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伊豆半岛皆因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笔下的小说《伊豆的舞女》,后来又看了山口百惠主演的电影,于是记住了这个地方。
此次三访东瀛,自然想去伊豆看看,泡泡那里的温泉,走一下《伊豆舞女》中与舞女初次相遇时的修善寺,当然或许还能见识一下真正的伊豆舞女......
修善寺镇位于伊豆半岛的中央部,是一个以古老温泉而出名的度假胜地,来这里的多是日本人,尚不是一个被中国人所热衷的热门景点,所以在这里还可以真切的体验到日本大城市所没有的乡村风情。

由于我们停车的位置比较偏,已经位于横贯小镇东西的桂川的上游,于是我们顺溪而下走向镇内,反面成全我们先观赏到桂川两岸的迷人秋色,还有那被评为米其林2星旅游胜地的竹林小径。
桂川是一条水质清澈的溪流,两侧高高的河堤是那种用卵石堆砌而成的,堤岸上遍植修竹和枫林,金秋时节,竹叶依然青青,而枫叶则是由黄渐变为火红,红黄绿交织相映煞是好看......
清溪之上,一桥横跨两岸,两侧朱红色的桥栏格外的醒目,这样的配色很日本,桥头上是一丛火红的枫叶,故而与其“枫桥”之名相配,不过,好象日本人更喜欢称其为“渡月桥”。
站在桥上,脚下溪水潺潺,两侧枫红竹绿,远处依稀可见另一座朱桥横卧溪上,风景甚美.....
跨过“渡月桥”,河对岸沿着溪岸是一条蜿蜒的小径,小径四下密植着高大的翠竹,这便是修善寺的美景之一“竹林小径”,时至金秋,摇曳的翠竹与舞动的枫叶一起着实令幽幽竹径多了一分韵味......
穿过“竹林小径”,便来到方长远眺所见的另外一座横跨桂溪两岸的同样有着朱红桥栏的小桥的桥头,此桥是以桂川为名,被称为“桂桥”,虽与“渡月桥”相似,但是两桥还是很容易区分,“桂桥”的桥栏柱头是金色的,而“渡月桥”的则是青铜色的。
立在桂桥桥头,但见桂桥之上,人来人往,既有穿着时尚的漂亮小姐姐,又有穿着传统和服的可爱小姐妹,更有相拥自拍的恋人们......遥遥相对的两桥之上的人们远远相望,不知怎的竟然让我想起了鹊桥相会的情形......
桂桥的桥头处有一片经典的日式木构建筑,那是著名的新井旅馆,是一间1872年大正时期创立的传统旅馆,如今几乎全栋建筑都被列为日本国家级有形文化遗产,这座旅馆除了悠久的历史,旅馆内部的大型日式庭园和浴池也足以令人叹为观止,其所处位置更是将桂川两岸的竹林,红叶,溪水,朱桥等诸多意境优美的景致全都包罗于其中,对于喜欢传统与日式的客人来说,实在是不容错过......可惜此行,我们选择了既可泡温泉又可远眺富士山的长冈温泉下榻,便与这古老的旅馆华丽丽的错过了......
终于来到了修善寺的门前,台阶之上是一座朴素的木制山门,山门上的额匾是“降魔场”,正巧有一家四口在寺前合影,其中两个女儿盛装打扮,以东方人的共同习俗推测,这一定是这家人一个重要的日子.....
拾级而上,步入山门,在一片青绿松柏与火红枫叶的掩映之下,一座建筑,那轩唐破风的檐和歇山式的顶,让人仿佛一下子又穿越回到了遥远的大唐......
修善寺是由弘法大师空海于平安初期大同二年(公元807年)设立,是空海大师年轻时修行的寺院。
空海是何人?其是日本真言宗的开山祖师,在日本延历二十三年(公元804年)五月十二日随日本第十七次遣唐使团出发,历经艰险,于当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到达长安,作为代表日本文化的先驱者也享有崇高的声誉,电影《妖猫传》中的僧人空海便是此人。
修善寺内供奉着释迦如來像的指月殿,是伊豆地区最古老的木造建筑,寺门旁吊有大钟的钟楼更是与众不同,高高的楼基竟然是用桂川中的卵石堆砌而成,钟楼的木造建筑更是精美无比......
秋日里,整座寺庙之中,随处可见枫红叶黄,与古寺正是相得益彰.....
修善寺不仅有温泉、古刹,还有很日本的神社。
日枝神社毗邻修禅寺,相传也是弘法大师空海所建,以前为修禅寺的守护神社。
在日枝神社的石制鸟居前便可望见通往神社的阶梯尽头皆是参天古树,神社的本殿也是传统的木制建筑,小巧但却份外精致,神社四周均被参天古木所包围,这些古木从胸径上看应该是都有些年头了,特别是神社旁的两棵耸立的杉树彼此相依相守,形如夫妇,当地人称其为“夫妇杉”......
在修善寺小镇上行走了一圈,古老的温泉、古老的旅馆、古老的寺庙、古老的神社,木制的建筑、参天的古树、垒砌的卵石、沉年的青苔,都在现实中努力留存着昔时的样貌,没有任何华丽装饰,这座小镇虽然留东京不远,但却难得存在着,如同一座远离市井喧嚣的世外桃源,若能在此小住数日,定能让人的心境逐渐变得清静、平和许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