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同一首歌》作者孟卫东猛批所谓西洋先进唱法

(2008-03-20 09:39:05)
标签:

唱法

《同一首歌》

本土

孟卫东

中国

杂谈

 

世上并非同一首歌

——《同一首歌》作者孟卫东猛批所谓西洋先进唱法

 

    昨晚,是中央电视台第13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合唱比赛的最后一场,有位观众特别热情地称赞评委给了来自云南、贵州、内蒙古的三支本土合唱队以应有的肯定。这位观众的用意是好的,但是,在他的并不很长的信中,用到了“本民族合唱借鉴西洋唱法的先进性”这样的表达。
    孟卫东其实很应该肯定这个观众注意到了中国传统的无穷魅力,因为这个观众对来自边远地区的合唱队是由衷喜欢的。但是,孟卫东抓住“西洋唱法先进性”表达了他的义愤。
    可能,一般的观众不太了解,“关于怎样打分”,应该在评委中是有争议的问题。合唱,是西洋的,还是中国的?这是一个问题。合唱是引进的艺术吗?徐佩东评委就是这样的观点。可是,我们的音乐家和广大的观众,对民族多声部合唱,究竟有多少了解呢?
    我猜测,一个有良知的艺术家,比如孟卫东,自己不在音乐院校教书,所以对所谓崇尚西洋为正宗的观点是鄙薄的。很可能,他对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国文联等这样完全西化的合唱并不看好,但是,又碍于情面不能不给高分数。所以,中国民族多声部,并没有争得这次青歌赛的金银奖,侗族大歌和内蒙古合唱,都是铜奖。
    其实,前六名的水平能隔多少?实在说不好。金奖给谁不给谁,观众真的看不出评委眼里的那细腻的差异。老实说,我个人并不太欣赏部队合唱团的强劲的音乐表达。可是,前六名里,各个风格的也都基本有了,你又不能说出有太多的不是。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的学生组成的合唱团,能唱成一个声音,是因为他们都是一个体系里的。而贵州大学的这个合唱团,不用指挥,不用伴奏,不穿西装,不唱意大利语,不唱雄赳赳的歌,就比别人低一等吗?内蒙古的合唱,不用钢琴伴奏而用马头琴伴奏,不用汉语表达,就比别人低一等吗?
    所以,合唱,也有个所谓“西洋唱法”与“本土唱法”谁更应该获得肯定的问题。
    孟卫东的观点,是不是在评委中不占多数,才憋了一肚子的火?当听到“西洋唱法先进性”,和很多评委完全一致的论调时,他本能地生气?把本来应该向别的评委撒的气,撒给了这个普通观众。因为观众的观点,正是这些评委传授的呀!
    尽管我不同意孟卫东的态度,但是我完全赞赏孟卫东的观点:如果说西洋的就是先进的,那还要我们本土文化干什么?文化,不存在先进与落后之说。
    遗憾的是,孟卫东没有说透:为什么本土的合唱没有走得更远。因为这是观众关心的。他应该讲:本土的没有获得最高的奖赏,是因为我们对本土的认识还很欠缺,而许多有天分的孩子过早地被灌输了“西洋唱法先进性”这样的观点,所以,从整体上讲,在中国,按照本土多声部唱法演唱的合唱团,与按照西洋唱法演唱的合唱团比,是一个小数目。大家都按照钢琴上的音高确定音准,按照西洋的一般合唱编制编排队伍。都读五线谱,而非工尺谱。
    这样就造成了,唱西洋合唱的水平,整体上,比唱本土合唱的水平高些。而北京的几个国家级的院团,都是按照西洋唱法排合唱。20世纪50年代,王方亮组织指挥的“陕北大姑娘合唱团”被迫解散,以国家水准发展的本土合唱,就此终结。从而造成了今天中国合唱的局面:西洋唱法绝对优势,本土合唱散落在遥远的边寨。
    教育观念、教育体制上严重偏离本土传统,所以造成了中国人不会唱中国歌。21世纪的2008年,教育部才有人想起来京剧可以进中小学音乐课堂。而在2008年以前,只认为西洋的唱法才是“声乐教育”,本土的任何一个剧种和曲艺演唱,都是落后的封建糟粕。其实,昆曲是中国本土的“美声”。为什么青歌赛把戏曲演员拒之门外?你唱的是《卡门》里的片段,我唱《牡丹亭》的片段。你的曲就是歌?我的曲就不是歌?西洋百年前的作品都可以在今天演唱而不被认为过时,为什么我们本土的传统艺术就一定得不到青年的喜欢?
    孟卫东要是这样说,我想,他的感召力可能会更大,那位被他批评的观众就不会一头雾水。不过,他要这样说的话,坐在他身后那些“声乐泰斗”,不知道会有什么感想……

                                    9:06 2008-3-2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