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晋之美:汾阳太符观,拜神、拜山、拜水、拜女性的地方

(2021-08-28 16:20:25)
标签:

旅游

国内游

文保、古建

分类: 国内游系列
       说到山西汾阳,好喝上两口的肯定是无人不知:那里是“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杏花村的所在,中国名酒“汾酒”、“竹叶青”都出自那儿。不过,此去汾阳,我可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与杏花村同处一地的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汾阳太符观。
       太符观为一座始建于金代承安五年(1196)的道教庙宇,坐落在山西汾阳上庙村,不仅与中国名酒产地、举世闻名的酒都杏花村近在咫尺,更是因其保存有完整的金代道观建筑群体,以及保存有线条优美的金代彩塑、令人叫绝的明代悬塑、精美绝仑的壁画以及翔实丰富的十数通碑碣而吸引着包括我们在内的众多古建、美术爱好者。
晋之美:汾阳太符观,拜神、拜山、拜水、拜女性的地方

      太符观前宽阔的广场地面上铺设成阴阳太极的图案,广场的尽头便是一片红墙绿瓦的古建群。
晋之美:汾阳太符观,拜神、拜山、拜水、拜女性的地方

      首先印入眼帘的便是三开间的牌坊式山门,两侧八字照壁,正中大门的两侧墙上嵌着华美的琉璃团龙,整座山门墙披红妆,上有黄绿琉璃瓦覆顶,整体造型优美大气,颇有点明代皇家建筑的风范。
晋之美:汾阳太符观,拜神、拜山、拜水、拜女性的地方

       入得山门,整座建筑群被圈围在一处长方形的院落之中,院落的正中是一条南北笔直的甬道,甬道的北端尽头是道观的正殿(昊天玉皇上帝殿),甬道的东西两侧,西边是配殿(五岳殿),东边则是配殿(后土圣母殿)。
晋之美:汾阳太符观,拜神、拜山、拜水、拜女性的地方

       正殿是一座建在一米多高的砖砌台基之上的单檐歇山顶建筑,正脊脊刹系琉璃构件,中间为两层楼阁,两侧为青狮、白象驼宝瓶。殿前设有祭拜月台。大殿面阔三间,正中明间设两扇板门,各扇各钉五排金瓜状铁铆钉,两侧次间则各开一直棂窗。整座建筑形制古朴,结构敦实,是典型的金代建筑。
                                 晋之美:汾阳太符观,拜神、拜山、拜水、拜女性的地方

       正殿出檐深远,翼角升起升出明显,使屋檐形成一条优美的曲线,更使得整座建筑有着一种独特的飘逸感。
晋之美:汾阳太符观,拜神、拜山、拜水、拜女性的地方

晋之美:汾阳太符观,拜神、拜山、拜水、拜女性的地方

       大殿前檐下有一匾,上书“昊天玉皇上帝之殿”,大门旁的外墙上镶有数碑,其中一通金承安五年(1200)《太符观创建醮坛记》石碑,碑上的文字记载不仅说明太符观的存世年代,而且其内容中竟然还有一“保义副尉商酒务同监”的官职,这也说明金代便已经有与酒有关的专门官职了。
                                   晋之美:汾阳太符观,拜神、拜山、拜水、拜女性的地方

                                             晋之美:汾阳太符观,拜神、拜山、拜水、拜女性的地方

       进入正殿前,在老师的指点下注意到了殿门两侧有一对造型奇特的石狮,当地人称为“海狮”,不知何解。
晋之美:汾阳太符观,拜神、拜山、拜水、拜女性的地方

晋之美:汾阳太符观,拜神、拜山、拜水、拜女性的地方

       进入正殿,只见殿内靠墙的中央位置设置有一方形神坛,与佛教寺庙大殿中的须弥座佛坛不同,太符观的神坛上及外围则设置有竹木神龛加以遮护。
晋之美:汾阳太符观,拜神、拜山、拜水、拜女性的地方

       眼前的这座神龛无论是造型还是做工都堪称精美:三开间的神龛,正中明间宽两侧次间窄,正面通透,两侧则有用竹材制成的槅扇,在山西甚至是整个北方使用竹子为材料的建筑极为少见;神龛正面的檐部斗拱密集,额板、垂花、雀替等小木作遍施彩绘,神龛的顶部则可见彩绘平棋封顶;两侧次间内各立有一粗柱,柱上均有一条立体蟠龙绕柱,两条呈对望之势的蟠龙各有一只前爪撘置在明间的立柱之上,形象极为生动,仿佛随时都会神龙摆尾而去……走过山西许多古建,似乎山西特别喜欢这种蟠龙绕柱的形象。
                                晋之美:汾阳太符观,拜神、拜山、拜水、拜女性的地方

