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美与和谐的成长环境(孙瑞雪)
(2008-07-03 10:24:01)
对于0到6岁的儿童来说,他们所面临的成长环境可以分为两部分。一个是物质环境,更准明确一点说就是孩子的家庭环境、走出家庭的学校或幼儿园的环境、儿童常去的公共场所的环境;另一个环境是精神环境,就是和儿童有机会接触的人的状态构成的环境,也就是家庭成员和幼儿园的老师构成的环境。他们个人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而这些个人状态对0到6岁的孩子来讲,影响更大的实际上是这些人的心理素质情景,而不是文化背景。
我常常到有的孩子们的家去看望他们,看到有的父母给孩子使用的杯子和碗是瓷的,有的摔的坑坑洼洼,漆也掉了,看上去已经不那么舒服了。我就问家长:“为什么要给孩子使用这样的东西呢?”家长说:“这东西是很难买到的,给孩子用不容易被摔坏。”再仔细观察,你还能够发现他们自己使用的碗、盘有的已经被微波炉烤得黑乎乎了,依仍然在用。在这些日常生活用品中,所构成的情境不仅包含了一个人的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它直接建造了着儿童本身。这其中些生活用品包含了孩子常用的杯、碗、筷、勺,衣物、床单、被套、窗帘,家具的摆放、房间的色彩等等。我们知道在生活中也常常能观察到一个个人的综合素质状况,常常透过一个人的衣着和脸上的神情就能表现出来。这是因为孩子们常使用的任何一种东西,这些东西中的美学因素和文化内涵都会内化到孩子的身体里,内化到和他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中。
为什么不把草莓洗干净后乘盛放到一个精美的玻璃容器中,端到孩子的面前呢?为什么不把牛奶倒入到雅致的玻璃容器中,而要乘入俗气的碗里呢?为什么不让孩子睡在一套属于自己喜欢的色彩的被褥里和枕头里上呢?为什么不在早晨用一个漂亮的托盘将食物端到餐桌上呢?为什么不仔细考量虑窗帘和墙的色彩搭配呢?为什么不把床的方向放在面向窗的地方,让孩子清晨睁开眼睛的瞬间看到阳光和绿色的大自然,闻到清新的空气呢?为什么不在平淡的地方放上一件美妙的什物呢?这些每一天我们都会看到、都要用到的东西都是孩子生命的一不部分,也是家长生命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了着孩子的审美积淀和心理成长。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