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天,我去一座城市出差,在那里,一起丑闻的调查结果要公布了。
现场,大部分的中国记者都在围绕事件本身提问。有的问:为什么会出这样的事?有的问,你们出丑闻后的损失是多大?
那天的结果显示说,这家公司的丑闻是莫须有的。是一家竞争对手串通了一家小媒体搞出的危机。
不过,接下来的一个提问,让人听到差点没跳起来。
一位海外媒体的记者问:是不是这起事件中,中国媒体记者的报道大部分都是捏造的?
如果不是因为新闻主角太过诱人,许多记者围追过去而忽略了她,现场可能会有争论声起。
事后,我问那位在海外媒体工作的国人说,这个问题明显有失偏颇,你也是记者,怎么问这样打击一片同行的问题?
她一摊双手说,没办法,是我的媒体让我这么问的。这是工作。
现场,大部分的中国记者都在围绕事件本身提问。有的问:为什么会出这样的事?有的问,你们出丑闻后的损失是多大?
那天的结果显示说,这家公司的丑闻是莫须有的。是一家竞争对手串通了一家小媒体搞出的危机。
不过,接下来的一个提问,让人听到差点没跳起来。
一位海外媒体的记者问:是不是这起事件中,中国媒体记者的报道大部分都是捏造的?
如果不是因为新闻主角太过诱人,许多记者围追过去而忽略了她,现场可能会有争论声起。
事后,我问那位在海外媒体工作的国人说,这个问题明显有失偏颇,你也是记者,怎么问这样打击一片同行的问题?
她一摊双手说,没办法,是我的媒体让我这么问的。这是工作。
这一句话出来,大半的火气顿时下来。是啊,这就是工作!你又能怎么责难呢?
曾经还有某IT跨国公司的CEO来华访问,时值一个重大的新闻敏感时期,在现场抓住机会紧紧问问题的当儿,一位记者站起来,大意是我党一直希望农村振兴、农村信息化,问这位CEO有什么想法。问题长长的,带着浓厚政治色彩的问题,现场记者们都起来都晕晕的,何况那位老外?不过,其实道理也和上面一样,屁股决定提问,工作需要完成。
有时候,一个重大的采访下来,几个交好的记者就开始碰撞问题的好坏,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比如,在一个会上,我抢到一个提问的机会,准备问几个凶猛的问题,结果出来的话却一点不技巧,轻易被采访对象一句不知道就过去,下来后被同行们好一顿K。
当然也曾问过更傻的问题。比如,一次客串采访石头记的时候,因为之前并不了解这家公司,上来我竟问,你是家什么公司?差点没让对方惊的掉了下巴。
当然也曾听过更傻的问题,比如,我的一位同行在发布会行将结束的最后猛然站起来,问对方:那么,你们开这个发布会是做什么的?
这天无意中就翻起了一本书,是一位老外在传授销售之道。但其中一个人的提问,让我顿感通明一片。那位老外只问一位来做客的CEO说,你工作下来的时候,会去做什么?
你猜怎么着?
那位CEO在高高兴兴地讲述了半小时他的高尔夫之道后,拍着这个老外的肩膀说:你是我见过的最棒家伙!
绝了!哪天我也要成这样!
轻松阅读:
前一篇:那些令创业者开心或痛恨的事情
后一篇:突发事件在网络媒体中的四个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