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7/mw690/001wXQqgty6LeWfo5Gm46&690
如果你已经接受了基督教,每天一定要有意识地在自己的脑海里重温基督教的主要教义。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每日祷告、阅读宗教书籍、去教堂做礼拜是基督徒生活必不可少的几部分。对于已经相信的东西我们需要不断地得到提醒,无论是基督教信仰还是其他信仰都不会自动在*思想中存活下去,我们必须给它提供养料。实际上,考查一百个丧失基督教信仰的人,有多少是被真实的论据说服,放弃信仰的?大多数人岂不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日渐丧失的吗?
——《返璞归真——纯粹的基督教》
这一段话让《日有所诵》主编之一薛瑞萍老师豁然开朗,她并不是基督教徒,路易斯的这番话所触动她的是:我们这些善良而脆弱的普通人,终年挣扎于工作、生活的夹缝之中,辗转于焦虑、恐惧的压力之下,我们对于阅读的信念看似确定,然而远远不够坚定。面对现实,我们更多感到的是卑微、是迷茫、是孤独、是无力,所以,我们需要频繁的陈述、交流来养护我们的信念,我们需要通过频繁的陈述、交流来汲取智慧的力量。
在《把世界带进课堂——薛瑞萍教育教学讲演录》中,薛瑞萍无数次地反复提到教师和孩子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日有所诵,因为“日有所诵”四个字,包含了一种温和而执著的提示和自我提示。
这四个字,也触动了我尘封已久的记忆。
日有所诵,这种具备一定仪式感的坚持,陪伴着我从童年走到少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日清晨的半小时,雷打不动。
我的坚持是在老妈的坚持之下。
我家有个院子,角落里有一张小小的靠背椅,竹编的,那是我的读书椅。每日清晨,洗漱完毕后,就坐在椅子上,开始我的晨读。我家房子临街,门外那条路,是许多孩子上学的必经之路,院子狭长,大声朗读,声音必然飘到院外。但是,大声读出来——这是老妈对我唯一的要求。我也就这么大声读了,从小学读到中学。时至今日,许多老同学见面时仍会笑谈起当年隔着院墙洒落的我的朗朗读书声。
诵读,也是借助于母语的脐带,从宇宙汲取生命的能量,语言的本质是声音,所有那些穿越千秋百代、超越遥远时空,不明原因地令我身心振动的篇章,它们所以能够振动我,所以能够叩击我,根源在于文字,在于文字里的声音。——《把世界带进课堂——薛瑞萍教育教学讲演录》
婆娑世界,耳根最利。
薛瑞萍在演讲集中很明确提出:诵读是童子功。现在回想起来,我是认同的,也无比地感激我老妈当年的英明“独裁”。
我曾一直以为我对古诗词的热爱或许是因为我对语言的天然敏感,那些优美的辞令,在时空的穿越中经常会撩拨到灵魂最深处,我深爱古文的韵律之美,炼词之美,意境之美。有了逗逗之后,我又会情不自禁把古文的优美带给她,上下学的路上,旅行的途中,我把一首又一首的古诗词幻化成她能听懂的故事,在她兴趣盎然的时候又从故事穿越回古诗,一切就像呼吸般自然。某日,共读一本书,内容感人,阖上书页后我没出声,半晌,听到身边的逗逗发出感慨:此时无声胜有声。
王逗逗童鞋的三峡游轮之旅今晚结束,明天将在她小姨的护送下,转战此次暑期行的最后一站:景德镇,爷爷奶奶盼着宝贝孙女儿也盼了好些天了。然后,逗童鞋回程的日子就指日可待了,她老妈我在可着劲吃喝玩乐的同时,也是要认真想想,新的学年里,是否可以每天清晨和她一起坚持诵读15分钟?
日有所诵,水滴石穿。
最后,感谢小杜老师的书,笔记已做完,下次见面要记得把书还你,书非借不能读这几个字也是无声胜有声的。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5EN00SIGG.gif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