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堂版昆曲掀起新古典主义浪潮
——社会名流热议:“今年夏天不看戏,看戏就看《牡丹亭》”
刘红庆

5月18日,中国昆曲成功申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批准六周年之际,一台称之为“厅堂版”的昆曲《牡丹亭》开始亮相北京。三个月来,以每周两场的频率,悄然改写着北京演出市场对待传统艺术的理念,影响了北京白领的消费习惯和审美品味。行家们说:“厅堂版《牡丹亭》不温不火地进入市场,以一个长远的眼光和长远的计划来改变着历史。它的诞生,标志着在演出市场真正开始呼应近年艺术走向上的新古典主义,掀起了新一轮的剧场新古典主义浪潮。”
从南北两地精英精心制作、大牌执导、高成本打造,到六十个座位、极昂贵票价、超豪华享受;从“牡丹夜宴”、“书法表演”、“落水散花飞蝶”,到“80后唱主角”、“19岁的杜丽娘”;从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合,到“政府支持”、“老外观光”、“名流捧场”……“厅堂版《牡丹亭》”在广告投入很小的前提下,迅速成了2007年夏天演出市场的一个“流行词汇”。
“今年夏天不看戏,看戏就看《牡丹亭》!”不知道是谁套用了一句人人皆知的广告语,为厅堂版《牡丹亭》推波助澜,并为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在白领圈里不再问“你吃了吗?”而是问“你看了吗?”在一些场合,没有看厅堂版《牡丹亭》会找不到与别人的共同话题。
为什么是厅堂版《牡丹亭》?为什么一定选择厅堂版《牡丹亭》?我们听听名家们怎么说。
一、刘庆邦:这剂精神良药让我升华了一次
刘庆邦,被誉为当代小说界“短篇王”,1951年生于河南。现为北京作协副主席,一级作家,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著有长篇小说《断层》《远方诗意》《平原上的歌谣》《红煤》等多部,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走窑汉》《梅妞放羊》《遍地白花》《响器》等二十余种。短篇小说《鞋》获1997至2000年度第二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神木》获第二届老舍文学奖,由《神木》改编的电影《盲井》获第53届柏林电影艺术节银熊奖。

□在看厅堂版《牡丹亭》之前,对昆曲了解的多吗?那天现场感受如何?
■我最早知道昆曲《牡丹亭》是从白先勇先生那里。2005年,白先勇先生被评为“海外最受欢迎的华人作家”来北京领奖,我们北京作家请他吃饭座谈,他那时给我们讲《牡丹亭》怎么怎么棒,他很投入地做《牡丹亭》的事情。他的那个《牡丹亭》是要演十几个小时的,我是一直想看而一直没有机会看。
今年夏天你邀请我看《牡丹亭》,我是十分愿意有这样的一次经历的。那天,看到了厅堂版《牡丹亭》,对我而言,那确实是一个很独特很美好的艺术享受。
首先《牡丹亭》剧作本身把爱情推到一个极致。爱情可以使人死去又可以使人活过来,这就是爱情的力量。其次,由《牡丹亭》我知道了我们古人关于戏剧方面的想象力。现在我们的许多文学家推崇国外的魔幻现实主义等什么什么主义,其实,透过《牡丹亭》,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的想象力是非常了不起的。
和剧作一样让我感受美妙的,是演出现场的感觉。这个感觉太好了。
现在许多演出声光电用得太多,技术主义的东西在舞台上特别泛滥,让人觉得特吵得慌,特别喧嚣,而在厅堂版《牡丹亭》现场,那种场景,那种丝竹之声,那种真正原汁原味的感觉,让人觉得是非常好的享受。厅堂版《牡丹亭》不用扬声器,不用光电的闪烁,是非常诗意化的和自然流露的东西。那一刻,我从心底里发出思古之幽情。好久没有这种享受了,那天真正感受了民族文化的韵味!
演出最后用活的真的蝴蝶,翩翩地飞向观众,真是妙不可言。一开始,我看见像真的,又不敢相信。但是当它飞入我们的怀抱,而整个厅堂也是有无数的蝴蝶在飞舞,感觉真是那么美好,神秘,不由得让我联想到梁祝的爱,联想起中国文学里几个关于蝴蝶的经典故事和意向。
□你是在河南成长起来的作家,与你从小接触的河南的戏曲比,听昆曲的感受会不会不同?
■河南的剧种是全国最丰富,河南的戏高亢,是直抒胸臆的。与昆曲相比,河南的戏是来自民间的,更夸张一些,也可以说更俗一些。而昆曲给人是比较高雅的感觉,它更像诗歌。欣赏昆曲就是品诗,是比较高级的一种精神享受。
□我说过:昆曲在某一刻可以唤醒沉睡在心中的传统文人的那份情怀。你承认不承认那天你被唤醒了?即使你曾经是个农民。
■我承认昆曲有唤醒人美好向往的力量。但自己不敢把自己说成是一个文人。我认为,文人是应该有比较多的学问,念过大书的,而像我这样是农民出身,然后去当矿工,最高学历是六七届的初中毕业生,能不能算文人?我没有太大的信心。但是我一直比较喜欢文人这种情怀,想把自己造就成一个文人。
那天在厅堂版《牡丹亭》演出现场,那生生死死的故事情节,那悠扬旷远的音乐,以及演员的表演,服装,甚至包括那种氛围,在六百年粮仓里营造的还原厅堂的看戏情境。整个过程,都让人有一种“忘我”的感觉,有一种灵魂飞升的感觉。而我相信,这种感觉就是欣赏艺术的比较高的境界。

□你愿意不愿意向别人推荐厅堂版《牡丹亭》?推荐这样的戏,在今天有什么样的意义?
■首先我是别人推荐了才有看的冲动的,我很愿意向别人推荐,但是现在还没有机会。有许多人看了,也很赞赏,我的朋友邹静之,他就说他看的如痴如醉。
厅堂版《牡丹亭》的意义在于可以让人心静下来,灵魂静下来。现在人心都不静,很少有耐心来欣赏真正的艺术。创作艺术和欣赏艺术的人,都要敢于承认自己是闲人。在家里的书架,要有些闲书;看《牡丹亭》需要闲心,需要闲情逸致。
看厅堂版《牡丹亭》好像也没有用,或者说不是功利的,或者说它是超功利的东西,但它确实可以把人的心带到很远很远,给现代生活在都市里的人的精神以一种抚慰。从这个意义上讲,厅堂版《牡丹亭》是一剂精神良药,它让我们对内心进行反观。如果你也是艺术的创造者的话,它可以带你走上艺术的正途。不会因为眼前的非常功利的、浮躁的东西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