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逗,你鞋子穿反了~”
——“没有!”
顿了一下,意犹未尽,又补上一句:“我说没有就没有!”
这就是现在的王逗逗。

个性十足的王逗逗同学已经开始频繁地说“不”了:“我不要和你玩了!”“我不想和别人打招呼!”“我不要拉臭臭!”……甚至是——“我不喜欢你!”
孩子成长的速度太快,在我们还没来得及选择好到底应该用哪种方式来应对他们的时候,他们又悄然地脱胎换骨了。
、
“逗逗,今天是爸爸的生日,你是不是要对爸爸说生日快乐呢?”
——“不!我不想说!”
这是习惯性的标准回答。
顿了一下,王逗逗侧着脑袋问她爸爸:“爸爸,那我过生日的时候,你会不会跟我说生日快乐呢?”
逗爸:“当然会啦!”
“那你的生日蛋糕会不会和我一起分享呢?”
“当然,会的!”
逗爸“言出必行”的执行力度在他女儿身上达到了100%的高度统一。生日当天并没有买蛋糕的,结果第二天大清早,他自己跑去订了一个大蛋糕,不为别的,只为他宝贝女儿想和他分享生日蛋糕。

“逗逗,你吃饭可不可以乖一点?”
——“妈妈!你态度可不可以好一点?!”
说完了她拿手指着她老爸,说“这是一个好爸爸!”然后又指着我:“这是一个臭妈妈!”
当场就把那个所谓的“好爸爸”给感动得眼泪哗哗的,要不是当妈的眼神会杀人(逗爸原话),他差点就忘了“错”和“对”之间是有明显的界线的。
对于这个叛逆的小孩,我的感觉就是四个字:哭笑不得。问我怎么办呢?凉拌呗!谁还没有一点个性?
随便贴一个网上看来的一个顺口溜,与同阶段的妈妈们共勉:
绕一绕:借助寓言、
故事、童话等,从侧面启发诱导孩子;
冷一冷:故意冷淡他,使孩子感受到无声的惩罚,从而反省自己的过失;
激一激:根据该子好胜心强的特点,用激将法使之改正缺点错误;
笑一笑:用幽默作为批评的手段能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
避一避:
批评孩子不能伤害其自尊心,切忌当众训斥孩子;
缓一缓:家长先让自己心平气和,再选择适当的方式批评教育孩子;
选一选: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在融洽的气氛中,孩子才乐于接受批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