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朔州,脑海里泛起的便是关城与金戈铁马,的确,这里历史上作为北方游牧民族文化和中原农耕文明的角逐之地,留下了太多的冲突与杀戮,但或许正是这个原因,无论是少数民族的统治者、汉族的统治者,还是长居于此的平民百姓都格外崇佛信神,故而建造了众多的宗教建筑,留下了丰富的宗教文化遗产,如今大同、朔州所在的雁北内外保存完好的辽金建筑、雕塑、壁画,水平之高一点都不输中原。今天,特意来参观的位于朔州古城内的崇福寺便是这样一座原滋原味的金代建筑遗存。
崇福寺的三开间山门就在马路北侧,门楣上有一清乾隆年间所题匾额,而其现存台基则为明初遗物。
从山门进入寺内,迎面而立的这座5楹大殿叫天王殿,也叫金刚殿,是寺庙中用来供奉四大天王的地方,其身后是一片相对宽敞的院落,院中地面上以卵石铺就成朱雀、青龙的图案。
院落的左右两侧各伫立着一座方形二层,单檐歇山顶的楼阁式建筑,上层四面设有一圈围栏,四角立柱,上置斗拱,中设壶门。无论近观远望,但见楼檐舒展,翼角如飞……此乃寺院的钟鼓楼。
院落居中而立的是一座重檐九脊歇山顶的楼阁建筑,殿顶脊饰琉璃吻兽……整座建筑于稳重大气中透着一丝秀丽,尤其是难得一见的九脊,令这座楼阁成为山西现存古代楼阁中的一个经典范例。
这座建筑明以前是寺院里的藏经楼,后更名为千佛阁,如今,楼内陈列着一座制作精美的小木作——佛道帐,其三重檐下的那一件件细小的枓栱可都是用木头一点点拼出来的……工匠技艺之巧妙着实令人赞叹不已。
绕过千佛阁继续向后,在又一进院落尽头,便座落着面阔五间的大雄宝殿。此殿建于明代,大殿内摆放着一组三世佛的彩塑,墙壁上则是绘制的千佛壁画,应当为清代补绘
。
大雄宝殿后方的院落中,一座面阔七间,形体硕大的殿宇沉稳地坐落于高台之上,气势无比恢弘,这便是崇福寺中最牛的建筑,在国内现存金代大型木构建筑中排名第三的,更号称拥有原汁原味的“金代五绝”的弥陀殿。
“金代五绝”中的第一绝,便是我们第一眼便能瞧见的位于大殿正面檐下,悬着的书写着“弥陀殿”三个大字的竖匾一方,这是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的原物,每个字直径近1米,是辽金时代最大的华册式匾额,当之无愧的“中华名匾”。
“金代五绝”中的第二绝,则是大殿屋脊上的彩色琉璃。弥陀殿为单檐九脊歇山顶,两侧的两个吞脊龙形象的高大邸吻矗立,气吞山河,而脊刹尤为精美,宝珠与莲座组成的宝顶下方是一个站姿威武的金刚,作抱拳状,一面尽心尽力保护着脚下的大殿,一面又向四方来客作揖示好。其左右两旁的正脊上则各站一位动感十足的力士,动作舒展,从殿下望去其身形好似悬于空中一般,这两位力士,高达1.5米,是中国现存辽金建筑中最高、最大的脊刹琉璃武士……所有的琉璃脊饰都是金代原物,不仅造型与工艺精湛,而且历经风雨色彩依然艳丽如新,堪称上乘佳作。
“金代五绝”中的第三绝,则是弥陀殿七开间上的隔扇门窗上都雕饰着图案样式不同花纹,可以辨识出的便有金钱纹、雪花纹、菱花纹等,这些棂窗木作也都是金代原物,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金代雕花棂窗,堪称弥足珍贵。

“金代五绝”中的第四绝便是殿内的塑像。
进入因采用中国建筑上独有的移柱造和减柱造而显得空间巨大的大殿内,大殿内侧的底部是横跨四间的佛坛。
佛坛之上塑造的是“西方三圣”的坐像,全身鎏金的弥陀佛居中而坐,其左侧是观音菩萨、右侧为大势至菩萨。

弥陀佛脚边站立着两位谦恭温柔的胁侍菩萨,而佛坛的两个边角上则各立有一位身形高大,形体威猛的护法天王。其中有一位胁侍菩萨立像,从某一个角度望去,感觉有一种无可比拟的美。


佛坛上的造像群高低错落、前后递进、主次分明,虽经过明代重装,但均保持了金代的面貌未改,仍不失为我国金代塑像中的珍品。
特别是“西方三圣”背后那华丽的火焰式背光,均高达十数米,据说,这些背光乃是用藤条编制,外面施以泥塑与彩绘,最厚之处也不超过6厘米,不仅如此这些背光表面还塑有栩栩如生的伎乐、飞天、花卉等物,工艺之高超令人咂舌,主佛背后那幅背光更是国内唯一保存下来的辽金时期最大、最别致的一块了……
“金代五绝”中的第五绝则是殿内保存于东西两壁处的数百平方米的壁画,内容皆是净土宗的“说法图”。以红绿蓝为主形成的色彩绚丽的画面,画面中中性化的佛和菩萨面部的小胡须以及繁复华丽的服饰皆为这些壁画的特色。
一座弥陀殿,无论是匾额、棂窗、建筑装饰、塑像与壁画,那可都是如假包换的金代原物啊!进入弥陀殿就好比如是时空在那一刻发生的重合,我们得以重返800多年前金代,想一想那是怎样的神奇……
弥陀殿身后是寺内最后一进大殿——观音殿,它也是金代建筑。
此殿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屋脊正中瓦楼的绿色琉璃瓦上有“天下太平”四字,观音殿内也采用减柱作法,增大了殿内空间。殿内的佛坛上为三大士,贴金观音居中,旁边是文殊、普贤菩萨。
尽览“金代五绝”,这些历经了八百多年风雨的宝贝,今天依然能如此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眼前,真是要感谢山西著名的古建专家柴泽俊先生,正是他主持了20世纪80年代崇福寺修缮工程。几十年过去了,精美完好的屋脊、庄严的殿堂以及壁画、佛像等众多遗存都保持着良好的状态。
今天,山西、朔州和我们仍然拥有这一切,真是何其所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