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岩:好一座石头城,真好(贵州古村镇系列)

标签:
国内游旅游自驾游古镇古镇系列 |
分类: 古镇系列 |
姜文是我非常喜爱的一位演员,他的一部寻枪,让我记住了一段经典的警察追小偷的镜头,也让我记住了那座满是石头的精致小城,后来得知电影中的小城叫青岩,就在贵阳城外,于是心里一直惦记着,想去那里走一走,看一看。
青岩,贵阳城南60里的这座古镇于是理所当然地成了我此次春日湘黔自驾之旅的第一站。
沿着镇口一座造型大气的节孝石牌坊脚下的古驿道,从绿意盎然的田间穿过,古道旁的田里已有农人在耕作,而田头之上一位父亲正在为孩子们于春光中放飞着风筝……这样的画面透着一份乡间村野才有的悠然自得,对于我们这些久居都市的人来说,实是一种难得。
在宽大的青石板铺就的古道尽头,一座城墙高大的石头城堡赫然矗立在远处,城头之上阴云沉沉,旌旗飘飘,一时间竟然有些时空错乱,仿佛立时回到了六百年前的大明朝。
青岩城堡,始于军屯:明初中央王朝为了控制西南边陲,于此驻军建屯,史称“青岩屯”,朱元璋派30万大军远征滇黔,大批军队进入黔中腹地后驻下屯田,“青岩屯”逐渐发展成为军民同驻的“青岩堡”,成为贵州这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典型的汉家城之一。
拾级而上,来到了石头城前的石头门下。眼前的这座雄踞关隘的城楼正是昔时青岩堡的南门:定广门,那残迹斑驳的石头古城墙,也正是当年古镇作为军事要塞重兵屯集的真实写照。
透过城楼下的门洞往里瞧,又见一座灰白色的石牌坊立于城墙内数步之遥的石道的顶部。及至近前,细看此坊,乃是一座四柱三间式的石坊,四根立柱之上两面皆有石狮护柱,通常雕饰的石狮多取蹲式,虽然威严但失之呆板。而此石坊上的石狮,却一反常规,形同“猛虎下山”,别有生气,如果我没有记错,在见过的石坊中,这样造型的石狮,好象唯有安徽歙县的“许国石坊”如此;牌坊正方则镌刻着
“升平人瑞”四个大字。仔细阅读介绍,方知此牌坊正是青岩古镇的标志之一:“赵理伦百岁坊”,上面的四个大字,则是清道光皇帝钦赐的。据说,青岩古镇原建有8座石牌坊,现存世的仅剩3座,这座“赵理伦百岁坊”更是因其上不寻常的“下山狮”造型,而曾被艺术大师刘海粟赞叹为“实属罕见而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穿过石牌坊,顺着青石铺就的台阶漫步古镇街上,街道两旁的老房旧居都是清一色的青石垒就灰瓦盖顶,房子的门窗也多是木雕的窗花、板扇木门,透着一种不寻常的古韵;昔时商贾云集的古驿道边,如今依然是店铺林立,只不过,当年的盐铺、布庄,如今则换成了挂满各式新颖招牌的古董店、咖啡屋、茶馆、酒吧等,虽然也透着浓浓的现代商业气息,但青岩古镇里的这些装饰得古色古香的生意店铺却依然显得雅而不俗。
街面上,随意摆放在竹箩筐中的或圆或方的物什吸引了我的目光,凑到近前,仔细研究,这才发现这些家伙竟然都是豆腐制成,当地人称为“豆腐果”,青岩豆腐乃是本地的著名的小吃。悄悄告诉你:“青岩,就是个吃豆腐的天堂,那里的豆腐,又圆又大,还有弹性,比那个……的视觉感、手感,当然还有口感好多了哈……”
