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脚下,瑶里有人家(江西古村镇系列)

标签:
旅游自驾游古镇古镇系列 |
分类: 古镇系列 |
四月的江西,正是“菜花渐欲迷人眼”的季节,朋友们都如蜂蝶般地去了婺源,因为“人间四月天,最美是婺源”,但我却因早以心有他属,瞄上了婺源身边的邻居:景德镇的瑶里。
与婺源相比,今天仍然还是个小镇的瑶理,知道它的人就相对少多了。其实论名气,古名“窑里”的瑶理可比婺源大得多了,远在唐朝中叶它就是景德镇瓷业的东源头和重要的制瓷原料基地,境内盛产制瓷原料——高岭土。至明代之后,景德镇成为瓷业中心,瑶里的制瓷业逐渐衰落,但一个官,一个民;一个精细、一个粗犷却也相得宜彰。只是到了清代,高岭土矿藏也采掘殆尽,瑶里的经济就此一蹶不振。乃至近代,由于地处山区,又远离任何一条现代交通线——公路、铁路,瑶里才进一步衰落,它曾经有过的那一段辉煌历史逐渐被凝固和尘封,为世人所遗忘。
这些年来,较之声名鹊起的邻居婺源来,瑶里则更是“久藏深闺无人识”了,但也是正因为它被遗忘了,正是因为它的默默无闻,它的自然环境和历史风貌才会得以更完整、更原始地保存下来,这正是它吸引我的地方。
四月的江西正是春雨时断时续的季节,驾车行进在山间新修的乡道上,春风裹挟着细雨从敞开的车窗外扑面而来,一片湿润;放眼望去,满地的黄花尚未憔悴,浸润在雨水中的鲜嫩姿色正随风招展;青砖黛瓦的村舍,更是浸染在一片嫩黄背后的朦胧水色之中……
在老街上行不多远,便见一排外形平常的老房子中,突兀而起一面高大的封火墙,墙头上四层马头檐高低错落,于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天际线,院墙之中更是一座牌楼式的门楼高耸,一见这门楼的阵式,我猜测这处建筑应该是座谁家的家祠。
行至跟前,定睛一瞧,果不出我所料,大门之上“程氏宗祠”四个大字映入眼帘,大门之上砖雕精美,内容自是少不了“鱼跃龙门”、“丹凤朝阳”、“喜鹊登枝”,暗含富贵、喜庆、祥瑞之意,虽是佳品,见得多了,也算不得稀奇。
走进宗祠大门之内,整个宗祠的院落并不大,不足百来平米,整个院落的地面上平整地铺着长方不等的青石板,石板缝隙之间长满了绿绒绒的青苔。院落四周的建筑均是青石为柱,上接木柱后再承木制结构的梁、拱,这样的建筑形式,在徽派建筑中并不多见,我的印象中,只有在新叶村的祠堂中曾见过。
站在宗祠的院中,再次向四周仔细一番端详,但见宗祠大门之后,左右两侧各有一个三柱两开间的木制戏台,但中间在大门之处却是空荡荡的,这可让戏班如何演戏,又让听戏的观众如何观赏啊?正疑惑不解之间,讲解员的一番介绍终让我恍然大悟:原来,这戏台被设计成为一个活动式的戏台,平时不演戏时,中间的舞台便被拆掉,也不影响大门处的进出通畅,待宗祠举行祭祀活动后请戏班子来唱戏时,将大门一关,中间铺上木板与左右两侧的戏台连为一体,就成为一个完整的大舞台了。
这大门处戏台上方的歇山式屋顶实是整座宗祠建筑中最为精华之处,称其为精华一则是因为其台顶处的木梁之上,头拱之间均装饰着雕刻精细的木雕图案,真可谓是雕梁画栋,华丽堂皇。此处的木雕内容多与程咬金和瓦岗寨有关,这恐怕是因为这里的程姓人家认为自己乃是程咬金的后裔的原由吧;称其为精华,更重要的是其建筑形式与戏剧演出的完美配合:整个屋顶高挑,显得是小巧玲珑,整个戏台三面有墙一面敞开,其内顶更是被设计成仿佛古代的官轿内顶般的形状,这两处特别的设计再加上狭长的院落布局,用现代的专业技术语言来表述就都是从舞台音效方面来考虑房屋建筑的设计,这样的设计很显然都是为了提升戏台聚音、回音、震音、传音的效果,甚是科学。
院落两侧戏台旁的厢房,均被设计成高挑的二层走廊的形式,一方面是为节约地面的有限空间以容纳更多的听众,又给戏班的乐队和演员的化妆出场提供专用的地方,同时,也是为了考虑族中女眷们观戏时的方便,可谓是一举三得,合理至致啊。
这哪是造的一座宗祠啊,分明就是造的一座剧院嘛,有的时候你还真的不能不佩服我们的先人呢。看罢这座程氏宗祠,由不得我在心中连声称奇:宗祠见得多,有戏台的宗祠也见了不少,但如此稀奇的却真是独一无二。
