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北偏北行之:回山之上访王母,回山之下探佛窟

(2013-08-06 15:52:02)
标签:

国内游

旅游

自驾游

分类: 长线自驾系列

  我这个年纪的人最喜欢的动画片非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大闹天宫》莫属。正是通过它,我认识了美猴王,知道了天宫中有一位王母娘娘,当然还有她的瑶池与蟠桃宴……

  我一直以为王母娘娘就是一个神话中的人物,却没想到此次西行前往甘肃泾川探寻南石窟时,才知道泾川还有一座“王母宫石窟”,而此窟所在地回山,在民间被认为是王母娘娘的降生地,山上还建有一座她的祖庙。

  回山位于泾川县城向西一里的地方,山势不高,但却是个“天之柱”的山形,山上草木葱茏,西王母宫就修建于回山之巅。

西北偏北行之:回山之上访王母,回山之下探佛窟
  回山脚下,一天门旁的一处石壁之下,一座四柱三门的石牌坊,左右书“日月”,正中书“回屋”二字,这回屋相传就是当年王母娘娘的降生之地,故在屋后的山崖上存留着“回中降西王母处”七个大字。

 西北偏北行之:回山之上访王母,回山之下探佛窟
  当天,我竟然是第一位买票参观王母宫的游人,顺便将上班的一众女工作人员捎上了山。之字形的山路回转于山林之间,路窄坡陡,着实考验了一把车技。

  停好车,步行从三天门牌坊下走过,登上高高的台阶,进入王母宫。

西北偏北行之:回山之上访王母,回山之下探佛窟

 

西北偏北行之:回山之上访王母,回山之下探佛窟
  王母宫中宫阙重重,什么“三皇殿”、“周穆王庙”、“五帝殿”、“汉武帝庙”、“玉皇大帝殿”都是近年新修的建筑,我见王母娘娘真容心切,自然是视这些配角如无,急冲冲直奔位于中心地带的王母宫正殿--西王母大殿。

  这座大殿坐西向东,大殿由数十根仿大理石柱支撑,二层琉璃瓦的殿顶显得流光溢彩,金碧辉煌;殿前两侧,两尊巨大的石狮威武庄严,殿廊左右是两通石碑。

西北偏北行之:回山之上访王母,回山之下探佛窟
  立于殿门之外,抬头望见大殿中央的龙椅上坐着衣着雍荣华贵,体态端庄典雅,面容慈祥秀丽的西王母,白虎侍者与青鸟侍者分立于两旁,表情庄重。殿内两侧大型壁画恢宏壮观,记述了穆王西巡、王母夜宴、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动人传说。

西北偏北行之:回山之上访王母,回山之下探佛窟
  王母娘娘,是中国道教中的“西华金母”,是一位五千年不死的人神,她在古往今来的诸多典籍中,一直是一个不断神化着的形象,汉代典籍中对她是如此描绘:“年三十许,修短得中,天姿掩霭,容颜绝世”。今天,终于得见娘娘的真容,果然是凡而脱俗。

  下了回山,我来到山脚下的“王母宫石窟”一探究竟。

   甘肃是丝绸之路经过里程最长的省,也是佛教传入中国最早之地之一,因此在位于甘肃东部的泾川境内出现了一条佛教石窟长廊,而我现在探访的这座“王母宫石窟”就是这条长廊中的一颗明珠。

  “王母宫石窟”开凿于回山脚下的一面绝壁石岩上,依山面东,仅存一窟,在古《径州志》中其被称为“大佛洞”。

西北偏北行之:回山之上访王母,回山之下探佛窟
  石窟的前脸被修造成四层木构飞阁式建筑,阁悬空,檐突起,气势可谓壮观,在我的眼中,其形就如同一尊立佛。

  进入窟中,穿过外洞第一层的砖箍券形甬道,面前出现一个大洞,洞中是一尊释迦牟尼坐像,为唐代塑像,其身后的彩绘佛光,则是北魏绘画风格,历经千年而不褪,艳丽如新。

西北偏北行之:回山之上访王母,回山之下探佛窟
  大洞两侧有“丁”字形甬道与内窟相通。

  走进内窟,发现这座内窟的中心有一座中心塔柱,直通窟顶。

西北偏北行之:回山之上访王母,回山之下探佛窟
  这座中心塔柱既是内窟的中心,又是外窟洞的正面(事实上刚才所见那尊释迦牟尼坐像就是中心塔柱朝外的正面),如此结构使得整座洞窟内外相连,浑然一体。同时,内窟中心塔柱与西、北、南三面壁构成了一个呈回字形的诵经道,以便僧众、信徒绕着塔柱周围礼赞供养,这叫绕佛,按照佛门仪规讲,诵经者,双手合十,绕塔柱及周围佛像三圈,人到心到,以表示对佛的虔诚。

   内窟的中心塔柱形制颇具特色,分上下二层,上层为八角形,每面各开一龛;下层为方形,亦每面各开一龛;中心柱上层靠近窟顶处雕一圈小坐佛,故从造像结构上亦可视为三层。

西北偏北行之:回山之上访王母,回山之下探佛窟
  东面龛造一坐佛;南面龛造并坐二佛,为释迦多宝对坐说法。西、北面龛,各造一佛二菩萨。

西北偏北行之:回山之上访王母,回山之下探佛窟
  龛外两侧上方分别以浮雕手法雕有众多佛传故事:北面北侧是释迦与诸释种较象技,西面右侧是释迦与诸释种试斫婆罗树,西面左侧是婆罗门为释母占梦,南面右侧是诸商捧食。

西北偏北行之:回山之上访王母,回山之下探佛窟

 

西北偏北行之:回山之上访王母,回山之下探佛窟
  塔柱上半部四角各有一头白象,白象背上各驮着一座塔。这也是北魏时代佛塔的另一种造型。

西北偏北行之:回山之上访王母,回山之下探佛窟
  中心柱上的大小各种雕像百余尊,大的一丈有余,小的不足一尺,各个造型精美,形象逼真,处处可见当时工匠匠心,件件皆是构图严谨,刀法纯熟,线条劲秀,不愧为北魏石雕艺术精品。

西北偏北行之:回山之上访王母,回山之下探佛窟
西北偏北行之:回山之上访王母,回山之下探佛窟
  窟内正壁(西壁)及南、北壁下层不开龛,自2米以上为中层,是造像的中心部位,均并列开三个大龛,各壁上层开一列小龛并造一排小佛像。北壁造像已崩塌无存,现存南壁与西壁。

  南壁上造像仅有一窟保存完整:中龛雕有高3米的坐佛一身,左右各雕高2.6米立佛一身。

西北偏北行之:回山之上访王母,回山之下探佛窟
  西壁上造像保存相对较好:正面雕刻三世佛:中间是毗卢遮那佛像,左边是释迦牟尼佛像,右边是卢舍那佛像,这些佛像的两侧都雕有较小的胁待菩萨。

西北偏北行之:回山之上访王母,回山之下探佛窟
西北偏北行之:回山之上访王母,回山之下探佛窟
  置身于“王母宫石窟”之中,仿佛又进入了一个无价的佛教雕刻的艺术宝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