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7/small/001wXQqgty6JWXWlrjEc6&690
还是松居直先生的《我的图画书论》。
关于第三章:图画书的意象和语言,是需要细细咀嚼的篇章。
先生用一连串的设问:“你有语言吗?你的语言是怎样的语言呢?有多重?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呢?是温暖?还是冷酷?……”明确带出他的观点:我认为图画书特别重要的方面不是注入图画书中的知识和信息,而是语言。
他恳请读者:认真地挑出自己的语言,好好看一看,是否还未被污泥化。
图画书的好坏,取决于图画书中有多少丰富的语言,有多少富有内涵的、实在感的语言,有多少读者和听者从内心能共鸣的语言,而正是这样的语言,才塑造出了丰富和实在的意象。
关于“意象”,我认真查阅了一番:
“意象”一词,来源于现代西方文学流派。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但在中国起源很早,是中国古典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
意象即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先生认为:讲述着的意象直接影响到听者,当图画书的语言和读者自己的语言融为一体时,才能很好的将内容传达给听者。
结合故事讲述,我的思考便是:
1、书中的故事是否打动了你?
2、书中的语言是否打动了你?
3、你是否审视过自身内在的语言世界究竟是怎样的?
文学精细地建构着语言,并赋予其实际的存在感和传播功能。因为文学艺术就是依据语言而被严密地连接、组织、构思、精炼、推敲而产生出来的,所以,倘若孩子们从小就沉浸在这样的语言世界、这样质地的语言中,那么肯定会对孩子的语言生活大有帮助。
再回到讲述故事上来,在故事讲述之前,认真阅读,根据你对故事的理解以及对孩子的了解,将自己的体验加以整理,对意象加以形象化,并把整理、形象化的内容置换成语言,然后确认在被置换的语言中,是否饱含自己丰富的感情。
书中还有这样一段话:图画书的文章,不论是读还是听,应能在孩子心中形象地展现出某种情景,我们是否能这样去表现,这样去讲述,能否选择这样的语言,包括这种语言的本质都是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于图画书的意象和语言这一篇章,更多是讲给图画书创作者听的,提醒图画书创作者的思考应该多角度多方位,而对于一般家庭的亲子阅读,亦是很重要的提醒:
1、语言是传播的手段,也是我们和孩子之间交流的工具,语言的贫瘠意味着表达的贫瘠,如果我们自己的想象力都没有被激活的话,怎么能给孩子提供丰富的意象?
2、家长在为孩子挑选合适的书籍时,是否关注到语言的丰富性,这需要家长自身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和不断学习的心,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懂得根据其特点去做合适的选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