走出程氏宗祠,顺着游览线路的指示,冒雨走过架于河上的“板凳桥”,踏上瑶河西岸,,迈上一步岭,沿着光滑的青条石铺就的石板小径走向雨巷的深处,七拐八弯之后,在巷子尽头的一处高大的宅弟前站定,当我移开遮挡我视线的雨伞,抬头望去,不禁“呀”的一声惊叹,因为耸立在我眼前的不是一座在这一带司空见惯的明清时期的徽派古建筑,却是一座有着明显的欧式建筑风格的宅子。
我一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难道是我古建筑看多了,产生幻觉啦?”我收起雨伞,闭上眼睛,任春雨打在脸上,我能清楚地感受到雨丝带来的那份湿润和清凉,片刻后睁开眼再看“这回没错了,绝不是幻觉,那窗口之外挑出不是阳台是什么?那阳台上的栏柱分明是典型的西式风格,还有那屋檐不是常见的中式挑檐,而是带有圆润弧线的装饰性墙檐,那大门上常见的雕花门罩,也被一个西式的遮雨檐所代替了……可是那门楣之上的‘狮岗胜览’四个金色大字,还有那大字上方‘双狮戏球’的雕塑以及墙面之上的那些‘暗八仙’的砖雕,又无处不显露出这座宅子所具有的传统中国元素啊”
当我充满好奇地走进“狮岗胜览”的大门后,出现在眼前的却又是一个中规中矩、典型的四主四厢八房两层结构的徽派建筑。这一下我可真是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啦,“真是怪啦,还真是稀奇啊,在这大山深处怎么会有这样一处又西又中的宅弟啊?”
直到在屋内听了导游的讲解,我才得以将心中的迷惑解开(由此可见,游览古村镇,导游是多么的重要,所以在这里强烈建议各位读者在游览古村古迹之时,有条件的一定要请导游,没条件的也一定要象我这次一样创造条件‘蹭导游’!不然,你肯定会错过许多好东西的)。
原来这座“狮岗胜览”的宅弟始建于晚清洋务运动时期,屋主吴用舟是一名经营茶叶釉果,并且留过洋当过乡长的官商,所以受西化影响,他建的这幢民居的门楼带有不少西洋风格,但骨子里还是传统的徽派风格。此楼建于一步岭上,背依瑶岭,前望狮山,下临瑶河;与河对岸所建的,背依狮山,正对瑶岭,亲水瑶河的“程氏宗祠”一样,颇得风水之利;再加上立于楼上,瑶里风光一览无余,故而取名“狮岗胜览”。
走过那么多的古村古镇,看过那么多的“三雕”,木雕之中唯有瑶里这“狮岗胜览”大屋之内的木雕让我最为难忘。(砖雕难忘安徽亳州的花戏楼,石雕难忘山西灵石的王家大院)
难忘其木雕的数量之众:这屋里门窗、房梁之上的木雕除了常见的花鸟鱼虫,福禄寿喜等传统图案外,更多的图案则是取材于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古典戏文以及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中的内容,光能说得上内容,数得过来的木雕就有一百多幅,,幅幅均是围绕着“忠、孝、节、义”的主题,充分地体现了我国传统的道德思想观念,也彰显了宅子主人的博学与涵养。
难忘其木雕的技艺之绝:这屋中门窗、房梁之上的木雕无论是雕刻图案中的人物造型,形象逼真程度,还是雕刻的手法与工艺都是十分的精湛,特别是工匠所运用的雕刻刀法如剪纸般精细流畅,对于疏与密的处理、精与细的对比都独具匠心。所有木雕之中尤以讲解员特意指给我们观赏的位于厢房正上方的取材于《水浒传》的“三打祝家庄”和《封神演义》的“姜子牙大战黄飞虎”两幅木雕为奇,雕刻刀功深入,前后人物层次分明,景物前后透视,画面更是多层镂空,据说图案景物层叠竟然多达七层,实是所见过的徽派木雕中不可多得的珍品,堪与浙江东阳木雕媲美。
车轮下的周边风景:
绕南古陶瓷博览区
推荐指数:2星
备注:
推荐指数:1星
梅岭生态度假区
推荐指数:3星
汪湖生态游览区
推荐指数:4星
自驾线路
东线:上海----沪杭高速151公里----杭州----徽杭高速240公里----黄山----黄婺景高速160公里---景德镇北下高速---景瑶公路60公里----瑶里镇----县道032
西线:南昌----昌九高速130公里----九江----九景高速140公里---景德镇北下高速---景瑶公路60公里----瑶里镇----县道032
北线:安徽休宁---渔亭----流口----瑶里镇,约140公里,这条路虽然沿途山村风光不错,但因其经过江西与安徽交界之处,需翻越黄山余脉五华山,山高路险,对驾驶者的技术有一定要求,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