       神坛上有彩塑七尊。正中供奉着头戴王冠,穿着长袍,足蹬云头履,双手执笏板于胸前,端坐于神坛之上的昊天玉皇大帝。其身边,各有一尊侍女站立左右,细细打量两位侍女,只见两人的发式均为佩花双高髻,细眉细目,面容娇好,神态端庄,体态均匀。双手上下握拳于前胸,似手中应握有器物,只是现如今器物或已失。两位侍女身着广袖袍服,衣袖三层,衣袖边缘沥粉卷草的图案,袍服内着左祍内衣,披云肩,胸前更是佩有云头如意锁形的饰品……这些服饰虽历经数百年依然色彩艳丽,衣纹生动如新,真是难得。
                             晋之美:汾阳太符观,拜神、拜山、拜水、拜女性的地方

 
       神坛两侧,还分别塑有星君、天官四尊立于玉帝身前。只见四位仙人均头戴束髻小冠,身披法神披风,双手于胸前执笏板,身体略前倾,各个都是一派道骨仙风。
晋之美:汾阳太符观,拜神、拜山、拜水、拜女性的地方

晋之美:汾阳太符观,拜神、拜山、拜水、拜女性的地方

晋之美:汾阳太符观,拜神、拜山、拜水、拜女性的地方

       环顾大殿,可见左右山墙及神坛后壁均绘制有彩绘壁画,内容为道教三百六十五值日神君的“朝元图”,画中各路神仙位列仙班,侍列于玉帝左右,而神坛后墙壁上依稀可见各色打坐人物形象,因有铁栅相隔距离太远,看不真切,据老师介绍乃是绘着神农氏,亦称炎帝。
晋之美:汾阳太符观,拜神、拜山、拜水、拜女性的地方

晋之美:汾阳太符观,拜神、拜山、拜水、拜女性的地方

晋之美:汾阳太符观,拜神、拜山、拜水、拜女性的地方

         
       从正殿出来,顺手走进了右手边的西配殿,因这里供奉的是五岳而被称为五岳殿。
五开间的西殿正中的神坛之上为五岳神像,五岳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东南西北中的五岳名山。古人认为山清水秀,云缠雾绕,地大物博,高峻雄伟,神秘莫测,令人敬佩又令人恐惧。于是人们祀之为神,顶礼膜拜并将掌管五岳的山神称为五岳大帝。唐代时将五岳封为王,至汉武帝时,人们认为五岳有通天地、兴风雨、主万物生长的功能,从此庙祀五岳的制度历代沿袭,形成祀典。
       果然殿中的五岳神像,各个都是头戴王冠的帝王形象。
晋之美:汾阳太符观,拜神、拜山、拜水、拜女性的地方

       五岳神像的南北两边则各塑有两位戴冠的君王形象,这四位的身份分别是江神、河神、淮神与济神,分别代表的长江、黄河、淮河、济水,被称为四渎水神。在参观太符观之前,我对四渎水神完全没有概念,虽然如此,对于他们的存在,我却一点也不意外,因为我们东方民族一直都认为自然之中山川万物皆有神灵,从而一直都对自然有着敬畏之意。只是在太符观内将四渎五岳一起供奉的情形,还真是难得一见。
                               晋之美:汾阳太符观,拜神、拜山、拜水、拜女性的地方

       五岳身后的殿壁之上都是绘制着金色的祥云图案,而两侧四渎水神身后的殿壁之上则是用了悬塑艺术的表现形式,再现了“五岳巡幸”与“四渎出行”的情形。
晋之美:汾阳太符观,拜神、拜山、拜水、拜女性的地方

      北壁的“五岳巡幸”画面中山峰连绵,山间祥云缠绕,五岳大帝中的东岳大帝侧身坐于轿中,正向外巡视,前后左右的侍从手执曲盖、宫扇随行,而其余四岳大帝则或乘龙、或坐车、或骑马,前后相随;
晋之美:汾阳太符观,拜神、拜山、拜水、拜女性的地方

晋之美:汾阳太符观,拜神、拜山、拜水、拜女性的地方

晋之美:汾阳太符观,拜神、拜山、拜水、拜女性的地方

      南壁的“四渎出行”画面中,河神乘一龙辇,由龙君牵护,前后有侍从相随,其余三渎则分别乘龙、马和麒麟跟随。众多的人、物将神仙出行的场景塑造得仪仗宏大,很是气派,尤其是这些几百年前手工的悬塑之上的色彩依旧艳丽如新,熠熠生辉,不得不让人钦佩古代匠人的丰富的想象力与高超的技艺。
晋之美:汾阳太符观,拜神、拜山、拜水、拜女性的地方

晋之美:汾阳太符观,拜神、拜山、拜水、拜女性的地方

       五岳殿还有一组特别的雕塑,那就是殿里四根金柱上各盘踞的一条神龙形象,这4条龙分别为红黄黑白四色,这是人们将五行、五方、五色、五帝统一信仰的结果:南方属火,其色赤,西方属金,其色白,北方属水,其色黑,中央属土,其色黄。
                     晋之美:汾阳太符观,拜神、拜山、拜水、拜女性的地方