行走西南,发现这里虽然地域偏远,但却是一个文化多元的地方。就那青岩来说,行走在城中,路边各种各样的文化标记不时映入眼帘:路边醒目的十字架,那是近代天主教、基督教文化的标志,文昌阁、状元府,那是儒家文化的代表,万寿宫那是道家文化的象征,慈云寺,那是佛家文化的印记……
此戏台建于宫门之内,面朝正殿,戏台高悬“悟道楼”牌匾,飞檐高柱,气势不凡,但其最值得称道的是它那色彩艳丽的彩绘藻井和那通身的精美木雕:戏台正檐口上的木雕名为“韩信点兵”,既然是“韩信点兵”那其中的人物自然是多多益善,那一个个雕功精细,眉眼清晰的将领兵士,真是多得数也数不清;戏台左右檐口之上的木雕则分别是“十面埋伏”与“鸿门宴”等与楚汉相争有关的军事场景,这也正应合了青岩乃是一座军屯的背景。
万寿宫斜对面是古慈云寺,现在重建为贵州会馆,会馆旁的一角正有一株粉色的重瓣樱花旺盛地开着,艳丽的色彩与其身后古朴的老宅却也相得益彰。
走进会馆,馆中同样有一座雕工精美的大戏台,尚未来及细看,陈列于四周的木雕、根雕、腊染、彩绘、黔绣……纷纷扑面而来,我们就如同走进了一座西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的大观园,实在是目不暇接。
一位一头银丝,一身鲜明的少数民族打扮的大姐,正在檐下指导一位小姑娘用古老的工具,五彩的丝线编织着少数民族用的饰品,见我们进来,微笑着打过招呼:来啦,随便看。
我正饶有兴趣地看小姑娘继续编织,却被身后两个女人开心的笑声所干扰,回头一看,却原来是小样与那大姐两人正热乎地讨论着各自的服饰。真是无巧不成书,这位颇有艺术气质叫王楚岚的大姐,竟然与小样都是湖南人,她因忠情于贵州的民间艺术逐定居于此,与友人共同经营着这座贵州会馆,她自创的蚕茧马尾绣手工非常精美,绝对称得上是艺术精品。
他乡遇老乡,自然是比旁人亲近了许多。或许正是这个原因,王大姐热情地带着我们在院内走了一圈,打开小院门领着我们去看慈云寺的遗址,最后还特意带我们去看了院中一株罕见的绿色樱花,只见一株高大的樱花树上盛开的是与会馆外方才见粉色樱花截然不同的花朵,这些花朵呈粉嫩的淡绿色,靠近花蕊的部分则呈白色,这样的色泽与粉樱相比虽少了一分艳丽,但却多了一分淡雅,这样的绿樱即使在樱花大国日本也属罕见,在国内更是屈指可数,开花时节通常都在4月中旬前后,花期约为25天。正如小样与王大姐的他乡相遇,我们能一睹珍贵绿樱的芳容,也算是此生有缘。
与王大姐告别,离开慈云寺,没走几步便来到一条名为“背街”的小巷,被绿荫掩映着的青石板路泛着幽幽的青光,灰色条石垒成的板墙令小巷曲曲折折,人行其中仿佛步入了一条穿越时空的隧道。

与先前走过的游人如织的正街相比,我自是爱极了这条难觅人影的深幽小巷,驻足其中,时光仿佛便在此时此刻停顿不前……
没有想到,在小巷之中,竟然开着一家“古道遗风”的农家食府,门口悬挂的木质菜牌上那一道道青岩名菜:卤猪脚、鸡辣角、老腊肉、米豆腐……直看得我等口水直流,于是全都再也顾不上在小巷中寻古思幽,一屁股坐进食府内,于偌大的一张石桌前,急急招呼:老板,门口写着的通通上……
酒足饭饱之后,谁也动不了,谁也不想动了,于是小楼续上一支烟,我则点上一壶茶,小样在墙角的秋千架上发呆……
此时此刻,同样是在青岩古城之中,全然不是《寻枪》中的那种焦虑、烦燥、不安的氛围;周边青石无声,耳边全然没有了外面的喧嚣,让人感受到一种久违的宁静与平和。
真想就一直这样呆在这座石头城的一角,独享这份特别的静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