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藏在北京大院里的装甲圣地

(2025-04-26 14:55:09)
分类: 国内游系列
       诞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坦克,更是称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与北非战场,被誉为“陆战之王”,无论老少,坦克对于一个男人的吸引力是绝不可低估的,本来北京有一座中国坦克博物馆,可是自2017年闭馆后至今没有开放过,所以在国内想看集中展示的坦克也只有去北京的军博了,只是军博门票很难预约也是众人皆知,故而对于临时或短期到京的人来说,只能是望门兴叹了,更不用说看到里面陈列的坦克了。
        不过,这次来北京,我却好好的过了一把看坦克的瘾,不仅随便看,近距离看,免费看,关键在这些坦克中还见到好几种过去只在杂志上或电影中才得以见识的著名的坦克与装甲车辆实物。
         北京果然是藏龙卧虎之地,去之前得到确切的消息:北京丰台有一个大院,你住  的大院里停汽车,人家的大院里停坦克!你说这牛不牛,关键这个大院现 在   还可自由进出!
         哈哈哈,估计看到这的坦克迷们此时心里痒痒的要骂娘了,好,不卖关子,直接公  布答案,这个大院就是坐落于北京市丰台区的槐树岭4号院。

藏在北京大院里的装甲圣地

藏在北京大院里的装甲圣地

       根据导航,我顺利进入槐树岭4号院,一进大院,这里的环境,对于在部队大院长大的我来说,真是再熟悉不过了,横竖工整的林荫道,整齐划一的宿舍楼,小卖部、银行、食堂、学校......应有尽有,完全就是一个独立的小社会。

藏在北京大院里的装甲圣地

       当我行走在大院内的林荫道上,抬头望见掩映于绿树丛中的一座大楼楼顶那硕大的“中国兵器”四个大字,立即明白大院是个什么性质的所在,难怪会有传说中那么牛。
      
                                 藏在北京大院里的装甲圣地

       槐树岭4号院就是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的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的家属院,中国有三个著名的坦克装甲车辆以及主要大部件科研生产基地,北京槐树岭就是其中之一,其更是中国三代坦克的研制总部所在地,可以这样说,但凡我国自行研发或者从各种渠道搞到的坦克装甲车辆都得在这过一手,正因为如此,来到这里的坦克装甲车辆除了被送往军事博物馆外,大部分都被很好的保存了下来,而且还在相关领导的支持下进行了对外展示,这才会让我这样的军迷有了这样一次不同寻常的近距离欣赏些堪称国内外军队早期装备的坦克与装甲车中的“元老”们的机会。
      不过,在发这篇博文之时,据可靠消息,由于一些不讲“武德”的参观者,实施了一些不当行为,导致了展品的损环,如今的大院内一些难得一见的外国装甲车辆被撤出了展示,对于后来者说,这绝对是一种遗憾,我特将之前拍摄的外军装备集中展示一下,让后来者弥补下遗憾。
    
藏在北京大院里的装甲圣地

       这是一辆有着短小的炮塔和粗壮炮身的装甲车辆,充分体现了某种极致暴力美学的特征,如果是常看描写苏德战争电影或者是玩过游戏《坦克世界》的军迷,对它一定不会陌生,它便是在二战中获得“动物杀手”绰号的苏军ISU-152重型突击炮,之所以会得到这么一个绰号,完全是因为它的对手主要是德军的那些豹啊、虎啊、象啊这类名字的坦克。  
                        藏在北京大院里的装甲圣地

      为了在战斗中摧毁德军的坚固防御工事和新式重型坦克,苏军决定发展威力强大的自行火炮。该车是利用IS坦克改装,主要武器便是一门152毫米加榴炮,被命名为ISU-152。因为它能有效的对抗德军新型坦克,同时还能在巷战中成为了步兵们可靠的后盾,将一个又一个德军火力点埋在了废墟之下,其在战场上斩获得众多令人瞩目的战绩,从而作为卫国战争的功臣而被历史所铭记。  

藏在北京大院里的装甲圣地

      我军曾从苏联购买了一批ISU-152,在二战后,ISU-152也大量被华约国家和一些阿拉伯国家所采用,甚至有海湾战争时此型战车还有被伊拉克使用参战的记录,因此,此型车存世不少,这辆存放于大院里的ISU-152据说还是1955年苏军撤离大连时留下的装备,已经是一辆年近古稀的“老人”了。

藏在北京大院里的装甲圣地

     这辆坦克不用多说,大家应该是太熟悉了,因为T-34是二战中最著名的坦克之一。

藏在北京大院里的装甲圣地

       T-34旁的这个家伙,身形与之前的ISU-152自行火炮非常的相似,唯一的不同则是它的炮管显得又细又长,这是一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苏联自行火炮——SU-100。

藏在北京大院里的装甲圣地

      SU-100的设计拥有苏联自行火炮的经典布局。 战斗舱与控制舱相结合,位于车身前方,在一个完全装甲的战斗室内,其主要武器是一门100 mm线膛炮(加农炮)。

藏在北京大院里的装甲圣地

       由于SU-100坦克歼击车具有的火力和机动性,从而成为二战时期最强的反坦克火炮,它也参加了二战中远东对日的最后一战。
       自1944年12月起到1945年战争结束,SU-100一共制造了3037辆。这种坦克歼击车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苏联红军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藏在北京大院里的装甲圣地

       我们在二战时期远离欧洲战场,在亚洲战场上更是很少有中大型坦克装甲车辆的出现,如今能在4号院内亲眼年近距离见识3种曾在二战中叱咤风云的钢铁怪兽实在难得。

藏在北京大院里的装甲圣地

       SU-100旁边的这辆坦克,有着非常明显的西方坦克的特征,这是一辆1949年投入批量生产的美制M41轻型坦克,人送外号“沃克猛犬”,以纪念在朝鲜战争中丧生于战场车祸的美军地面部队司令沃尔顿·哈里斯·沃克中将。


