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1/mw690/001wXQqggy6F5Wc6HWida&690
终于可以坐下来了,泡壶热茶,打开电脑,舒舒服服写我的作业。
《看见》的共读进入尾声,今晚主持讨论的斯丞妈指定篇章是第19章:不要问我为何如此眷恋
第19章篇幅不长,阐述的却是极深的处世哲学,恰恰是这一章,被我翻来覆去读了无数遍,划重点——读成了教科书!然后很确定以前的读那就是白读了,不过人是这样的,不遇上点事情,有些文字不会真正走进心里去的,幸好有共读,最终还是没有错过。
从进台开始,发生争执时,陈虻总说:“你的问题就是总认为你是对的。”
我不吭气,心说,你才是呢。
他说:“你还总要在人际关系上占上风。”
咱俩谁啊?从小我就是弱势群体,受了气都憋着,天天被你欺负,哪儿有你说的这毛病?
这个开篇就让我倒吸一口冷气,这两个毛病我一样都没落下。
柴静倒是很坦然,虽然满篇满章都是反思和自省,但她很清楚自身在成长,所有的批评都会内化为她前进的动力,所以她毫不讳言自身的缺点。
不过柴静也很幸福,因为骂她最狠的人都爱着她,不管是陈虻还是老郝,所以即使知性如她,字里行间也丝毫不掩饰那种小女人的得瑟。
“没人跟你过不去,是生活本身布满矛盾。”——小宏的这句话让盛怒之下的柴静没了声响,也让我怔了半晌,书中有一面镜子,一样照出了我的偏激、自大和自以为是。
老爷子提醒柴静:存在即合理。偏激就会傲慢、无礼。
顾准说:所谓专制,就是坚信自己是不会错的想法。
节目里的那位妈妈说:不光是简单,不光是家长,不管任何人,你去告诉别人应该怎么样,这就是错的方式。我就错了这么多年。
陈虻说:宽容的基础是理解。
柏大夫说:强大了才能变软。
柴静慢慢体会到:理解的基础是感受。人能感受别人的时候,心就变软了,软不是脆弱,是韧性。
读到这些话的时候,我因为晚餐吃太多有点胃疼,捧着书在客厅里踱来又踱去,我以为我读进去了——这时,电话铃响起来,一个不合时宜的电话,却极好的检验了我的死性不改:三句不合,暴躁的秉性便展露无遗,句句强势,分贝极高,完全不给人辩解的机会。
电话挂断后我拿起书来又当镜子照了一下,照到了柴静在日记里的这句话:“一个人得被自己的弱点绑架多少次啊,悲催的是这些弱点怎么也改不掉。”好吧,字字句句直击软肋。人家柴静虽然率性可好歹修养高,我就真悲催了,修养也谈不上。
我以为我有点强大,闹了半天还只是强势,这种挫败感还真是挺让人泄气的,正好电脑坏了两天啥事也干不了,读书读书!一大把岁数了终于明白一个道理:书中即使没有黄金屋也没有颜如玉,但你还真得读,因为好书都会讲故事,在别人的故事里说不定就读到了你的人生,能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是一种幸运,就算日后仍没多大长进但至少不会让自己在一些不自知的错误中纠缠太深。
最后,认真致谢《看见》,感谢柴静,感谢共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