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一路上的美景令我们留连忘返,到达色须寺时已经是近北京时间下午5点了,好在离石渠当地的日落时间还早。
色须寺距我们计划歇脚的石渠县城尚有35公里,于是我们决定抓紧时间先去寻访离色须寺较近的巴格玛尼石经墙。
巴格嘛呢石经墙位于石渠县的长沙贡马乡,说是近,其实其距色须寺还有20多公里。高原上的天气变化很快,方才还是艳阳高照,一会便已是堆积起厚厚的云层了,前往巴格嘛呢石经墙的路上我将车开得飞快,一路向北,似乎是在与云层与阳光赛跑。
当车前的公路接近尽头之时,我便望见在前方的草原上,耸立着一排外形高大的洁白佛塔,金色的塔尖在依然灿烂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在两大八小的纯白色佛塔旁则是一排气势不凡的108座小佛塔。这佛塔的数字是有讲究的,在藏传佛教中八个一组的佛塔,便是对释迦牟尼一生八大功德的纪念与赞颂,而108座小佛塔的来由,则据说是因为藏传佛教密宗大师莲花生修建吐蕃第一大寺桑耶寺时曾在桑耶寺主殿四角建有红、绿、黑、白四塔,象征镇伏四方一切凶神邪魔,防止天灾人祸发生。为了增强震慑力,又在塔的周围遍架金刚杵,形成108座小塔。
这片塔林的身后,便是传说中的那座巴格嘛呢石经墙。


从高处俯瞰下去,巴格嘛呢石经墙就如同一条横卧在美丽而辽阔的扎溪卡草原上的一条巨龙,神龙不见首尾……

走近它的身前,巴格嘛呢石经墙真真切切就是一座矗立在我们面前的规模泓大的石头墙,与众不同的是这座石头墙全部是由玛尼石片垒成的。

这些大小不同、厚薄不一的玛尼石被一片片精心码放。如果仔细查看这些玛尼石,你会发现每一块石片上都刻满了六字箴言和藏传佛教的經文。

石经墙全长1600多米,是目前藏区最长的玛尼墙,可谓世界之最。

从石经墙的这一端走向远处的另一端,每隔一段距离就有几座佛塔相连,每隔一定的间距,墙面上便会规整地上下开出两个“窗口”,每个“窗口”里摆放着一个或几个有着石刻佛像的石板,上面有着绘制得极为精美的彩绘画佛像以及经文。


据说,从巴格一世活佛桑结彭措1671年在此放下第一块玛尼石算起,这座用玛尼石片垒砌而成的巴格玛尼石经墙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了,这是一座展示藏族精美石刻艺术的长廊,也见证着石渠太阳部落的历史,但它更是一座垒筑在扎溪卡草原上同时也是垒筑在藏族人民心底的信仰之墙……


长长的玛尼墙边,时常有太阳部落的当地人来转经。

我发现一个有着一头乌黑卷发的藏族小男孩背着妹妹,领着弟弟们也走在转经的队伍中,他们那瘦小的身躯与耸立在草原上那高大的玛尼墙相比显得更加的弱小,对于他们来说,绕行长达1600米的玛尼墙一圈所耗费的时间与体力要比大人多上许多。

这几个孩子看到我的镜头,都好奇地停下脚步,我微笑着试着与他们打招呼,并将相机中影相回放给他们看,这或许是他们第一次在相机中看到自己的形象,小哥哥羞涩地笑着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他那腼腆的表情和那纯净的眼神让我难以忘怀。


望着他们徐徐前行的背影,回味着小男孩用生硬的汉语讲的话:“来这里多转转,对自己好……”
我相信这些年幼的孩子并不会太清楚什么叫做信仰,但从小跟着大人来此朝拜已成为一种习惯,我也相信无数像他们这样的朝拜者最初也是贯彻一生的朝拜动力和信仰就源自孩子所说的那句最纯朴的话语。

站在巴格玛尼石经墙下,凝望着这堵可以说是用一份份信仰垒筑而成的长墙,由衷地感叹信仰的力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