藏在北京大院里的装甲圣地

       M41车体部分全部采用焊接钢装甲结构,炮塔则采用焊接和铸造结合工艺制造,每侧有五个中尺寸负重轮和三个托带轮。
      M41轻型坦克的主要武器是M32A1型76mm坦克炮,俯角-9°,仰角+19°,炮塔可以360°全向旋转。火炮身管前部有一个炮口抽烟装置和T形炮口制退器,旨在减少硝烟进入战斗舱并改变炮口冲击波的扩散方向,避免影响接下来的瞄准。

    
藏在北京大院里的装甲圣地

       M41轻型坦克为冷战初期,美国陆军研制的三款主力坦克之一。1953~1969年期间在美国陆军服役,还出口到大约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辆展示车大概率是越战时期被越南缴获后送给中国的。

藏在北京大院里的装甲圣地

       M113装甲输送车是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美国研制的一款可水陆两用的履带式装甲运输车,它主要用于战场上输送步兵,由于该车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所以它的产量非常大,总数达78500辆。在战争中,他被美军称为“战场出租车”,同时它还是全世界首款采用全身铝制装甲的战斗车辆,至今仍然在很多国家的军队中服役。

藏在北京大院里的装甲圣地

       罗马尼亚TAB-77型8轮驱动轮式装甲车,在苏军BTR-70系列轮式装甲车基础研发而成,主要技术参数也相差无几。唯独气动力换装为2台103kW柴油机。

       
藏在北京大院里的装甲圣地

       包括TAB-77车在内所有BTR系列装甲车,都采用动力舱后置,驾驶舱前置、载员舱中置结构。根据不同战术需求,可以配置4轮驱动、6轮驱动和8轮驱动结构。

藏在北京大院里的装甲圣地

      TAB-77装甲车(苏式BTR-70装甲车翻版)侧装甲板“零碎儿”特别多。观察窗、射击孔、支架、排气管以及散热交换器,都分布在车身两侧和顶端。 

藏在北京大院里的装甲圣地

       场地上这一排装甲车辆的最后一辆是英国酋长式中型坦克,上世纪六十年代英国研制的二代主战坦克,也叫奇伏坦坦克,综合性能超过前苏联T-62、美国M-60等东西方二代坦克,有21种改进型。而这里陈列的是MK3型,此型号在国内极为罕见。

藏在北京大院里的装甲圣地

    “酋长”主战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门L11A5式120毫米线膛坦克炮,这是英国主战坦克的特色(其他国家通常都采用法国地面武器系统公司或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的滑膛炮)。

藏在北京大院里的装甲圣地

       要知道,在那个时代西方普遍装备的坦克炮是105毫米,酋长坦克可谓独树一帜。
      L-11A5火炮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火炮,威力惊人,可以击穿所有敌方主战坦克的正面装甲。

藏在北京大院里的装甲圣地

      它的火控系统也很先进,有马可尼指挥与控制系统有限公司研制的改进型火控系统(IFCS),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具备在2000米距离打击低速运动目标的能力,命中率很高。 

藏在北京大院里的装甲圣地

       该型坦克炮塔正面有大角度的倾斜造型,避弹能力颇佳,此外,整体车高也比较低矮,生存性优于美制M60坦克,在六七十年代,在远距离想要击穿酋长坦克的正面装甲,是很困难的。
       作为传统的英联邦国家,伊朗和科威特等中东国家,在六七十年代购买了1000多辆酋长坦克。在八十年代的两伊战争中,伊朗的酋长同伊拉克的苏制坦克交手。实战中,酋长坦克比T62坦克要强得多。
       展示的这辆据说就是伊朗赠送给我国的。

藏在北京大院里的装甲圣地

       对军事历史比较熟悉的朋友们对这辆坦克的出身一定并不陌生,这辆M48A3坦克为美国原产,而且这辆美国原装的M48坦克应该就诞生在克莱斯勒 原厂。由于坦克的外观没有过多的战损痕迹,车体上甚至连个弹痕都没有,所以确定它不可能是在战场上缴获的,应该是还没有参战过,就被北越军队俘获了。   

藏在北京大院里的装甲圣地

          M48中型坦克,绰号:巴顿,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研制列装的一种中型坦克。

藏在北京大院里的装甲圣地

      M48中型坦克车体和炮塔为铸造的,主要武器都采用1门M41式90毫米坦克炮,俯仰范围为-9°~+19°,炮管前端有一圆筒形抽气装置,炮口有导流反射式制退器。

藏在北京大院里的装甲圣地

    这台苏军BRDM-2,就是通过“相关渠道”用钢管、粮食以及生活用品“换取”。
      
藏在北京大院里的装甲圣地

    

藏在北京大院里的装甲圣地

     发射车由杰特科夫设计局设计,采用4轮驱动,
     装甲车以及侦察车引进数台,用作北方车辆研究所(201)以及相关单位研究用,该整车保存良好。
藏在北京大院里的装甲圣地

        TABC-79型82毫米迫击炮发射车。
藏在北京大院里的装甲圣地

        引进与罗马尼亚的TABC-79型82毫米迫击炮发射车,为为满足罗马尼亚陆军需求特别研发的,采用了一些TAB-77(8x8)装甲人员运输车的驱动部件。   

藏在北京大院里的装甲圣地

       虽然为罗马尼亚自行研发,但是整体风格仍然充满浓郁苏联式“红色暴力美学”元素。固定在两侧车身焊接前端的组合灯,由“三点”式钢格栅保护。这也是数十年苏联制造的轮式装甲车典型外观识别特征。


藏在北京大院里的装甲圣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