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宝典(24)】妈妈对孩子一生教育成败最关键的是……

标签:
情感孩子育儿宝典家长妈妈 |
分类: ◈生活之友◈ |
母亲在孩子面前要学会示“弱”。强势妈妈的孩子很难自信,孩子的自信会在妈妈一直强势的状态里一点点削弱。能够在孩子面前示弱的母亲,实际上是通过示弱实现对孩子的托举,孩子的内心会因此逐渐自信而坚强。所以,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就要学会在孩子面前示弱。凡是对孩子一直强势的父母,实际上是在压制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妈妈要学的第三个字是:“柔”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个母亲真正的教育力量在于“柔和”。你会发现,越柔和的母亲,有时候带动孩子的能力越强,越是扯着嗓门整天对孩子叫嚷的母亲,则往往难以胜任真正引导和带动孩子的重担。
每位家长都重视孩子的学习,但是,家长的心态应该放在哪?请千万不要急着报班、着急找家教、着急找一些方法层面的东西来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
家庭教育重在养,而非在教。我们需要特别解读以下两个字:一是心,二是情。教育需要有情有礼,这是家长们在教育孩子时必须遵守的原则。教无定法,对待不同家庭的孩子以及孩子的不同成长阶段,需要的方法肯定是不同的。但是有一个共同的原则需要注意,那就是要有情有礼,情在礼的前面。
现在家庭教育的现状是什么呢,有情无礼。家长爱孩子的时候爱得没边,关心孩子的时候,连孩子的袜子都要给他穿、给他洗(已经足够大的孩子)。这叫爱吗?这个情已经失去了教育的价值。
另一个现状是有礼无情,尤其是家长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没有感情铺垫。任何层面的教育,首先是要给被教育者传达教育者本身的真实的内在情感。感情做足了,等到孩子渴望我们讲一些东西的时候,家长再把道理点出来。一定是情感交流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孩子才会主动说:“妈妈,那我该怎么呢?”这个时候一个小道理过去,才有可能实现带给孩子的一种引导能力。
“家长内心焦虑与浮躁,比孩子有学习问题更可怕”
孩子出现学习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导致孩子内心不安的干扰源。也就是说,孩子内在基础层面的支撑乱了,才是最可怕的事。家长必须拥有情绪自控的能力,孩子出现问题时,你先不要急躁,先平静下来,把自己的情绪调整好,然后再面对问题。
如何实现情绪的自我调控和管理,这是对家长提出的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只有平静的内心,才有可能沉淀和吸收教育的理性思考”。只有我们家长的内心平静下来,才能把教育者对教育的理性思考沉淀到内心里面,沉淀为自己的一种状态。如果没有这一种过程,无法把它内化为自己的一种状态,你读任何教育理念都是无效的。因为不能内化和沉淀,你就无法拥有实施教育的资本,无法拿着教育专家的东西在自己家庭里去实现。
“家庭教育的空间一定要留给孩子”
家庭教育要想做好,应该下功夫做的事在两头,一头是父亲,一头是母亲,中间这一段,任何孩子的成长都是在蜿蜒曲折的过程中完成的,这个空间要留给孩子,不要管它。
一流的家长靠放,不懂教育的家长靠管,管孩子是百分之百的失败,放孩子有百分之五十的成功。天天抓着孩子不放的家庭跳到错误的空间里来了,这个空间是每个孩子自己独立完成的,但是很多家长参与到这个空间里面盯着不放,拔不出来,不让他管不行,不让他管就没有别的事可管了。
有的家长说,你让我放就不管了吗?让你放不是不管,让你站到你的角色里面。要对孩子的情绪做养护,而不是对孩子的行为层面的东西过多地参与。过多的参与等于我们不知不觉、兢兢业业在犯错误。
“家长的教育能量释放出来,足以点燃孩子学习的热情”
当一个人对学习失去热情之后,再好的智商也谈不上很好的发挥。有的家长说孩子表现不好,不好好学习。事实上,“求人不如求己,求己不如求学”。中国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内视,《大学》里讲“正心、然后诚意”,正谁的心?正家长的心,然后再正孩子的心。
其实,气质决定了孩子的学习差异,孩子的气质就是父母的状态慢慢内化给他们的一种气质,就像我们的职业习惯一样。如果一个家长的内心永远是冷漠、浮躁的状态,任何教育思想在他的心理面落下去就像乒乓球一样弹回来了,孩子也一样。父母的情绪孕育着孩子学习的情绪与气质。
启动家庭教育的能量,首先要启动家长和孩子内心流通的天然情感。我们父母和孩子之间情绪和情感的力量,要达到“炽”的程度。炽就是热,热到能够烧烤孩子内心的程度。拿什么去塑造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气质,就是拿我们父母恰当的情。
今天很多孩子不是才能上的欠缺,而是情的不足,义的模糊。家长是孩子情和义最大的启蒙者,如果你们这一块的启蒙力量失去了,对孩子才能上的表现肯定是一个遗憾。
