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403044544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柴文的地盘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0
博客访问:
152,435
关注人气:
1,774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情迷巴尔干之波黑:萨拉热窝,寻找心中的瓦尔特
(2020-03-27 16:38:32)
标签:
海外游
旅游
杂谈
分类:
欧洲系列
萨拉热窝,对于我们这些生于70年代的人来说几乎无人不知,甚至我们中的许多人可能不知道南斯拉夫,但一定会知道萨拉热窝,这全是因为《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这部前南斯拉夫电影的原因,当它在20世纪70年代被引进到中国放映后,风靡一时,深深地留在一代人的记忆之中……
毫不夸张地说,我会来巴尔干旅行,很大程度上便是因为这部电影,因为瓦尔特和萨拉热窝……
今天的萨拉热窝已经不再是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首都而是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的首都。
我们在萨拉热窝下榻的酒店是位于新老城交界处的瑞士酒店,这是一座全新的酒店,它那通体玻璃幕墙的新颖造型使得它成为萨拉热窝这座充满历史沧桑感的城市的时尚与现代的标志。
透过客房巨大的落地窗,窗外就能远远地望见萨拉热窝的老城区,那些低矮却充满古典风韵的老房子还有其间林立的清真寺那高耸的宣礼塔,那才是我想象中的萨拉热窝,一如酒店大堂墙上的那幅描绘老城的木板画……
到达的第一天,城市的上空浓云密布,一阵急雨将我们困在酒店。待雨稍小,我们便匆匆走出酒店,乘坐通往老城的有轨电车,去城中寻找我们心中的瓦尔特……
电车停靠在米利亚茨河边的亚帕尔大街上,沿着河边向前没走几步,便望见河面上横跨着一座四拱石桥,就是这座貌似平淡无奇的石拱桥却是一场震惊世界的事件的发生地:1914年6月28日上午,一位名叫加费格里·普林西普的波斯尼亚青年就在这座桥边开枪打死了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这次事件导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这座桥曾经被称为普林西普桥,现在人们称之为拉丁桥,当年袭击者所在的位置依然保存在桥头,而桥的对面,人们还特意设立了一座博物馆来纪念这一事件。
从拉丁桥出发,沿着河岸我们向市政厅方向继续前进,很快,一座有着摩尔人式外立的建筑便出现在河对岸的桥头,这座建成于1898年,后损毁于20世纪90年代围城之战的市政厅经过精心重建后成为这座城市中最美丽的具有奥匈时代风格的建筑。
从市政厅旁便可进入萨拉热窝的老城区,而我们决定先去附近半山上的黄堡,俯瞰一下
这座城市。
建于1729年的黄堡曾经是奥斯曼帝国时代萨拉热窝城防系统中众多城堡之一,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便成为人们登高远望、俯瞰萨拉热窝全城景色的绝佳胜地。
当我们登上黄堡,极目远眺,四下环抱的葱绿山岭间烟雨迷蒙,更有层层叠叠的彩色小屋散落其间,正前方就是萨拉热窝的老城区,蜿蜒的米利亚茨河穿城而过,河两岸边布满红色屋顶,那高耸的清真寺宣礼塔鹤立其间……
眼前的景象是那么的熟悉,无论是在酒店的版画中,还是电影的镜头里,这就是萨拉热窝,瓦尔特曾经保卫过的城市……
眼前的景象,立时让我回忆起电影中的那个精彩片段:狡猾的德军上校冯-迪特历斯最终还是败在了瓦尔特手下。就在离开这座城市的时候,他突然若有所思地望着迷雾中的萨拉热窝,说出了影片中流传最久,也是最脍炙人口的一句台词“唉,太有意思了,我一来到萨拉热窝就寻找瓦尔特,可是找不到。现在我要离开了,总算知道了他。你说瓦尔特是谁?请告诉我他的真姓名……我会告诉你的。看,这座城市,它——就是瓦尔特!”
此图取自电影
所有关于那部电影,关于瓦尔特的一切都深深地印刻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脑海中,包括那句联络暗号“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暴风雨就要来了!”……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情怀!
