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夹江寻佛记:青衣江畔千佛崖

(2015-05-30 20:47:40)
标签:

国内游

旅游

汽车

佛学

分类: 国内游系列

       佛,在我的眼中,不是宗教的偶像而是艺术的化身,特别是有关佛的雕塑造像艺术深深地吸引着我,于是我开始了寻佛的旅程,云岗石窟、龙门石窟、须弥山石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马蹄寺石窟、莫高窟、克孜尔千佛洞……但凡中国佛教的著名石窟都留下了我的足迹。

       这些年,我一直都在四川境内游荡,其中一个重要的旅行内容,就是寻佛。

       佛教自汉朝传入中国后,于唐朝至鼎盛,及安史之乱后,中原大型石窟相继衰落,盛唐以后,中原再无大规模石窟造像,相反,地处西南偏安之地的四川却成为了民间造像的一处沃土,石窟艺术循着金牛古道从中原进入四川,于是在涪江、嘉陵江、沱江、岷江流域的岩壁上,星星点点出现了诸多石窟,成都之南,青衣江畔的夹江千佛崖便是其中的一处。

       夹江千佛崖地处夹江县城西南约3公里的大观山下,这里的地形是典型的“两山夹一水”,夹江因此而得名。

夹江寻佛记:青衣江畔千佛崖

       驱车驶过牌坊将车停妥,便徒步走进古香古色的老街。

夹江寻佛记:青衣江畔千佛崖
       老街上的店铺并不多,格外显眼的便是一家两开间有着十四扇门板的大铺子,门脸上的大招牌是“四川夹江手工造纸博物馆手工纸产品展示厅”。

夹江寻佛记:青衣江畔千佛崖
夹江寻佛记:青衣江畔千佛崖

 

       正在门口悠闲着下着棋的老板见有人来,主动过来介绍,我这才知道原来夹江还是中国著名的书画纸产地,有“蜀中纸城”的称号。

夹江寻佛记:青衣江畔千佛崖
       买了几张年画纸留念,便转过老街弯弯的街道来到了江边,江边当年的古驿道已然是一水的条石铺就,迎面走来的背着背篼,挑着竹簸箕的当地老人,仿佛一下子时光就倒流了几十年,唯有栏杆外,依旧奔涌而下的一脉青衣江水提醒着我:时光如逝水,岁月了无痕。

 夹江寻佛记:青衣江畔千佛崖
夹江寻佛记:青衣江畔千佛崖

      当穿过一座极富川味的红石雕制的牌坊后,路边的崖壁上赫然出现了一座座佛龛,更有类似“青衣佳处”之类的摩崖石刻,这里依山傍水,江水之中,孔石裸露,江面之上,轻舟横江,眼前的风光,呈现出一种“烟村归渡”的意境,而此时的我,并无心于这山水诗意,我心里惦挂的还是那江边的佛国。

夹江寻佛记:青衣江畔千佛崖
夹江寻佛记:青衣江畔千佛崖
夹江寻佛记:青衣江畔千佛崖
夹江寻佛记:青衣江畔千佛崖

 

夹江寻佛记:青衣江畔千佛崖
夹江寻佛记:青衣江畔千佛崖
       过铁石关,原本沿江平直的栈道,忽然有了起伏,斜斜地向下化身为级级阶梯直插江边,栈道右侧的陡峭崖壁之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龛窟,待行于栈道的一半之处,左侧的江边巨石之上被辟出一小块平台并建有一亭,而平台的正对面则是夹江千佛崖龛窟最为密集,佛像最为精美的一片崖壁。

夹江寻佛记:青衣江畔千佛崖
夹江寻佛记:青衣江畔千佛崖
夹江寻佛记:青衣江畔千佛崖
夹江寻佛记:青衣江畔千佛崖
夹江寻佛记:青衣江畔千佛崖
 夹江寻佛记:青衣江畔千佛崖
夹江寻佛记:青衣江畔千佛崖
       崖壁的正中是整个夹江千佛崖中最大的一窟,一尊弥勒佛的坐像雕刻于中间,两旁各站一位协侍菩萨。

夹江寻佛记:青衣江畔千佛崖
       此处的弥勒佛,与乐山大佛形态相近,只是夹江千佛岩的弥勒佛,头部更为浑圆、脸颊更趋丰满、身躯更显匀称,衣饰更加华丽,龛窟装饰更为丰富,特别是佛后的火焰背光中的祥云间更饰有小佛,而弥勒佛两旁配置的菩萨,头上花冠高耸、面容秀丽端庄,著半袖大衣,戴璎珞披帛巾,一手上举一手当胸,赤足立于莲台之上,背後为火焰背光;龛顶衬托出一些飞天仙女,组合完整,主次分明,具有完美的龛窟造形,此窟绝对是夹江千佛崖的标志性龛窟。

夹江寻佛记:青衣江畔千佛崖

 

