎样变出来的?

 

文/刘红庆

 

李玉刚是怎样变出来的?

 

 

 

201016起,北京保利剧院《镜花水月:李玉刚新年演歌会》,标志着“男扮女”明星李玉刚成功转型。自此,他由娱乐圈新人,成为中国古典美的符号。过去以演唱通俗歌曲为主的李玉刚,这次在汉赋、唐诗、宋词、明传奇的簇拥下,在古琴、琵琶、箫笛、昆曲的萦绕中,真正经历了一次传统文化的洗礼。难能可贵的是,李玉刚在较短的时间内,融入了新的制作团队,为数千名热心观众,带来了不一般的艺术享受。他把漫漶在诗赋里的四位美人,还原成了光彩照人的舞台形象。

“李玉刚变了!”这是热爱他的说谈论最多的话题。事实上,李玉刚自1978年出生以来,他的变化就没有停止过。虽然自小生活在东北农村,但是没有固定的住房,他的生活环境就老的变,家总是搬来搬去。他的名字也在变。本来他叫“李刚”,因为贫困,缺衣少穿,缺粮少吃的,他就在本名中间加了个“裕”字,又有穿又有粮。“李裕刚”这个名字,把他一段时间渴望着吃饱穿暖的愿望记载了下来。

但是,他的变,远不止此。

 

变故·1990·13

 

李玉刚上有一哥、一姐。但是天生聪颖的他,还是给这个东北乡村农家以不小的盼望。在20世纪80年代,农家孩子出人头地的唯一途径就是上大学。李家显然也这样设计李玉刚的未来。小时候,在家长的影响下,小玉刚梦想着长大后能像村里别的人家一个,骑着自行车,风尘仆仆满头大汗地从城里下班回家来。在那个年代,能够天天骑车来往于城乡之间,那不仅仅是自己的骄傲,也是家庭的荣耀,是身份的象征,是尊贵地位的标志。

1990年,李玉刚只有13岁,家里送他到城里念书。“拼了老命要让我成材。”多年后玉刚这样和记者回忆当年父母的心态。从那时候开始,他就独立生活了。同村的同学里,玉刚算是最优秀的一个。但是,离开家,在就学的路上,他经历了三个变故,最终没有能够完成家族给予他的期望:上大学。

第一个变故发生在初中毕业那年。本来好学生的他,是有希望考上公主岭市重点中学的。但是中考这一年,他和小伙伴们与社会青年打群架,打架结束后,对方的一个人莫名地持刀从身后杀奔过来,在玉刚肩头捅了一刀。玉刚不得不回乡下养伤,没能考上重点中学。

是不是留在初中复读?玉刚和父母的主张不一样。他说:普通中学录取我,我就上普通中学吧。要复读,到高三再说。他这样决定也有为家里省钱的考虑。这样他上了普通高中。那知道天有不测风云,到了高三,又是一次群架,受伤的也只有他自己,是屁股上挨了一刀。不得已,还是回乡下养伤。这是他离家后的第二个变故。

因为养伤,本来不是很突出的数学成绩,就差的更远了。一位老师觉得他唱歌不错,声音也好,劝他考艺术类院校。他拼命地去考了一圈,因为音乐基础太差,没有被录取。后来有个学校愿意录取他,却传来了大学毕业不包分配。一个家族梦想了多年用考大学的路来改变命运,等到真的考上了,大学却不再是往日的大学。这是李玉刚经历的第三个大变故。

上大学一年花费8000元,将来还是没有工作,而眼下的8000元还没有着落。心中充满无名向往又充满男儿豪气的李玉刚,没有征求父母的同意,毅然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怀揣着高中积攒下来的200元钱,走上了流浪的路。这时候,他不满19岁。前途在哪里?机会在哪里?靠什么打拼世界?他一无所知。但是他相信自己将不同凡响。三个大的变故,没有成就了他的大学梦,却逼迫他过早而更加深切地潜入了社会底层……

 

变身·1999·21

 

在长春,19岁的李玉刚追寻着希望。他在餐厅当服务生,在小公司当推销员,只要能挣钱,他都想试试。但最后,是歌厅舞台上的闪烁灯光对他更有吸引力。他唱着周华健的《花心》、郑智化的《水手》,以及《新鸳鸯蝴蝶梦》,奔走在哈大线上。短短四年时间,东北便没有他不熟悉的城市了,甚至列车上查票的规律他都摸得很清清楚楚。那些年他基本上不买票而经常乘坐火车在东北的各个城市间流浪。歌厅那小小的舞台,是他向往的地方,他渴望那些掌声,他愿意享受掌声给他的生活的力量。

