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我的随笔◈ |
在如今的人们看来,粮食似乎已经不那么起眼了,不论是在饭店聚会,还是居家用餐中,点一桌菜,做许多菜,吃不完,剩下很多直接倒掉,这样的情景许多人已经见怪不怪了。为什么会这样,可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现在我们国家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人们忙着减肥,哪里还有饥饿的概念?当人们没有了饥饿的意识时,谁又能意识到粮食的宝贵?
许多经历过上世纪困难年代的人们,可能在内心深处不同程度上都有一份饿肚子的回忆。在此,仅举一例史料,民国十八年是陕西近代史上最惨烈的年馑,当时陕西人口不到千万,饿死三百万,逃亡三百万,“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母亲把自己的孩子推入井中活埋掉、活人抢着死人吃、父亲活活勒死自己的小女儿、年老的父母亲把回娘家的闺女煮了吃、亲儿子把自己的亲老子煮了吃……这样一些匪夷所思、想都不敢想的惨剧居然那么真实的活生生的大面积爆发,死亡总人口高达近千万,堪称二十世纪人类一场巨大的灾难。这样的境况,在如今的人们是想都想不到的,但就是这么真实又惨痛地发生了,而且距今仅仅几十年的光阴。是我们的时代发展太快,还是人们把历史遗忘得太快?
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的未来。习总书记关于杜绝浪费粮食的指示不啻是一声响雷,警醒人们珍惜粮食,杜绝浪费。
杜绝浪费粮食,家长不仅要以身作则,更要言传身教,教育我们的孩子,都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荣辱观,都能真正认识到打包不丢人,浪费才可耻!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节约粮食看似是日常生活中的小节,但全民节约意识能否树立,粮食生产方式能否转变,蕴含着现代文明理念,关系着国家现代化发展的奋斗目标能否实现。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从现在开始,从自身开始,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杜绝浪费,珍惜粮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Ps:关于民国十八年陕西近代史上最惨烈的年馑,在陕西籍作家、海南师范大学张浩文教授所著的长篇小说《绝秦书》一书中有着真实的纪录,推荐大家阅读。谢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