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再访桐庐,我选择了隐匿在浙江桐庐的山林深处的富春江镇蟹坑口村青龙坞,因为这里近年来成为集聚了众多品牌民宿的一个文化乡宿集群,造就了一批网红民宿和景观。不过,这次来青龙坞,除了想亲身体验一下这里的民宿外,最重要的目的是想来这里看看一处著名的网红书店:言几又乡村胶囊书店。
这是继先锋书店之后,又一家将书店开到大山深处的乡村书店,并在“2019新时代杯•中国书店年度致敬盛典”上,获得过“年度乡村书店”奖项,关键但凡是去过的人都会对它赞不绝口,称其为“藏在山中的最美书店”。
同时,言几又胶囊书店还荣获了2020年第八届美国Architizer A+
Awards的两个类别的三项最终大奖,这相当于得到了建筑设计领域的“奥斯卡奖”。
因为是住在附近的民宿,所以我刻意选择了黄昏时分前去参观,原因很简单,黄昏时的光线最美。
书店位于山谷公路的尽头,远远地便能望见,紧邻公路,背靠青山的一片台地上有一幢高大的黄土泥墙,黑瓦覆顶的老宅,据说这原本是村长三兄弟的老宅,有些年头了,土墙上甚至还残留着某一特殊时代所刷的大红标语。
正值黄昏时分,黄色的灯光透过屋檐下、土墙上镶嵌的玻璃窗映射出来,在暮色中令整座房子充斥着一种温暖的感觉。透过土墙底部那一排敞亮窗户可以隐约望见灯火通明的屋内那一排排整齐的书架和书桌。
土墙上,书店的“言几又”那圆形的LOGO的标识也在黑暗中闪耀着光茫……
老宅一端的一面山墙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从山墙面上伸展出的一座高大的玻璃房,玻璃房的顶部是用透明的波浪板覆盖,而与原先的山墙面平行的则是一面由木框组合而成的巨大的玻璃幕墙,透过玻璃幕墙可以将老宅内的一切尽收眼底。每当暮色降临时,室内的灯光透射而出,凝聚着整片村落的活力,也点亮了新的生活理想。
从侧面的入口,进入老宅的内部,可以明显感觉到老宅被通过抬高梁架的方式成就了一个前后致的挑高空间,方才在室外所见的巨大玻璃房便成了这一挑高空间的一端,正对着不远处的山林。巨大的玻璃房被完全设置成了一个供休息与观景的公共区域,在玻璃空间中,于中间用旧砖砌成了一个半圆,其内部是一个下沉式的空间,中间围着一张圆桌和数张小圆凳,而半圆的圆弧内侧则被设置成了一圈沙发座椅,人们可以在这里聚会、聊天、看书、观景,这是一处开放的、自由的、优美的公共空间。
立于玻璃房的半圆处,回身向内部空间望去,房子内的四层结构就象是建筑剖面图一般展示在我们的面前,可以清晰地看清每一层结构与另一层结构之间的剖面关系。
一楼大厅的功能就是公区,融合了接待/咖啡厅、观景区、阅读室和书店的功能。
一楼大厅的宽敞区域就是一个开放的空间,在这个区域的人们不仅可以在半圆的地坑处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还可以两侧书架前的小桌椅前进行阅读或相对私密的一对一式的交流。
想要安静阅读的读者,则可以通过一条下沉式的走廊至大厅的深处,那里专门为阅读者布置了可供单人使用的桌椅,也布置可供团体共同阅读的长桌,相对于大厅里外侧的开放空间,这里显得更为私密,更为安静。
这个阅读区三面都是书墙,但设计者特意在建筑的外墙侧的书墙下留下了一排明亮的玻璃窗,不仅增加了阅读区的自然采光,同时也可以让读书人在阅读的间隙透过明亮的窗户眺望见窗外不远处的青翠山谷。
每当夜幕降临之时,书店里的读者挑灯夜读,而那黄黄的灯光透过玻璃窗撒向黑暗的山谷,不仅给山里的夜带来些许的温暖,也如同灯塔般会给人们带来希望和指引……
悬空在阅读区之上的便是传说中的胶囊旅馆空间,由几组跌宕、错落的平台组成。
胶囊区的入口在主入口左侧咖啡吧的背景墙与书店外墙侧的高大书架之间,入口显得相对狭窄且隐避。
进入胶囊区的玻璃门之后,会发现其内部的空间真的是非常的复杂,据说这是一个有着4层半楼面、11个平台、7段楼梯、20个胶囊和无穷无尽的书架共同构成的复杂的内部空间。

在这个复杂的空间中行走,可以称得上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探索的经历:错层的平台之间通过看似纤薄但结构稳固的金属楼梯相连,每段台阶仅有9步,造成短促转折的穿行路线,有如山中的婉转幽径,人就在这辗转中漫游,攀爬、静止、阅读、窥视、入“囊”休息……
由于不同平台区域的高度不同,从而营造出有趣的视角和不同寻常的空间尺度。置身这个复杂的空间,始终不得见其全貌,却在每一处停顿和转身时捕捉到不同的景观,这样的感觉就如同是在一片室内山林中寻趣……
很显然,设计者没有把胶囊旅馆定位成可以男女混住的青年旅舍,设计师巧妙地运用楼梯与平台,在同一空间中置入了两个“漂浮”的独立结构,分别用作男生“楼”和女生“楼”,分别称为“少年”与“花儿”,两座楼各自有独立的门禁,在同一空间中可以相望,甚至可以互通声气,但却不可相通,这绝对堪称设计师十分精妙的设计。
男女楼各配有10个胶囊和一个公共卫生间,尺寸统一的模块式胶囊客房隐藏于围合的书架之内,形成更为私密的空间。
设计师将这些胶囊客房设计成隐藏于书架之间的上下铺的设计,这样的设计很容易勾起住客学生时代的青春记忆,只是这些上下铺更具有私密性和独立感。
每一间胶囊客房的入口都是在书架之间,书架取材本地的竹压板,散发清新的竹香,而书架上放满了各类的书籍,空间中又会洋溢着油墨的清香。
每一间胶囊客房的小室分隔空间尺寸都是1100x2000x1350,特别是 1350mm
正好是一个人可以方便的躬身进入,随后坐在胶囊厢室内舒适的阅读休憩的高度。
每一间胶囊客房都在外墙上开设有一扇方正的窗户,开窗的位置不仅恰好与书架的一个格间相对应,而且还可以让房客在胶囊中阅读休息之余,举目望向窗外的景观。这些窗户映射到建筑的外立面上,便形成了老屋黄土墙上的一个个的孔洞,暗夜里,从这一个个孔洞中透出的光,从外面望去是那么的美妙……

远离喧闹而压力重重的城市,在青山绿水间,寻一处独立的空间,白天用心看书,晚上躺在只属于自己的胶囊空间中独自冥想,这是一种多么奇妙的感受啊……
桐庐的青龙坞,果然是一处美妙的文艺山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