1996年到1999年,靠着200块钱,他混在东北歌厅。日子是穷困潦倒的,但是锻炼了他的意志和适应艰苦生活环境的能力,也建立了他父母之外最初的人脉资源。“那时候,真穷,甚至连吃方便面的钱都没有。”玉刚说。

1999年,一个朋友说西安有家阳光娱乐城要人,服务生兼替补歌手。李玉刚才第一次离开他的东北,向兵马俑所在的城市混生活。这里的文化底蕴比东北好,歌手水平也高。一次,还是服务生的他,听台上演员唱歌,入迷了,把茶水倒在了客人手上。客人把一杯热水向他脸上泼来,他才从歌声里回过神来。

终于有一次,他获得了与一位女歌手同台演唱《为了谁》的机会。但是,女歌手却临时没有到场。娱乐城老板很着急,玉刚急中生智,说,我一个人唱男女两个声部,自己与自己对唱如何?老板实在没有别的办法,也只好如此了。而况且,玉刚的建议还是有点新意和卖点的。

就这样,在1999年,在西安,在玉刚21岁这年,曾两次打群架的玉刚,以女声出现在娱乐城的舞台上,赢得了最早的风光!

观众的掌声与喝彩,就是歌手的荣华富贵。在歌厅打拼过来的玉刚,最知道观众需要什么。于是,他向“女形”发展了去,从此开始变身。一直到2006年,中央电视台的星光大道,让他一夜成名。可是,为了星光大道,他离开东北后,在西安、深圳多个城市的歌厅里,已经变身后又拼打了七年!

白天以男儿身休息,傍晚化成女装,一手摁住头上的发冠,一手提着累赘的衣服,两腿紧紧夹住随便喊到的摩的赶场……一次,摩的启动后他戴的巨大的头套被风吹掉了,那一刻他觉得整个城市都在盯着他。“没有头套化着女装,样子很吓人。”他羞怯地对记者说。

这样昼夜变身的生活,他一过就是七年。

 

变性·2010·32

 

大众娱乐场所是玉刚的根,为中下层文化程度的消费者制造乐趣,是玉刚过去的路。在长春开过个人演唱会了,在悉尼开过演唱会了。《为了谁》这样的政治色彩较重的歌曲唱过了,《敖包相会》这样的乡村味重的民歌唱过了,甚至京剧片段唱过了。在通俗与民族之间,玉刚有成功的经验。但是,玉刚能不能挑战古典?

在舞台上,玉刚饰演过杨贵妃、虞姬、林黛玉,这些人物的文学意味、历史意味、传统审美意味很重。这些古典女性,还有别的古典女性,能不能成为一个有机的系列,让玉刚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舞台上?于是,《镜花水月》的创意出笼了。

有心人一定会注意到,这次在宣传《镜花水月》的时候,宣传稿一扫所谓“男旦”的提法,而是说玉刚就是一个“女形”演员,刻意与戏曲拉开了距离。制作方说:李玉刚的《镜花水月》力求表达中国诗意的美学境界,无论杜丽娘、杨贵妃,还是虞姬、王昭君,李玉刚将完美诠释中国传统女性的伤情与悲悯、婉约与华贵。

这次出品《镜花水月》的是在京城颇具实力的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公司和北京普罗之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他们表示,以现代的舞台手段,冶容娱乐与国学,是一种别出心裁的探索,这种极具吸引力的表演将使更多的年轻人关注中国的历史与文化,李玉刚将成为中国传统审美的代表人物,令我们古老而遥远的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在《镜花水月》海报上,李玉刚一扫过去“雍容华贵”的装束,而变为“性感魅惑”的淡装。关键是,在他的“女形”旁边,有他的本身“男形”。在男与女之间,在阴与阳之间,有一个独特的审美点,暗藏在每个人的心底。而李玉刚要在这舞台“变性”中,呈现一种非同寻常的惊艳美,勾出观众这部分审美需求,使之释放,使之获得快感。

2010年,32岁的李玉刚将重新定性自己的演出类型,非男旦,实女形。他的变性,对他自己来说,是革命性的,虽然沿袭了过去的演出路数,但是新的包装团队对他的要求将更高。在《镜花水月》中,李玉刚在“伤花”、“望乡”、“问月”、“铄玉”四大篇章里,将会把四位典雅的古代女性形象,诗意地呈现在舞台上。男儿李玉刚成了古典美人的代称。

古典美人符号李玉刚就是这样变出来的,他还会变吗?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十二日星期六 0:02:4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