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邮报:中国父母难以承受“失独”之痛

标签:
华盛顿邮报降至关于孩子后遗症 |
分类: ◈时事社会◈ |
中国规定,一对夫妇只能生一个孩子。徐敏说,他们夫妇是好公民,“因此,20年来,我们将我们的整个未来和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30多年来,关于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一直存在激烈争论。这一政策于1979年开始实施,是为了抑制失控的人口增长。这一政策重塑了中国社会。联合国估计,中国妇女平均生育率从20世纪70年代早期的4.77个孩子降至2011年的1.64个孩子。这一政策还导致世界上最失衡的性别比,导致中国男婴数量远远大于女婴数量。
有关组织披露,中国存在强迫堕胎、杀婴和非自愿绝育等理论上政府禁止的现象。官员们正在仔细思考,这一政策的长期经济代价—包括隐约开始显现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如今是否已大于其好处。国家媒体报道,政府官员日前宣布,正研究在未来放宽独生子女政策的可能方式。这是存在上述担忧的最新迹象。
然而,很少为人提及、很大程度上遭忽视的是,实施该政策后的一大后遗症:失独父母。
失去孩子对任何国家的父母来说都是一大噩梦,但对中国父母来说,这更加令人痛苦。
关于悲痛的失独父母,可靠数据很少。但中国社会科学院一项研究称,已有100多万父母失去了独生子女,而且预计这一数字还会快速增加。
很多父母已经年老且不能再次生育。一些人说,他们后悔当年能生的时候没有努力再生一个,尽管这样做意味着失去工作以及被处以巨额罚款。
在常常陷入沉默和泪水的采访中,超过30%的失独父母称生活中的空虚感和绝望感是如此深重,以致想过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