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来古镇印象:惜字宫、老街、榕树群(四川古村镇系列)

标签:
国内游旅游自驾游古镇古镇系列 |
分类: 古镇系列 |
当我跟成都的朋友提起蒲江的西来古镇时,他们都有些诧异:“没啥子耍头”是他们对西来的印象。我不信:一座已有1700多年历史的古镇,真会“没啥子耍头”?于是,不信邪的我,一个人开车去了西来。
我去的时候,西来古镇正在大兴土木搞开发,我心中暗自庆幸,这要是晚来了一步,那原滋原味的古镇可就看不到喽。
在未来的西来古镇的游客中心广场上,我一眼就瞅见了一座造型精致的3层古塔。
这座砖石结构的建筑,塔身成六棱状,每一层都是六个飞檐翘角,每一个翘角下都挂有一只小巧的风铃,一阵微风拂过,仿佛就能听到那清脆的铃声。塔上的砖刻、砖雕、彩绘十分丰富,一层的塔身上,几扇石刻的门好象一推即开的感觉,而在塔的每一层的四周都是一些戏剧人物的浮雕,栩栩如生。塔身的最下层是中空的焚烧炉,是旧时烧字祈福的场所,故此塔又被称为“惜字宫”,这样的建筑在国内许多的古镇都能见到。
惜字宫下还有一座“报功堂”,有一神官端坐其间,据说凡是世人做了好事,有了功德,只需去给他报上一声,他便会记下来了,日后,神灵们便会根据每个人的功绩大小,决定增减寿缘,或施福降灾。
沿着一条长长的青石板路行走在古镇中,街道两边都是明显修缮过的街铺,长长的外廊檐下挂着簇新的红灯笼,还有随风飘扬的店家幌子。
这家叫做“八仙桌”的小饭馆,店堂里就几张八仙桌,数条长条板凳,虽其貌不扬,但店中的菜却烧得十分的可口。
老街的中心是一个不大的场坝,四周一座二层的酒楼,正是饭点,门前早已是宾客满桌,一间摆满了竹编制品的杂货店,一位长者饶有兴致地逗着个半大的娃娃,还有几家店铺或开或关,一切都是那样的自然,真是好安逸……
场坝的中央,高高耸立着一根旗竿,这可不是一般的旗竿,实质上这是西来传统民俗----点“百颗灯”用的灯杆。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七到十五,九月初一到初九,由当地德高望重之人诵经点燃并升起这“百颗灯”,以祭拜祖先之灵,祈福后人。仪式所点之灯为白红相间,红为太阳,白为太阴,两侧三十六盏顶上一盏,象征着天上三十六洞天神仙和玉皇大帝。可惜来的不是日子,不然,这样的民俗真的是很有看头。
拐进旁边的巷子,两边出现的是绵延成片的典型川西民居。那一间间上屋下铺的老屋,那一块块厚实、斑驳的门板,告诉人们这才是真正具有近百年历史的西来老街。
走在老街上,细观这些民居,清一色都为木制结构,吊檐、檐头、屋挑、门眉、窗格上都留存有典雅精致的雕饰——瑞兽、祥鸟、宝瓶、铜钱、如意以及寓意“福禄双全”的蝙蝠等图案比比皆是……
人去茶凉的老茶馆、挂着时尚的精剪招牌的老式理发店、人气最旺的棋牌店;收拾茶摊的老板,热情的老理发师,背着娃娃观牌的小媳妇……眼前的一切都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这座古镇独特的韵味,情不自禁想起了镇口新修的影壁墙上的那首《西来赋》中:“漫步井市,恍若隔世”的句子来。
绕到镇外,走在临溪河边,只见数百米长的河堤上分布着十多棵姿态各异、枝繁叶茂、棵棵都需5个成人才能合抱的千年古榕。这些老树旺盛的生命力,或许正是西来这座千年古镇可以存续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