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我第一次自驾入黔时,当时只知道有着“千户侗寨”之称的车江侗寨,根本就不知道还有个肇兴侗寨;从黔东南回来后才得知肇兴侗寨被选为中国最美的六座乡村古镇之一;当时,我那个遗憾啊,没想到竟然与中国最美失之交臂,而且更没想到这一错失就是10年;后来,肇兴侗寨又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时尚旅游》杂志评为全球33个旅游目的地之一,所以,我决定必须去一次肇兴,补上那个遗憾……
今年的黔行,肇兴便被我列入必须实现的计划,而且还一定得在寨子中住上一晚,于是我早早地便定好了身处寨中的号称有“侗寨全景观景台”的“溪山行旅”客栈。
在客栈老板的安排下,我将车停在寨门外的停车场上,然后搭老板的电瓶车进入寨中,一路上,沿街的曾相识的商铺,令我多少有些失望:同质化的开发,难免成为又一个丽江,又一个西江……
跟随老板,爬上位于半山坡的客栈,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客栈,就为它那座可以观肇兴全景的观景台:从客栈的平台上望去,群山环抱的一片狭长谷地间,如波涛般层叠起伏的屋顶间伫立着一座座尖角突起的鼓楼,极目远眺,甚至能隐隐望见深藏在白云之间的堂安侗寨……对于我这样的摄影爱好者,《溪山行旅客栈》绝对是拍全景的最佳首选点。
稍做休息,我便又迫不急待地拎起相机,走出客栈,走进肇兴,去亲身领略这天下最美侗寨的风采。



从客栈下来,要经过一座横跨在一条清澈溪流之上的风雨桥才能走到寨中的主街上。相比于令人失望的主街
我一下子便喜欢上了这背街的风景:站在桥上向东望去,只见大山之间起伏着翠绿葱茏,清澈、蜿蜒的小河由寨中缓缓流来,沿河两岸纵向平列着已逾数百年、甚至还有千年历史的杆栏式民居。



贵州少数民族聚居地,通常是苗寨靠山,侗寨靠水。依水而居的侗族人房屋均为一色的青瓦吊脚木楼,古朴自然,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把若大个山谷填得严严实实,一眼望不到头,显得蔚为壮观。

我们沿着河边吊脚楼下有半米到1米的青石板小道向不同凡响,天造地设般的寨子里走去,这种过道有点像南方的骑楼。清澈的小河每隔一小段就筑有小水坝,流水经此跳跃翻腾,平添出不少生气。行在这里,耳边除了能听见哗哗的流水声和我们的脚步声,一切都是那么的平静......
临近小河的上游,河上横跨着一座风雨花桥,桥头则伫立着一座七重檐八角攒顶的建筑,既有宝塔之英姿,又有楼阁之优美,这便是肇兴侗寨中标志性的建筑:鼓楼。
鼓楼是侗寨中族群身份的象征,一般的侗寨,一寨一族群,故也只有一座鼓楼,但肇兴侗寨则不同,全寨共有五个族群,当地称族群为“团”,从寨中小河之上游往下游依次为仁团、义团、礼团、智团和信团,故而寨中共兴建了五座鼓楼,五座花桥和五座侗戏楼,分别以“仁团、义团、礼团、智团和信团”命名。
这些鼓楼散落于寨中各处,高低楼层不一,风格各异,但都装饰得相当精美,特别是楼檐板上均绘有极富侗族民族特色的彩绘,部分楼檐之上还塑有龙凤等祥瑞之兽以及花鸟泥塑......






侗寨中之鼓楼从古至今不仅是各寨族人重要的祭祖之地,议事之处,而且也是普通寨民休憩、聊天、对歌、起舞之地......行走寨中,经常可以看见寨中的老人或是悠闲自得的坐在鼓楼四周的长凳上,或是围蹲在中间的炭火塘旁烤火点烟,而寨中的孩子则喜欢绕着鼓楼奔跑,相互追逐嬉戏,全然无视在他们身边穿梭不息的游人,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继续沿河行走,耳畔传来阵阵有节奏的“梆梆”的敲击之声,此起彼伏,循声望去,只见沿河人家的门前屋后都有侗族妇女坐在地上,手中高举着硕大的木锤,一下一下锤击着铺在面前石板上一叠布料。
妇女们锤打的布料正是侗族人自纺自染的侗布。
至今,黔东南的侗族妇女们依然保持着手工制作侗布和侗衣的传统,不过,据说侗布的制作工艺复杂,要经蓝靛、白酒、牛皮汁、鸡蛋清等混合成的染液反覆浸染、蒸晒、槌打而成......难怪,在肇兴侗寨,随处可见户户锤布,家家晾晒染色的侗布的场景。
侗族人至今依然保存着许多历史久远的东西,不仅有象侗布这样的生活资料,还有独特的服饰、民俗以及民族艺术,比如侗年的盛装、谷雨时的丢卣卣,还有侗族大歌......
通常只有盛大的节日,人们才能有幸一睹侗族人穿着节日盛装,聆听侗族大歌,不过,如今在肇兴侗寨里,当地土生土长的姑娘小伙们组成了一个民间艺术团,每天定时为远方的来客们展示侗族人独特的服饰、民俗以及民族艺术。
坐在寨子中的大歌场,舞台上的侗族姑娘们穿戴着全套的银饰物件和疑惑的服饰,各个华贵绚丽,美丽动人;舞台上的侗族小伙子们也是各个华服在身,显得是英俊帅气。
舞台上,姑娘小伙们怀抱着小琵琶,伴随着音色清脆悦耳的弦音,姑娘小伙们自弹自唱,唱起了著名的侗族琵琶歌,这是一种侗族青年们在谈情说爱时弹唱的小情歌,无论男女全都用假嗓高音演唱,曲调悠扬悦耳,别具韵味。
舞台上,一大群侗家的妹子穿起了各色的侗衣,手中攥着绣花的手帕,一阵曼妙的歌声从她们的嘴中发出,缓慢、柔媚、清脆而富有感染力,唱至高潮,多重音调此起彼伏,如百鸟齐鸣,更如天籁空灵......这便是传说中被誉为“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的侗族大歌。

载歌载舞之余,盛装的姑娘与小伙们在舞台上玩起了“丢卣卣”的游戏,卣卣就是小伙子们手中的小竹篓。
侗族青年男子会蒙着脸去到曾经心仪却已结婚的女子家门口,将卣卣里装上一些糖果丢进女子家里,以表示曾经对该女子的爱慕以及不能与之结合的遗憾,而女子家就会将卣卣里的糖果倒出来,盛上乌米饭递还给门外的男子......
白天热闹的侗寨,一到晚上一下子便安静下来,全然没有丽江与大理般的喧嚣,但是侗寨的夜晚依然令人心动,寨中一座座鼓楼和花桥都披上了华彩,秀美的身姿辉映于水中,宛如天宫琼阁.....
正是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侗寨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