从黄堡上下来,返回市政厅,随后从旁边的巷子走进萨拉热窝的中心城区。
走在市中心的主街上,两边的欧式建筑充满了历史感,甚至还有拜占庭时期的建筑的遗迹。
在街道上的一处十字路口,随时可以看到穿着时尚的年轻人,穿着陈旧但收拾得份外整齐的老人,还有穿着穆斯林长袍的妇女从身边走过,站在这里,四下望去,一圈的视野里你可以望见城市的建筑中混杂着天主教堂的塔楼、东正教党的洋葱头,还有清真寺的宣礼塔。你可以感受到数个世纪以来,在不同信仰与文化的影响和强烈碰撞下,这座城市成为一座多元化的城市,这意味着或者是实现大融合,或者是面临冲突,很遗憾这座城市的历史最终充满了冲突和战乱,这家座城市被称为“欧洲的耶路撒冷”,多次成为举世闻名的“是非之地”……
走在市中心的主街上,两边的欧式建筑充满了历史感,甚至还有拜占庭时期的建筑的遗迹。
穿过至今仍在使用中的格兹·胡色雷·贝格巴扎的长廊,我们跟随着人流终于走进了始建于15世纪中后期的萨拉热窝老城巴什察尔希亚。
走在老城的街头,恍惚来到了中东的某一座古城,实在是这里有太多奥斯曼帝国时代的古老风貌。
狭窄的街巷纵横交错,街巷的两侧则是经营伊斯兰风格手工艺品的商店、土耳其咖啡店和水烟店,一家挨着一家;街巷上游客与本地人往来不息,还有不少人坐在街边,说笑着,喝着咖啡、红茶,吃着冰淇淋,吸着水烟,玩着手机,轻松自在,好不悠闲。
终于在闹市的一角,发现了位于一处院落里的格兹·胡色雷·贝格清真寺。这座清真寺建于1531年,是萨拉热窝乃至波黑最重要的伊斯兰建筑,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电气照明的清真寺。不过,这些对于我来说都不重要,对我而言,这里是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的一个重要情节的实景拍摄地:老钟表匠为救瓦尔特自我牺牲倒在清真寺的院子中,同一时间瓦尔特从清真寺旁的钟楼上痛击埋伏的德军并成功从钟楼上脱身。
此刻我站立的位置,正前方的远处便是电影中的那座钟楼,这是经历二战后老城中幸存的少数几个奥斯曼地标建筑之一,我的右边则是清真寺中古老的喷泉亭,八角的木制亭顶非常漂亮,电影中随着钟楼上枪声的响起,老钟表匠便倒在了清真寺台阶前的石板地上……
此图取自电影
从清真寺内返回热闹的街市上,没走多远,便见到了一条狭窄的街巷,两边店铺摆满、挂满了一件件精致的铜器制品,店铺里依然响着叮叮咚咚的打铜声,这里就是老城中著名的铜匠街,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又一取景地:电影中满街的老铜匠们为掩护瓦尔特和游击队员们撤退,不约而同地使劲敲打手中的铜器,令追踪的德国人和特务们无可奈何……
以上两图取自电影
真是没想到,40多年了,电影中的场景竟然没有多大的变化,更是不曾想到,当年盯着银幕看得津津有味的娃儿,会在40多年后,走出国门,不远万里来到这座电影中的城市寻找心中的瓦尔特……此情此景,真是令人感慨万千!
寻见了当年的电影场景,同伴们自然是心满意足,继续在老城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而我则打开谷歌地图,前往巴什察尔希亚中心广场。
如今这里也是萨拉热窝的标志性建筑和热门景点,广场上鸽子成群,当地人和游客,无论男女老幼都喜欢在这里给这些可爱的小家伙投食,鸽子与人和谐相处的场景,给这座曾经饱受战火之苦的城市带来一丝安慰。
我可不是单纯来广场上看人们喂鸽子的,我是来寻找漫画版的“瓦尔特”的。
雅戈泰漫画书店就藏身在巴什察尔希亚广场附近的这座小楼的地下室里。这家书店的老板、也是漫画版《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出版商,2016年4月他们推出了漫画版《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精装本。
漫画版《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实际1981年就已问世,漫画出自当时南斯拉夫著名漫画家艾哈迈德·穆米诺维奇之手,可惜,南斯拉夫消失后,漫画版《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一度受到冷落直到波黑目前唯一一家漫画书店和漫画出版机构的雅戈泰漫画书店的老板于2015年正式出版精装版。
一进店门,一眼便望见了《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宣传招贴画,当店员告知我书已经卖完了,再版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到的时候,我心中的遗憾之情可想而知:寻找瓦尔特,不仅仅是为了怀旧的情感,而是因为瓦尔特是成就今天这个世界的英雄,作为英雄,他永远是我们心中的偶像!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自驾西葡之波尔图:在白昼,邂逅这座城市的明媚(上)
后一篇:
雄村:新安江畔的世外秘境(安徽古村镇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