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融的让梨与无恩论

(2012-05-16 00:39:29)
标签:

杂谈

孔融的让梨与无恩论

 

让梨这事,透着虚伪。除非他就是不想吃,不然谁不想吃个大梨?这想法不是错,是人的本性。人性决定,每个人都想占有更多,甚至就是不需要的时候,也是想占有更多。只有加上了一些社会道德,伦理之类的东西,才会有和别人分享之类的想法和做法。道德,伦理,法律这些东西,本质上就是对人性的扭曲和限制。我向来对孩子的早慧持否定态度。在认字,数学等智商方面勉强可以接受,但是在人情世故等情商方面过早的圆滑可就绝对是一件坏事。在一个本应天真无邪的年纪,却处处和成年人一般钻营顾忌,这孩子长大了能长成个啥?历史也确实证明了这点,成年的孔融沽名钓誉故作姿态抛弃妻子,确实不是个东西。

 

选这故事进语文课本的人更不是个东西,大伪之徒——孔融原本是个案,只毒害他自己,可是选进课本,那就是一代一代的毒害学生。一个好的故事,可以让读者不分年龄的收益。让梨的故事能让人学到啥?分梨的人就应该得到小份?什么狗屁道理!明目张胆宣扬虚伪。貌似这故事现在还在小学语文课本里。可怜的孩子们!

 

孔融的无恩论倒是有点意思,很有价值,挑战了社会根本伦理和统治基础,总算不虚伪了一回,于是被曹操给宰了。 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物寄瓶中,出则离矣。这就是孔融的无恩论。只是这小子阐述个理论太浅,只说生育没说养育,搞学术不行。

 

发展一下无恩论,应该父母生育,然后有义务养育,直到子女成年。这是父母在伦理上在法律上的义务,也是哺乳动物的天性。既然是义务和天性,那么当然就不是恩情了。当然,亲情是另一回事,是一定有的。

 

这个理论很有价值,西方一直就是这么做的。父母养育孩子到成年,然后两不相欠。比较而言应该比中国子女义务尽孝道要合理、进步的多——有利于下一代的成长,减轻负担,促进种群发展。中国式的养育之恩与尽孝之道,把每一代人都夹在上有老下有小之中,增加了每个人的负担之余,也限制的每一代的成长。

 

而且还有一个显然的坏处——生育子女,变成了一种投资行为。多子多福,生个孩子就是要防老的。那么既然本意是投资,要看产出,那就更无恩了。

 

孝道成为中国的主流伦理,根源也是政治上的需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父——子民。推行孝道,其本意在于弱化反抗思想,巩固统治。孔融竟敢挑战统治根基,不光曹操,换个谁也都要杀他的。

 

2000年前的统治者推行孝道是推行孝道是维护统治,2000年后的今天统治者仍然推行此道,巩固权力之余,透漏出当权者的极度不负责任。在养老,医疗等方面本应由政府负责的服务,转由中年人群买单。一对夫妇,上有四个老人,下有年幼孩童。政府作威作福,社会痛苦呻吟。。

 

康振宇

2012 5 16 0:3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