家庭教育是真情的回归和文化的守望与传承,家庭教育不能再站到方法和技术层面来折腾了,应该站到文化和哲学的空间去审视。
所有的父母都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家庭文化培养出来的孩子的气质是不同的。文化是教育的旗帜,教育做到最高点就是文化,文而化之,不用说话孩子内心就被我们感化了,同时产生另外一种生命力。
家长自身对教育素质的修养和提升,仅仅是实现家庭教育功能的开始。孩子们内心的逻辑,和我们成人之间内心遵守的逻辑思维是不一样的、是有冲突的。但是他们的这种逻辑未必是不好的,需要我们去开发、面对、指导。我们要反问的是:我们的教育储备够不够,我们的家庭教育能量够不够,我们的教育修养够不够。
“养鱼重在养水,养树重在养根,养人重在养心”
在教育上,方法的力量是有限的,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真正欠缺的是什么呢,真正欠缺的不是方法,是状态,是父母的教育状态。现在有很多母亲的理性让我觉得比较可怕,在谈及孩子的时候,缺乏情感的基础,缺乏情感的支撑。母亲的这种理性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是很可怕的。父亲和教育是有距离的,有距离不可怕,但父亲要表明在家庭教育这个空间里的位置,要表达清楚在家里对孩子的精神导向是什么。
教育的最佳状态在于一个“养”字。家庭教育重在养,而不在教。现在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各种各样的问题归纳起来就是心力的不足,心里面对学习热情不足。养鱼重在养水,养树重在养根,养人重在养心。
如果一个孩子的心在家里面得不到养护,得不到有效的滋养,天赋的聪明就没有基础;智商再高,没有恰当的、相应的心态支撑,天赋很难发挥。我们先不讲孩子的心如何,先看看养孩子心的人,也就是父母的心适不适合养孩子,或者如何达到养孩子的状态。
如何点燃孩子内心的学习热情,点燃需要一定的温度,需要一定的状态才能点燃。如果家长的心是冷漠、麻木或者是焦虑不安的,我们很难去点燃孩子学习的热情。面对孩子不管出现任何状态的时候,请记住,作为一名母亲,保证自己情绪的平和,这是您对孩子最伟大的教育!
小贴士:如何才能做一个温柔妈妈
“俏俏,快点去洗漱!”“俏俏,快点上床睡觉!”我们每天,甚至每时每刻都要发给孩子们的指令。孩子很小的时候,指令可能是权威,会让他乖乖就范。可如今,就算你的声音提高了8度,孩子仍然无动于衷。你的权威受到挑战,于是声音再提高8度,直至你忍无可忍,暴跳如雷,歇斯底里。一场旷日持久的亲子大战开始了!
绝大多数的战争均有着相似的结局:你以软硬兼施加威逼利诱战胜孩子的眼泪而成为大赢家。但如果你也认为这样的对抗令你头疼,那么,为什么不试试换换你说话的方式呢?
想要孩子临睡前洗好脸,你大可不必冲他吼:“再不去洗脸睡觉,明天就起不来,起不来上学就会迟到!”明天的事,谁知道呢,你又不是预言家。倒不妨这样说:“快把你的漂亮小脸蛋洗干净,呆会我要验收。”“验收!这个词挺好玩的。”孩子乐呵呵地去了,回来时会把小脑袋伸到你面前,给你验收,顽皮一点的,还会要求你在脸上盖章,以示验收合格。闻着香喷喷的小脸,再与她笑意盈盈的眼睛对视,再狂躁的心,也会变得柔肠百结。你的指令实现了,亲子关系也拉近了,两全齐美的事,多好!
有时,面对顽劣逆反的孩子,你不必大声控诉你有多么累,你也可以向他撒撒娇,嗲声嗲气冲他喊:“我家的小男子汉,妈妈炒菜好辛苦,请你帮我擦擦汗。”
“请你帮帮我!”可以成为妈妈们的口头禅,孩子很乐意你把他当作一个有用处的人,他会因替你干活而拥有成就感。每当我十分忙碌,又担心女儿不能自觉学习时,我会跟她讲:“妈妈最近很忙,如果你能把自己的事管理好,就是帮了妈妈的大忙。”女儿听了总是心花怒放,小大人般冲我打包票:“你就放心忙你的吧,我会把一切都搞掂的。”
当我试着把孩子与自己平等对待,用温和而不是训斥的语言与之沟通时,我发现孩子其实非常通情达理,也比我想象的能干得多。妈妈们的辛苦,往往是不愿撒手自找的。妈妈们,从现在开始,丢掉你们的“狮吼功”,轻轻松松做个温柔的快乐妈妈吧!
【草根博览综合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草根博览推荐阅读以下相关文章:
【育儿宝典(23)】哈佛大学的惊人发现:小孩做不做家务对其今后的人生影响巨大
【育儿宝典(22)】教育中的多米诺:护好孩子的第一张“牌”(教你让孩子如何面对挫折)
【育儿宝典(19)】育儿家庭剧《虎妈猫爸》中的“必胜诀”全文
【育儿宝典(18)】莫言:孩子的优秀,浸透着父母的汗水(深度好文)
【育儿宝典(17)】受益终生的古代二十四孝传奇故事(精美图文,值得永久收藏)
【育儿宝典(15)】刘长铭(北京四中校长):千万不要把孩子看得比自己的伴侣更重要
【育儿宝典(14)】刘长铭(北京四中校长):请鼓励你的孩子做个幸福普通人
【育儿宝典(13)】清华男学霸:给小学生的12条忠告,太有用了!
【育儿宝典(11)】少看电视的孩子VS经常看电视的孩子,区别竟然这么大
【育儿宝典(10)】“表扬孩子” 与 “鼓励孩子” 的差别震惊你
【育儿宝典(8)】你是在批评孩子还是在情感虐待?心理医生妈妈告诉你答案
【育儿宝典(7)】张泉灵致儿子:让世界长大的最好方法是阅读和经历
手机阅读更方便—〉草根博览微信公众平台号码:hao100wei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