夹江寻佛记:青衣江畔千佛崖

夹江寻佛记:青衣江畔千佛崖
夹江寻佛记:青衣江畔千佛崖

 

       正是因为此窟的存在,此处的香火格外的旺盛。

       不过,令夹江千佛崖名扬天下的并非哪一位佛学大师,而是一位中国著名的建筑史学家、建筑师---梁思成先生。在《中国建筑史》一书中,其写下了这么一段话:“龙门唐代石窟之雕凿者,对于建筑似毫不注意,故诸窟龛鲜有建筑意识之表现。然在四川多处摩崖,则有雕西方阿弥陀净土变相,以楼阁殿宇为背景者,如夹江县千佛崖,大足县北崖佛湾,乐山县龙泓寺千佛崖皆其例也。”

夹江寻佛记:青衣江畔千佛崖
       梁先生所提到的西方阿弥陀净土变相,全称观无量寿佛经变龛,或西方净土变龛,仅在夹江千佛崖便有五龛。1958年,一位叫曹恒钧的学者来到夹江,并在《四川夹江千佛崖造像》一文中以诗意的笔法描绘了其中一龛:“在两米见方的龛内,雕出二百七十多个人物,被安排的那样适当,使人佩服雕刻匠师们如此高度的艺术想象力和精确的设计能力。龛中央雕阿弥陀佛及二菩萨。佛两侧各雕经幢和七级宝塔。塔前各有一羽人展翅欲飞。佛前雕平台两阶。各雕栏杆,上层诸弟子排坐,作相互交谈状;下层雕伎乐十四人,正为舞者伴奏;舞者二人随乐声屈膝扬裙起舞;台前两边,各雕一鹤相对作戏……”

夹江寻佛记:青衣江畔千佛崖
      非常幸运,在历经随后的浩劫之后,我仍然得以寻见有着如此场景的龛窟,在佛教石窟之中运用写实的技法表现如此繁杂的建筑构造与场景布局,在国内的大型石窟中确实未曾见过,难怪会令梁思成这样的建筑大家兴奋不已。

夹江寻佛记:青衣江畔千佛崖
      毗沙门天王,佛教世界的四大天王之一,其造像是夹江千佛崖出现较多的一个题材。

夹江寻佛记:青衣江畔千佛崖
      在夹江千佛崖的弥勒佛所处的同一面崖壁之上便有两窟,窟中天王或站或坐,均头戴冠冕,身披甲胄,脚着战靴,手持宝塔,足踏夜叉,尽显威严;而在临江的巨石上第159龛也雕有一天王,其身躯之上的铠甲甲片与衣饰的纹路清晰可见,最特别的是此天王居然挺着个大肚腩,大腹翩翩竟然连严实的铠甲都包裹不住,威猛异常却憨态可掬,堪称是四川毗沙门天王造像中难得的精品。

夹江寻佛记:青衣江畔千佛崖
夹江寻佛记:青衣江畔千佛崖

       千手观音及其变相是盛唐时期造像的极为重要的题材,在夹江千佛崖也有为数不少的龛窟,残存着千手观音的造像,雕刻之细致,布局之合理至今依然令人惊叹不已……

夹江寻佛记:青衣江畔千佛崖
夹江寻佛记:青衣江畔千佛崖
夹江寻佛记:青衣江畔千佛崖

       夹江千佛崖的造像中也不乏堪称奇葩之物:有一弟子形象,其身着的僧衣竟然有酷似西服大衣的翻领,那可是盛唐时期的造像啊!这佛像若是出现在韩国,怕是又要被韩国人叫嚷着西装是韩国人发明的了;再有一组酷似关公的造像,其身边那擎刀托印的两位本应是周仓与关平,不过在四川,他俩却被换成了形象滑稽的两位军爷,真是不知道当时的工匠是怎么想的,若是周仓与关平两位人物地下有知,估计非得气炸了不可……

夹江寻佛记:青衣江畔千佛崖
夹江寻佛记:青衣江畔千佛崖
夹江寻佛记:青衣江畔千佛崖
夹江寻佛记:青衣江畔千佛崖
 

       走完这近千米的佛岩山道,便出了峡谷,眼前豁然开阔,远处青衣江奔腾不息地流淌而来;脚下的石阶,又变成了条石铺就的秦汉古道,古道上,相传诸葛丞相当年点兵南征的点将台依然完好。这条古道之上,只需在千佛崖前派遣兵士把守,其身后的成都平原便可高枕无忧,这才明白为何先前古道之上会有铁石关的牌坊。如此一个兵家必争之地,竟然存有一处佛国净土,不可不谓是造化弄人啊……

夹江寻佛记:青衣江畔千佛崖
夹江寻佛记:青衣江畔千佛崖
夹江寻佛记:青衣江畔千佛崖
夹江寻佛记:青衣江畔千佛崖
夹江寻佛记:青衣江畔千佛崖
夹江寻佛记:青衣江畔千佛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