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最后一拨对这样一句话耳熟能详的人--“为革命--保护视力,眼保健操--开始……”;
是最后一拨男女生明明互有好感,却故作嫌恶状,在课桌上刻三八线的人;
是最后一拨在小时候写作文时,言必称--“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或“改革的春风……”之类的人;
是最后一拨学校开会一冷场有事没事就开唱"没有花香,没有树高"
是最后一拨在接受计算机启蒙教育时,还见识过BASIC语言的人;
是最后一拨在小学劳动课上还去打扫厕所、捉苍蝇老鼠的人;
是最后一拨对五讲四美三热爱倒背如流,但始终也没搞清楚什么时候才能练成四有新人的人;
是最后一拨告诉自己,要有理想有信念,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走在路上看见方格子地砖想着跳房子,跳橡皮筋的时候唱“我爱北京***”,每个月存5元指望小学毕业去看***的人;
是最后一拨在中学毕业时都要含着眼泪唱小虎队的《骊歌》中的“南风又轻轻地吹送,相聚的光阴匆匆……”和《再见》中的“请相信我们明天一定会再见,就像白云离不开蓝天……”的人。
…………
——————————————————————————————————————————
或许真的已到了怀旧的年龄。三十的门槛刚跨过,聚会的呼声从四面八方响起来。掰着手指头一算,除了小学同学还没动静之外,其他各阶段的同学们都如东方睡狮一般在觉醒。
很好很好,姑娘我再热闹都不怕,就怕不热闹,嘿嘿。
上周五晚上,初中同学欢聚一堂。整整毕业17年了,这个数字不说还好,一说真是晕得很,光阴似箭这句话是谁发明的?前辈们真不是一般的有才!
老师还是往日的老师,同学也还是往日的同学,可是在见面的那一刹那,拘谨竟然战胜了欣喜,“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哽咽。”的意境差点就要被我们演绎出来了。
岁月一轮一轮地磨砺,让我们虽不沧桑但却已然世故。热情拥抱的时候,都在赞赏对方还是那么的年轻美丽楚楚动人,仿佛这十几年的光阴都不曾在我们脸上留下痕迹。
很好很好,这本身也就是聚会的一种直接需求。80后,90后犹如雨后春笋般长势逼人,那我们70后的自信来自哪里?只有在这种场合,才会很轻松引起共鸣。
转眼十一也快到了,又将迎来大学同学的聚会,掐指一算大学毕业十年整。不聚一下简直太没有血性了。想当年电脑美术还不普及的冬天,我们这群热血青年大清早的就每人手捧两个刚出锅的红薯和一个茶叶蛋,穿梭在老师院凌厉的北风中,直奔可爱的工美楼。一进去就是一整天啊。这种手绘效果图的乐趣在出了校门之后再也不曾体会过。多年后,在我沦落成了电脑的奴隶之后,才想起,我的手上功夫,都被我遗弃在老工美楼的九六环艺班的教室里了。十年光阴,承载着我们当年腾飞梦想的那栋楼还在吗?
这是一个伤感的回忆,可人生遗失了回忆却又残缺不齐。
好吧,那就让我们期待聚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