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惊悉陈虻去世一周年

(2009-12-24 23:08:14)
标签:

科技日报

兄长

cctv

开会

曹宁

北京

文化

 

迟到的祭奠
——惊悉陈虻去世已一周年

 

刘红庆

惊悉陈虻去世一周年

这是我1998年在《科技日报》上发表的报道

 

 

 

    看到柴静博客里的文字,我才知道,可以称为我师的陈虻已经去世整整一年了。2008年12月23日零

点,他因胃癌离世,年仅47岁。
    一搜索才知道,崔永元、白岩松、水均益、敬一丹、和晶、陈晓卿等他的著名同事们早都写了感情

真挚的悼念文字。都让我感动。但是,要说写陈虻,我是最早的一个。
    1998年8月19日,我在自己主持的《科技日报·声像世界》版上,以头版重要篇幅,报道了他,标题

是《陈虻讲述自己的故事》。那时候他只有37岁,而整整十年后,47岁的他去世了。他还没有等到更多

的人采访他,他就去了。
    我的文章不一定为他的家人、同事所知道,因为那时候网络并不发达,而陈虻一定也不好意思拿着

我写的大块文章给人看。但是,他把37岁最激情时代的想法告诉了我,我以数千字来描述了他的故事。
    我是怎样认识陈虻的呢?
    1996年,我到北京不久,我北京师范大学的好同学李辉把我介绍给中央电视台少儿部的制片人曹宁

,曹宁对李辉非常赏识。因为我和李辉是舍友,曹宁对我也很好。她让助手给我办理进出中央电视台的

通行证,说我没事的时候可以到他们的图书资料室看书,帮她当时负责的节目《大风车·小记者》出主

意。
    我的一些主意也曾引起曹宁的重视,但是我并没有很多地往电视台跑。可是有一次,曹宁请人为她

的节目会诊,请来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中国纪录片之父”司徒兆敦,请来了《生活空间》的

制片人陈虻。我也是曹宁请来的,在中央电视台一起开了个会,好像还给了大家礼品。
    会上,我自己的主张与司徒兆敦、陈虻相契合,于是我心中默认了他俩为师。接着在自己供职的《

科技日报》为他俩各写了一个版。表面上是报道的文字,其实是我向他们学习的心得。
    我是怎样采访的?查当年的日记得到的信息是:

 

    1998年7月15日  星期三
    发稿。约陈虻谈。
    1998年7月27日  星期一
    写作《讲述陈虻自己的故事》。
    1998年8月19日  星期三
    出报,约了陈虻来看报,他表示满意。
   
    这就是我那时与陈虻有关的所有日记记载,现在太恨自己了,为什么只写了这么几个字?而再往前

查,第一次开会见面的时间可能是1998年5月13日的下午。那日我写道:“下午在中央电视台开会,对一

些片子提了自己的意见”。可是我居然没有说一起开会的都有谁。
    两次说到陈虻,都是说“约”,怎么这样容易啊?那时,他在中央电视台,我在《科技日报》社,

两个单位只一条马路相隔。所以约见很方便。我丝毫没有采访大人物的紧张。我可能真的就把他当作了

自己的兄长,因为他毕竟大我不多,对待我这样刚从外地到北京不久的所谓北漂,也很随和,也很诚恳


    两次见面都是在《科技日报》一楼的茶馆吧?一定是他付的帐。我都记不得了。第一次见面采访后

给他照了像,版面上的照片都是我拍摄的。
    遗憾的是,我那时一周两块版,又采访又编辑,整天是连轴转,说过要到他的工作时间去听他给他

的同事们讲片子的,但是终于没有去。有一次好像是山西的一个好朋友,想了解或者学习电视的编导,

我就给陈虻打电话,他说你随时让你的朋友来找我就行了。可是我的朋友似乎并没有来。
    2002年我丢了一次电话本,陈虻的电话就丢了。于是就没有再联系过。
    1998年8月19日,就是我见他的最后一面。
    今天是平安夜,是西方的一个节日,而陈虻在天堂已经一年了。天气预报说这两天要降温,天堂里

有没有冬天?天堂里今天也是平安夜吗?天堂里不会冷吧?
    陈虻,只有过短暂接触却给过我营养的一个伟大的兄长,我想念你!你的机房和朋友们想念里,有

故事要讲述的中国老百姓想念你!
   

                                        22:50 2009-12-24

http://space.tv.cctv.com/podcast/chenmeng
http://space.tv.cctv.com/podcast/chenmeng


陈虻的话
“我们并不是在表述某种存在,而是在努力寻找存在的原因。”
“细节的细节就不再是细节本身。”
“真实永远取决于观察主体”
“不要在生活中寻找你要的东西,而要努力感受生活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自己为什么出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