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新疆重回甘肃,我便面临一个选择:或者沿G312向东沿原路返回至张掖后翻越祁连山后进入青海;或者从甘肃的敦煌沿G215向南翻越当金山后进入青海。
后一个选择进入青海最直接,距离最短,不过,对于后一选择,我一直心存疑惧,只因那条传说中上了榜的恶名国道G215。
国道G215是一条起点为甘肃红柳园,终点为青海格尔木的国道,也称红格公路,这条国道经过甘肃和青海2个省份,全程641千米。
2013年公安部交管局曾根据近些年来发生的交通事故的统计数据,总结出了十个比较危险的路段,其中多个路段通车以来因交通事故导致死亡者超百人,其中甘肃省G215国道231公里至256公里路段就赫然在列,再加上这条国道还要翻越那座著名的“飞鸟不驻”之地:当金山口。
单车独走这样一条恶名昭彰的公路,怎能让我不心存疑惧啊。
“好奇害死猫”,对危险的畏惧,架不住对未知前程的好奇,我最终还是选择单车独走G215国道。
驾车沿着G215线向西驶出丝路重镇敦煌,一路疾驰,在去阳关路口,国道拐了一个大弯折向南方,通向那遥远的青藏高原,行车至此,一种“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感觉于心中莫名而生。
从敦煌至第一个地标阿克塞县城,大约有80公里的车程,道路养护的情况不错,车子飞一般掠过戈壁、沙漠,透过车窗不时看见巨大的沙丘之间一排排高大的混凝土桥墩整齐划一地矗立起来,那是建设中的敦煌至格尔木铁路,看来,人们在领略过大漠敦煌的落日余晖之后,再迎着朝霞踏上青藏高原的天路之旅的好日子将指日可待……。
出阿克塞县城,我在路边发现了那块国道215线215公里的里程碑,停车向南望去,国道笔直地伸向天边,而就在那天边一列披着皑皑白雪的山影正横亘于天地之间,路牌告诉我那便是当金山口的所在。
当金山口,蒙古语意为“独山口”,海拔3649米,青海所在的南坡平缓,而甘肃所在的北坡陡峻,古时便是丝绸之路南线青海道的重要隘口,而如今更是青海西部通往甘肃河西走廊和新疆的要冲,被称为青海的“北大门”,国道G215由此山口通过。
很快,我们便开始了国道215线上著名的大坡爬升路段,而传说中恶名昭彰的231公里至256公里路段就在这里。
中国有句老话叫“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真正走上了国道G215才知道,如今的G215已是今非昔比,路面平整,标线清晰,不过,这一段前往山口的谷地路加爬坡路,道路确实曲折,有许多时候看不到对面的路况和行车,再加上这是一条重要的国道,路上不断有呼啸下山而来的大型货车,我还是非常谨慎地驾驶着,俗话说“小心驶得万年船”。
顺着蜿蜒曲折的盘山路,绕过一个接一个大小拐后,车上的海拔计也在刷新着一个又一个高度:从山脚下的海拔1600余米,已经达到了海拔3000多米。

当驶过一个肘子弯,路前方高坡上,当金山口的标示牌已清晰可见。
当金山口,海拔3648米,这地方山风凛冽,虽是盛夏,但依然寒气逼人,我在山口前前后后寻找国道G215的里程碑,终于被我在来路的坡道上发现了国道215线257公里的里程碑,看来,我已经安全通过魔鬼路段了。
站在山口向南眺望,公路略呈平缓状向山下延伸而去,透过山口已经隐约望见山下那赭红色的戈壁,而那一刻,仿佛已经感受到柴达木盆地的气息扑面而来……
我们沿着从高处一眼望不到边际的超长超好的下坡路一路飞驰而下,那感觉就如同乘着一只雪山雄鹰,从雪山之巅俯冲而下的感觉。这一段的国道G215南北纵贯柴达木盆地,沿途戈壁风光无限,堪称西部的一条景观大道。这一段路的最大特点就是一个字“直”,一段长达65公里的笔直路途,据说建成时它比当时世界上最直的公路还长两公里。
我们行驶在这样的直路上,再加上又是下坡,车速轻易就可以上到120以上,不过,由于视野宽阔,参照特少,司机在此路上长时间行驶很容易因为忽视车速度,而导致引发灾难性的车祸,若是不加控制,怕是这里用不了多久也会名列“死亡路段”的黑名单之中。
从当金山口至大柴旦,这一路都是通行在荒无人烟的戈壁之上,光突嶙峋的山体,多彩的地表色,无不令我们恍如进入异星世界,而车窗外偶尔掠过的蔚蓝色的水面和白色的岸滩,可不要错以为那是白色的沙滩,那些水面都是高原上的明珠—盐湖,而那白色岸滩都是盐滩。
国道G215一路所经过的盐湖,最著名的当属察尔汗盐湖。
察尔汗盐湖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境内,南距格尔木约60公里,北距锡铁山约30公里,是中国最大的盐湖。
“察尔汗”是蒙古语,意为“盐泽”。盐湖地处柴达木盆地最低洼和最核心的地带,这里戈壁瀚海,气候炎热干燥,日照时间长,水份蒸发量远远高于降水量。经风吹日晒,湖内便形成了高浓度的卤水,天长日久,这些卤水逐渐结晶成了盐粒,而整个湖面也板结成了一层层厚厚的盐盖,异常的坚硬。
这盐盖有多硬,可以在上面跑汽车,跑火车!
令人难以置信吗?可传说中国道G215和青藏铁路各有一段长32公里的公路和铁路就穿行于盐湖之中,建于这盐盖之上。
在国道边那座格外醒目的“万丈盐桥”的标志旁停车时,一列青藏铁路上的货运列车正从旁边的铁轨上隆隆而过,我心中充满疑惑,因为眼前的公路和铁路与平常无异啊。
走下公路,细细观察这才发现路边脚下的土壤确实有些与众不同,表面看是细腻的沙土,却已是板结成快,异常的坚硬,鞋踢脚跺纹丝不动。再看旁边的说明,才知道,我们的脚下不是一般的土地,而是盐盖,公路和铁路正是建在沙层底下数米厚的盐壳之上,而盐壳下则还有数米厚的卤水层,这就意味着眼前的公路与铁路全都是悬浮建在盐湖水面之上,只不过公路与周围自然结成的盐盖混然一体,完全就象是在平常的陆地之上罢了。
方才一路之上我们还在苦苦找寻盐湖的形迹,却不想盐湖就在我们的脚下,大自然也真是有太多的奇妙之地。
离开万丈盐桥继续前往格尔木,公路边不时出现白花花的盐田,据说这里储存的盐可供全世界人食用2000年,真是令人咂舌。
当格尔木火车站出现在我的车前时,我才相信自己已经沿着国道G215,单人单车,行车千里,来到了青藏高原的北缘。
从这里,我将换一种旅行的方式,乘坐传说中的青藏铁路的钢铁巨龙,重返朝思暮想的阳光圣城—拉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