                           晋之美:汾阳太符观,拜神、拜山、拜水、拜女性的地方

                          晋之美:汾阳太符观,拜神、拜山、拜水、拜女性的地方
 
                         晋之美:汾阳太符观,拜神、拜山、拜水、拜女性的地方

       若是仔细观赏,会发现其中黄龙有一与众不同的特殊之处:左前龙爪中正抓着一颗鲜血淋淋的人头。这里边也有一个当地妇孺皆知的传说:相传在杏花东北十几里的一个村子,有一新妇,却是人美心狠,常趁丈夫不在的时候,对公婆非打即骂,还经常让老人挨饿。后有一日,天上雷声大作,村口的一棵老槐树也被劈为两半。全村人都吓呆了。这时村里人发现那个不孝顺的儿媳妇身子站在树下,头却没了踪影。新妇的男人顺着血迹一路找到太符观,发现自己媳妇的那颗鲜血淋漓的头正被抓在殿中黄龙的爪子里。从那以后,这个村再没有出过一个不孝之人,这个村也因此改名为“孝义”村,也就是今天文水县的孝义镇。
                               晋之美:汾阳太符观,拜神、拜山、拜水、拜女性的地方

晋之美:汾阳太符观,拜神、拜山、拜水、拜女性的地方

       与五岳殿相对的东配殿,即后土圣母殿。殿内共供奉着九个后土圣母的神像,分别为圣母的九个不同法身。
晋之美:汾阳太符观,拜神、拜山、拜水、拜女性的地方

晋之美:汾阳太符观,拜神、拜山、拜水、拜女性的地方

       其中,最为独特的是北壁前的一尊怀抱婴儿喂奶的“圣母”像。这座塑像名为“乳饮哺侍养幼圣母”,当地民间称之为“奶母娘娘”。
晋之美:汾阳太符观,拜神、拜山、拜水、拜女性的地方

       只见圣母怀抱婴儿双目直视前方,婴儿嘴衔圣母左乳,一只小手抚着右乳,一副心满意足的表情。圣母的服饰也很特别,内衣上下分开,似乎是为了方便哺乳时而专门设计的服装,就我所知朝鲜古时女性确有类似的露乳装。坐姿的“奶母娘娘”的双腿,一脚轻点地面,一腿利用坐下的支撑微抬,从而借力托住怀里的婴儿,这样的姿态完全来源于妇女的日常生活中。细看去,可以很明显看出,“奶母娘娘”的脚被塑成小脚,是典型的三寸金莲,可见塑像形成的年代妇女缠足已经盛行。
                          晋之美:汾阳太符观,拜神、拜山、拜水、拜女性的地方

                                  晋之美:汾阳太符观,拜神、拜山、拜水、拜女性的地方

     “奶母娘娘”所在神坛以及与其相对的圣母神坛的背后的墙壁上,也与五岳殿一样,塑满了五彩的悬塑,满目的红色的祥云翻滚,云海间掩映着绿树山石,悬塑的内容为“圣母出巡”和“圣母游归”,圣母与其随从或坐龙辇,或乘鸾轿,或骑麒麟、龙、马,前后簇拥十分热闹。
晋之美:汾阳太符观,拜神、拜山、拜水、拜女性的地方

晋之美:汾阳太符观,拜神、拜山、拜水、拜女性的地方

       居中的圣母神坛的后壁之上还绘有描绘圣母宫中生活的壁画。其中两幅上五位女乐师分别持琵琶、笙、笛等乐器正在演奏乐曲,另外两幅上的侍女分别捧宝盒、典籍、食盒等侍奉在圣母身边。这些待女各个都是画中佳人。
晋之美:汾阳太符观,拜神、拜山、拜水、拜女性的地方

晋之美:汾阳太符观,拜神、拜山、拜水、拜女性的地方

                              晋之美:汾阳太符观,拜神、拜山、拜水、拜女性的地方

       如果你看得仔细,一定会留意到,九个圣母雕像的侧后,都有一个一尺多高的小圣母像。小圣母泥头、木身,有点像木偶,这乃是圣母的替身。
晋之美:汾阳太符观,拜神、拜山、拜水、拜女性的地方

       依据当地的风俗,谁家里遇上生小孩、老人过寿这样的大日子,就要到这里来迎请圣母,把相应的圣母替身穿衣打扮后,抬在轿子里,焚香奏乐,吹吹打打把圣母请回家,庆典结束再恭恭敬敬地将圣母送回来,这样的习俗与仪式,历经各朝各代,一代代的传承下来,并深深植根于民间,不仅有令人敬畏的神气与仙气,更有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人间烟火气。 
                           晋之美:汾阳太符观,拜神、拜山、拜水、拜女性的地方

       汾阳太符观,就是中华大地上一处拜神、拜山、拜水、拜女性的所在。 
  晋之美:汾阳太符观,拜神、拜山、拜水、拜女性的地方

       走过山西大地,总是感叹为何这里丰富的古建、彩塑、悬塑和壁画等古代艺术能保持得如此完好,现在想来除了人们的惜宝之心外,当是与山西民间浓厚的敬神、敬佛的思想氛围相关。
       不管怎样,这些世间艺术珍宝能留存至今,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之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