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黔行记: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2016-06-05 13:18:17)
标签:

国内游

旅游

自驾游

分类: 国内游系列

       在贵州省六枝特区梭嘎乡,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高山上,居住着一支古老而神秘的苗族分支,他们与其他苗族的最明显的区别便是妇女的头饰非常特别奇异:在头上绑扎一个巨大的木制长角并用白线将重达数公斤的黑发缠绕于木角之上后形成硕大头饰。

      为了揭开这个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的神秘面纱,我决定此次黔行中去那里一探究竟。

       长角苗住在梭戛高山上的12个寨子里,我去的陇嘎寨是其中之一,之所以去那是因为那里还有一座由中国、挪威共同建设的露天生态博物馆。

       驾车从六枝特区下高速,经过古镇岩脚,一路盘山而上,行大约10多公里左右便来到陇嘎寨。

黔行记: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将车停好,穿过寨门,走进寨中,发现与大多数中国的村寨一样,留守在村中的除了老人就是孩子,偶尔遇见几个妇女,但都不见其戴头饰,我心里已是失望了,估计又和先前寻访的几处特别村寨一样,现实生活中传统的习俗都已经逐渐消失了

黔行记: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走出寨门,决定去看看那座生态博物馆。从高处可以望见村寨所处的山垭中的低处有一个坝子,数栋民居建筑散落在坝子当中。

       当我看清博物馆大门时,发现那竟然是一座状如长角的石牌坊。

黔行记: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走进博物馆,发现绿化极佳的院落中座落着几幢石墙木板的茅草屋;走进展厅,发现关于长角苗这支神秘族群的所有濒临消失的有形和无形的文化遗产都被储存在这里:服饰、头饰、农具、腊染......

黔行记: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黔行记: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黔行记: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我仔细地记录了长角苗特有头饰的梳理过程和长角苗服饰的特点,虽然多少有了些了解,但心里总是有些遗憾,毕竟没有亲眼见到传说中的长角苗。

黔行记: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黔行记: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黔行记: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走出博物馆的我,本来可以直接在停车场上车离开,可是心里终有不甘,又回到寨门口前晃悠,望见一位妇女远远地从寨中走来,从她那走路时,上身挺立,双手随臀部有节奏地左右摆动的行走姿势中,不难看出她一定是长角苗族的女人。

       这位妇女经过我的身边,竟然停下脚步,用手指指我胸前挂着的相机,然后又指着她的头发用汉话问我:要不要拍梳头?闻听此言,真是令我喜出望外。

黔行记: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在这位名叫李芬的妇女的带领下,我和同伴来到她的家中,等她放下背篓,进屋换下劳作的衣服,再次从屋里走出时,我们的眼前不禁一亮,她已经从头到脚都换上了节日的盛装。

黔行记: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长角苗女子的服饰盛装时其实是一套用大量的精美手工绣片缝合而成的:对襟上衣,深V字的领口,仅有一颗盘花布扣,上衣前短后长,胸前挂着黑色毛毡围腰,身后是一片很长的从肩背处沿腰际下垂至小腿处的后摆绣片,绣片的里面则穿有百褶裙,裙子是以腊染布和织锦相拼而成,裙腰处是细腊染布,同时扎上绣带。

       

黔行记: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黔行记: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黔行记: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长角苗女子服饰上的刺绣具有强烈的立体感,其图样多为抽象的几何织纹效果,构图上则多为方格图案以带状条纹相隔,简洁粗犷,但又不失精美。

黔行记: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黔行记: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黔行记: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黔行记: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黔行记: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其他地区的苗族脖子上多佩戴银饰项圈,而唯独长角苗是以红铜代替银项圈,其沉甸甸的铜项圈的正面以纹饰精美的绣帕包裹。

       长角苗女子的服饰中最为奇特的当然还得属那头饰,其头顶的硕大的人字形发髻通常是由两部分组成:1.5米左右,中间有梳齿的木制长角,数公斤重的黑色假发套,两者用白线绑扎而成。

       李芬转身走进屋内,当她再次走出屋门时,手里多了两样东西,她把其中一样体积较大的黑乎乎的东西放在门前的凳子上,然后将另一样较小的东西拿在手中展示给我们看,我们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长约50厘米牛角形木架,那不就是传说中的长角吗?

黔行记: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黔行记: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黔行记: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黔行记: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黔行记: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黔行记: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黔行记: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黔行记: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黔行记: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李芬手脚利落地先将木角用白线缠于脑后,随后,她又拿起放在凳子上的那堆黑乎乎的东西展了开来,我们这才发现那是一堆“毛发”,由麻线、毛线、头发梳成,这团“毛发”展开在李芬手中梳理着,长约有3米,估计分量不轻,据李芬说,这东西平时收在柜子里,遇到节日和赶场天才拿出来戴上,当“毛发”梳理好,李芬便开始为我们进行盘头的表演:

 黔行记: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黔行记: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黔行记: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黔行记: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黑色的“毛发”又长又重,象李芬这样的长角苗妇女,身材都比较矮小,每盘一次,她都要尽力扭动腰身,就在那俯仰扭转之间,苗家女人那柔美的身姿,还有那面对我们的镜头腼腆含笑的脸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黔行记: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黔行记: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黔行记: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黔行记: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黔行记: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黔行记: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黔行记: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黔行记: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黔行记: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黔行记: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黔行记: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黔行记: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黔行记: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黔行记: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黔行记: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虽然说梳头、盘头是长角苗女人家从小练就的本领,但李芬的手法也真是算得上无比的熟练,前后只花了6分钟,她便将硕大的头饰完成了,并漂漂亮亮地在脑后结了一朵花穗,然后霸气地在地当间叉腰而立:完成后的头饰巨大而沉重,目测足足有十多公分厚,两头下垂,几可垂至两肩。真是不敢想象,过去,长角苗的妇女竟然就是头顶着如此硕大的头饰,从事着日常的下田,背水等劳作的。

黔行记: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黔行记: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黔行记: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黔行记: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黔行记: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黔行记: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长角苗的男子的服饰要简单一些,裹头巾,着青色对襟短上衣,上衣的门襟上多是白色的盘花扣、白麻布裙裤,刺绣围腰、刺绣的腰帕,盛装时也要戴角。不过,现在男子们已不戴角,一般则是包青色头巾。

黔行记: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黔行记: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表演完梳头和盘头,李芬又热情地拿出她儿子的服装,麻利地为我的同伴来自广州的老李装扮上了,在她的巧手打扮下,几分钟后,我的同伴便从一位身着冲锋衣的城市男子,变身成为一名活脱脱的长角苗的汉子。

黔行记: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黔行记: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黔行记: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黔行记: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黔行记: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黔行记: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当我们离开时,身着盛装的李芬站在她的家门口,久久地挥手与我们告别,从她的表情上可以看出她是多么希望有更多象我们这样带着猎奇心来到这里的参观者,来看她盘头表演,来购买她手中的腊染土布…..然而,我也知道,象我们一样的参观者,数量是有限的,不可能给她们的生活带来根本性的改变,真正改变这里,只会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出山寨,走出大山,去城市谋生,而祖祖辈辈留传下来的古老的农耕方式终将渐被抛弃,长角苗那独特的文化传统终将走向衰落,那绝不是一座博物馆就能改变的……真心希望我的担忧不会变成现实。

黔行记: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黔行记: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黔行记:藏在大山深处的长角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