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转载]周逸芬:什么样的图画书吸引小小孩爱上阅读?
标签:
转载 |
周逸芬:今天跟大家分享“什么样的图画书可以吸引小小孩爱上阅读”。
另外一个共同的特色就是以动物为主角。幼儿非常喜欢看到一些动物的故事,他们会有非常亲切的感觉。比如说米米系列的主角是地鼠;《看起来很好吃》是霸王龙;《图书馆狮子》是狮子;《吃六顿晚餐的猫》是猫等等。
米米系列里,米米《坐马桶》,五味太郎的《大家来大便》,《是谁在嗯嗯在我的头上》,这些书名一念小朋友就非常高兴,这些被大人认为不雅的题材往往最受幼儿的喜爱。我在印刷厂跟新竹的同事通电话时,提到大便故事一箩筐,在场的印刷厂的工人都笑出来,大人觉得我们不应该讲出来这两个字。
我们的身体也会发出一些声音,孩子对于跟他们的身体切身相关的一些事情的主题也会反应热烈。
适合小小孩的文字。我们还发现孩子喜欢的书里常常会问问题,而且一直重复关键的词句。为什么为小小孩创作的书要这样重复地问问题呢?因为这些小小孩很容易分心,如果我们能够借着问问题押韵、节奏、重复关键词句等这些手法,即使3岁的小孩也可以欣赏图画书里面的幽默趣味的。《我不知道我是谁》,比刚刚说的这些书的内容稍微丰富一些,可是在一开始的时候它就是在拼命地问问题,这样很容易让孩子立刻进入书的情景。“我是一只猴子吗?”“我是一只树袋熊吗?”“我是一头豪猪吗?”再比如《小便的故事》,猜猜看谁在水里小便。念书的时候全班的小朋友一起立刻回答,有些猜对有些猜错,这种互动非常热烈。《好饿的小蛇》也是小朋友反应非常热烈的书。
重复可预测的故事。通常我们说因为小小孩的智能发展有限,所以如果故事的每一页都是新的故事情境,对于小小孩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他没有办法从这个故事情境立刻跳到完全新的故事情境中去。所以,必须这一页是这句话,下一句话还是重复上一句的百分之八九十,只是稍稍有些不一样。孩子在熟悉中,才有能力去一点点地接受不一样。到最后的地方或者是某个关键的地方再有一个惊喜。
节奏韵律。因为小小孩接受新的情境或者是文字有一定的困难度,所以我们在节奏上其实是要让他有一个规则性,让他有一个熟悉度。节奏韵律对于小小孩来说是特别重要的。这本书大陆没有出版,但是是非常好的一本书。《永远的儿歌》,比如“小老鼠上灯台”这种有押韵的儿歌,其实就是小小孩最需要的一种门类,这些节奏韵律可以让小孩子感觉琅琅上口。我们要鼓励自己本土的类似《永远的儿歌》等这样一些古老的经典的儿歌,对于国外翻译的,除非能够真的找到很好的译者,才能把原汁原味的东西译过来。所以,有关韵文的部分,还是要念我们本土的东西。
故事内容贴近幼儿生活。6岁以下的幼儿,他的思考完全是思考他自己本身。到了小学一、二年级,才开始能慢慢地有思考能力去思考他自己以外的世界。所以在幼儿阶段,我们提供给他的图画书一定是绕着他自己本身的生活、他所熟悉的人、所熟悉的一些人事物为题材,最能够引起他们的共鸣。我们关怀一些弱势或者关怀一些跟我们不一样的人,这样题材的书比较建议在小学最好二年级以后再介绍给孩子。孩子本身就很爱模仿,也很爱模仿父母的动作,所以当他看到一个故事,在他的情绪发展上可以得到一些抚慰的作用。
再就是拟人化的情节,这个也是符合孩子的需要。幼儿是无法识字的,通常由大人念书给孩子听,孩子用耳朵来听。所以这些文字本身应该是可朗读的文字。通常一本书出版之前,我们的编辑要反反复复地去朗读,看是不是顺畅。
有趣的声音效果。《丢饭团的笑婆子》里就有很好玩的声音效果,在中班、大班的反应是非常好的。米米系列里的“啪啦、哗啦”的声音也很受欢迎。还有与常态不同而让孩子感到好玩的,像《冬冬,等一下》。
如果大家有经验到幼儿园念书给小朋友听,当你看到孩子对这些书的热爱,我想你也会跟我一样深受感动,毫不犹豫地蹲下来重新走入孩子的阅读世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