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民网:千呼万唤 为何难见救市政策踪影?

(2008-04-02 15:11:59)
标签:

股票

分类: ◈财富宝典◈
   (人民网4-2)昨日股市继续大跌,3300点面临考验,多杀多的格局开始明显。在近期下跌过程中,市场一直呼唤政策救市,然而,千呼万唤,等来的是大盘持续下跌,个股板块轮番杀跌。

  市场信心已接近崩溃边沿,为什么救市政策还没有一点踪影?

 

  经济发展才是重中之重

 

  对管理层来说,目前最重要的事是经济转型过程中各种矛盾的解决,是奥运、环保和控制物价上涨等,管理层的视野范围内股市并非主角,所以政策对目前股市持续下跌的关注度是不够的。

  2008年对于中国而言,物价上涨、经济转型、环保、农业、奥运等问题都是管理层考虑的重中之重,这必然占据了更多的政策注意力。温总理给2008年经济定调为最困难的一年,其中关键是指内外环境复杂导致宏观决策困难;在众多问题缠身的现阶段,政策对股市也就难以顾及。

  过度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必然给目前股市雪上加霜,但是考虑到物价是宏观政策最主要的调控目标,有关部门在进行相应决策的时候必然不会把货币政策对股市的不利影响放在最重要方面。

  温总理近期在谈及股市时,其中讲到经济发展状况好了,股市自然就好。其中无疑是将经济大格局作为政策关注的首要位置,而资本市场则相对次之。

 

  政策推出需多部门配合

 

  站在证监会的立场来看,其迫切希望能够通过一些具体措施来稳定市场预期,但考虑到平衡其他部门利益的难度不小,利好的出台必然会一波三折。

  比如降低印花税,在目前市场成交量依然不小的情况下,对财税部门毕竟不是一件好事;又比如限制大小非流通,更是对大股东利益产生较大冲击,这一条在国资部门也不容易通过。同理,限制再融资甚至禁止再融资也较难通过。实际上,资本市场的政策尤其是重大政策出台并非是证监会一个部门可以决定的。由于要考虑平衡众多部门的利益关系,重大政策的推出也就十分不易了。

  目前阶段惟有股指期货这样的措施推出,才是证监会这一部门惟一能够自主决定的,这也可能成为市场现阶段真正可以依赖的利好。因为惟有期指既不为其他部门利益所阻挠,决定权又主要掌握在证监会这一救市意愿最强烈的部门手中。

 

  目前点位仍在政策底线之上

 

  从基本面看,2007年在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基金成为市场非理性繁荣的推手。从这点来看,市场调控的不及时和利益干扰政策布局,必然导致市场基本面被极度扭曲;市场必然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指数也必然通过暴跌的方式来调整。

  这从根本上决定,在管理层的实际看法中,股市泡沫的累积是十分严重的,市场估值中枢的大幅度下调也就是必然的了。

  实际上这种非理性的急涨急跌蕴含着巨大的风险和不稳定性,对中小投资者是极为不公平的。这往往让一般投资者对政策稳定市场失去信心,让政策的出发点和管理层维护市场稳定的能力受到质疑。

  更重要的是从利益层面来看,目前的市场成交额、股价水平对企业融资、大小非流通等方面还没有产生根本性的冲击,市场的功能萎缩程度依然在部门利益的承受度之上,因此,部门利益推动救市的动力也就并不强烈。

  现阶段,管理层不断地发行新基金的做法,可以看做是维持市场活跃、用增加资金供给的方式来维系市场稳定的主要措施。

 

推荐阅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