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1/bmiddle/001wXQqggy6LEXyiQTEfa&690
书并没看完,每日睡前捧读2篇,细嚼慢咽。速度如蜗牛爬行,却是慢慢品出了个中滋味,每每掩卷时只觉书香袭人,沁人心脾。
前段日子写过这本无用之书:
《田园之秋》——台湾学者陈冠学老先生的散文集,也是一本日记集,老先生从9月1日写到11月30日,其间,一株草,一朵花,一滴雨,一缕风,外加一只只檐下造访的不知名的鸟儿,点点滴滴,絮絮叨叨。
初时捧起,随手翻了几页,唇齿留香。在暗赞老先生的文笔了得的同时,也就把书放下来,理由很简单:这一类文字,眼下没空读,也读不进去。
这样条件反射般的行为让自己心里猛然一惊,这么好的文字为什么读不进去?因为书的内容对我目前没有用?因为没有故事情节?因为不够有趣?因为作者名气不够大?……这些问题让我想了整整一周,期间,《田园之秋》一直静静地躺在书架上,无声无息地拷问我的内心。
其实是阅读的状态出了问题,功利心渗透在方方面面,我在追求有用阅读和有效阅读的路上越走越远,阅读在这过程中已成了我强调读书效率的工具,而我却浑然不知。
我终于沉下心来静静品读《田园之秋》,静静感受30余年前卸甲归田的陈冠学老先生的清明和智慧,试着走进那般纯净的生命状态,也开始理解吴念真所言:《田园之秋》所提供的是一个能把欲望降到最低的人的生活境界,我常常透过《田园之秋》学习生活态度的改变。
一个月不到,再次拿这本书来说事,可见最近它在我心中的地位有多重。
某日,看到一个极好的比喻:当朋友千山万水给你送来一盒明前绿茶,佳人在座,明月入怀,竹影摇窗之时,汝窑茶具也洗净烫温,西山汲来的山泉已在炭火上滚出蟹目大的水泡……你冲泡出一壶佳茗,正准备徐徐品味时,你真的只是打算摄取一些抗氧化剂吗?
进行阅读时要求自己一定要学会某项技能,或者懂得某个道理,确实就像要求人喝茶要摄取足够的抗氧化剂一样的扫兴。而且,用抗氧化剂来谈论品明前绿茶的目的,该是多么的侮辱:)
好书,真的就是上好的明前绿茶,它也一定有你想要的一些功能,因为它是会包含其中的。但本末倒置的结果,极有可能就是你的阅读越来越功利,无关风月,无关心情,更和快乐无关。……按照这样的逻辑再推测下去,像我这种内心不淡定的主妇,是会额头冒冷汗的。还好还好,承蒙老天眷顾,某日网购时为了凑单免个运费,也为了书评中汪笨湖先生的那句话:“我去天国时,《田园之秋》是我最想带进棺材的五本书之一。”心中一动,便鬼使神差地将其拖进了购物车,带进了我家,也毫不留情地给我来了狠狠的一记重拳——这下,确定是被打醒了!
陈老先生的文字之美,我那点可怜的词汇描述不了,随便摘几句,给大伙儿养养眼:
“……头上是一片蓝,尤其是秋末之后,直到次年的春末,整整有半年的时间,就是你不抬头,那无尽的蓝也要映进你的眼里。一个小小的家,坐落在这样阔气的天地间,不由你不心满意足。”
“……家里下半夜就交由鼠兄做主了,我也没奈它何!反正我主白天,它主黑夜,道并行而不相悖,我主白道,它主黑道,轮番接班,谁也不碍谁。”
“中秋月安详地转着,祝福的光照临遍地,我也披满了一身,虽即背后照出的是孑然的孤影,我仍十二万分感激地受下老天这亘古的美意。”
“……这些马来族,纯朴善良,最大的好处,是不动脑筋。据我所知,他们不争不斗,连吵架都不会有,真可称得上是葛天、无怀之民。人类的好处在有智慧,坏处也在有智慧,两相权衡,不如去智取愚。智慧是罪恶的根源,也是痛苦的根源。愚戆既不知有罪恶,也不知有痛苦。”
“……气温是骤降了,空气虽似静定着,但隐约有北风的气息。那低厚乳白的天,正像新缠的茧,蕴孕着一番造化,当那大云气揭开,重见碧蓝的大天空时,便已蕴孕出了另一季——南国里最美好的冬天。”
……
书中的每一篇,细细品读,都有大智慧在其中,这样的摘录,实在太苍白。但是,主妇我大半夜的还在这儿不辞辛苦地蹂躏键盘糟蹋鼠标,又是为了什么?
人说,品茶有三乐,一乐:独品得神;二乐:对品得趣;三乐:众品得慧。读书和品茶其实是一样的道理,这慧到底是要还是不要,主妇们,你们也是懂的,对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