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9年度茅台杯人民文学奖隆重颁发

(2009-11-06 14:10:51)
标签:

杂谈

第七届茅台杯人民文学奖颁奖仪式于10月30日在中国现代文学馆隆重举行,中国作家协会领导铁凝、张健、陈崎嵘、杨承志、何建明等,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刘和鸣等领导、作家、诗人、评论家和获奖者共100多人参加了这个颁奖仪式。

这已经是这个奖项连续七年如期颁发了。此前一周,经过了评委们的认真讨论,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最终评选出11篇作品。此次评奖依照以前的惯例,评委会由三名读者、三名作家、三名批评家组成,以前曾经获得过人民文学茅台杯文学奖的作者,将不再有评选的资格。此次评奖的范围,是2008年11月到2009年10月之间,在《人民文学》杂志上发表的小说、散文、诗歌和报告文学作品。

经过了七年的评选,如今,茅台杯人民文学奖已经在文坛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具有很高知名度和公信力,也奖掖了大批作家,团结了文坛几代作家,奉献出了他们的好作品。获奖作品也因此成为盘点每一年的文学收获的重要参考指标。此次获得了茅台杯人民文学奖的作家、诗人的年龄落差很大,有出生于1920年代的诗人,也有出生于1989年、年仅20岁的新锐。他们分别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特选作品奖获得者王树增、徐坤;长篇小说奖获得者刘震云、中篇小说奖获得者袁劲梅、东紫、短篇小说奖获得者铁凝、张炜;散文奖获得者王小妮、蒋方舟、诗歌奖获得者牛汉、刘希全。

王树增的获奖作品是长篇叙事体作品《解放战争》,在王树增的笔下,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史实和历史,而是一个个面目清晰的个体。历史不是无名之主,而是由这些人自己编写和演出的恢弘戏戏剧。徐坤的获奖作品是中篇小说《通天河》。她以诙谐幽默的笔调,讲述了这个时代的巨大变化在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中发生的改变。

刘震云的获奖作品是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这部酝酿写作了三年的作品,讲述了两代人、几个人物间的命运起伏,让读者看到了遍及生活各个角落的生存状态、以及人们为了摆脱孤独寻找默契的那份坚韧和动人,以简洁洗练、有如针尖般的语言,书写了中国人的中国心事。海外作家袁劲梅的获奖作品是中篇小说《罗坎村》,这是一个关于地球村和全球化以及新移民的故事,是近年来少见的优秀作品。山东女作家东紫的中篇小说《春茶》,东紫  《春茶》视角独具,一波三折,讲述了一个女人伤感的故事,有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也有对人性的探究。

短篇小说奖获得者铁凝的《伊琳娜的礼帽》,描述了一个发生在高空的飞机中的故事,工笔画般的笔力里,是对人性的细腻描写,是对人生的宽慰和理解。字里行间,我们看到的是温暖、体恤、略带调皮的眼神,是心怀善意、大气、智慧的笑容。另一个获奖作者张炜的短篇小说〈东莱五记》继承了笔记小说的传统,确立了地方性的精神与知识谱系,成为通往精神之乡的独特道路。

散文奖获得者王小妮的《二00八上课记》文字谦逊、清澈而不失锐利。她的写作,因为来自命运的私语、人心的呢喃而深具理想主义的光泽。她的写作既是对人生记忆的惦念和审视,也是对生存梦想的诗性肯定。《审判童年》是20岁的蒋方舟作为清华大学大一女生所关注并倾力心血的题目。她以精微的分析,通透的想象,气韵灵动的语言细心探求众人与其童年对话的广阔途径。她的语言锋利毒辣,对人世的端倪一针见血,而且能将游戏的风格和诚恳的精神熔于一炉,把“审判”的力度一点点铺展开来,容不得任何人躲闪与回避。

诗歌奖的获得者是80多岁的老诗人牛汉,他的诗歌笔力劲透,雄浑而有骨感,是时代的内心写照。另外一位诗人刘希全的诗篇则充满了灵性与飞动,把诗意笼罩在平庸的日常生活之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