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河古镇,合肥美食后花园(安徽古村镇系列)

(2011-08-29 14:57:17)
标签:

自驾游

旅游

古镇系列

分类: 古镇系列

    “不会吧?!有没有搞错?!你柴文会专门为吃开车跑一趟安徽?!”坐在咖啡桌对面的Christy和Abby两个丫头,禁不住大声嚷嚷了起来,完全忘记自己是在安静的咖啡馆里,果然,两个丫头的失态引起了别人的注意,大家纷纷朝我们这边望来,弄得我很不好意思,两个丫头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急忙吐了吐舌头,做了个鬼脸。

    不过,我很能理解此时这两个丫头的感觉。也是啊,凡是与我柴文结伴出去自驾游过的同伴,哪个不对“起的比鸡早,吃的比猪差”的柴文同学印象深刻,都知道柴文同学最不好吃啊!可现在,就是这个最不好吃的柴文同学竟然跟大家说:要专门为了吃一顿而开车跑一趟安徽。换了谁,谁都得象两个丫头这样啊。

    直到我开着“星星”(我对我的“北斗星”微型车的爱称)驶上了去安徽合肥的高速公路时,坐在车后的两个丫头还恍如梦中呢。

    我这次自驾出行,还真是为了个“吃”。

    吃什么?吃最正宗的徽派菜系中的一支:土菜。

    到什么地方吃?安徽三河镇。

    说起安徽三河镇,如今的人一定是十分陌生,甚至很多人连听都没听说过。不过,这三河镇要搁在过去,可是一个不得了的地方:镇子古老,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春秋战国时便初具雏形,称“鹊岸”,为吴楚相争要地。公元前510年,吴国名将伍子胥率军在此击败楚军。三国时魏主曹操在巢湖训练水军,三河亦为魏军驻地。晋以后遂称“鹊渚镇”,至明代始称三河镇。近现代,这里曾是太平天国年轻将领陈玉成取得“三河大捷”战场神话的地方,也是李鸿章为淮军储备粮食的仓房,更是当代名人杨振宁幼时读书之地。

     还没概念?这么说吧,安徽三河镇又被称为“安徽的周庄”,这下明白了吧。嘿嘿,了解柴文同学的人听到这一定明白了什么吧。

    当我驾车驶过合肥,从舒城、三河的高速出口下来,向左行驶不到一刻钟便进入了三河镇区。两个丫头一看到三河古镇的游览接待中心的牌子,就又立即大声叫了起来:我就说嘛?什么为了吃啊,何着你柴文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你这个古镇迷的柴文还是为了古镇来的啊。我们又被你给骗了。一听她们这么说,我立即严正声明,这次来三河绝不是为古镇,确实是为吃。保证让大家吃好,吃得忘不了!

    为了表示诚意,我在早已预订好的三河国际大酒店停好车,放好行李后,立即拉上两个丫头:走,带你们去吃好吃的,去晚了就没地了。见事已至此,两个将信将疑的丫头无奈地跟在我的身后,一起向小镇的深处走去。

    三河古镇就是好,好在什么地方?不收门票。

    我领着两个丫头顺着镇上的大路,哪热闹往哪走,不一会就来到镇中心的广场上。我一眼就看到广场上的一座大戏台上的匾额书写着“万年台”三个大字,没错,走对了!我四处张望了下,看到广场右侧的小河上架着一座廊桥,脑海里顿时蹦出了城际通的语音导航用语“目标就在附近,请注意搜索。”我回头示意两个丫头跟我过了河,走到了桥头一处古街上的十字路口,右前方是一家“三河四子封缸酒直销部”,再向其右手一瞧,果然见到两尊青石狮子正把着一处古巷口,它们身后正是一条两边都是店铺的古街。嘿,你还别说,这网上网友的攻略还真是准啊。

    走进古巷口,我站定在巷口左手第一间门脸前,定睛看去,门牌正是古南街401号,在往上一瞧,一块“古街土菜馆”的黑漆招牌赫然在目,就是这了。

    我正要进门,一个瘦瘦高高的中年男子已经迎了出来,“吃饭吧,进来坐吧”,“您是赵老板?”,“对,我是赵业文”,“全对了,赵老板啊,我可是专程开了好几百公里的路,特意来吃您烧的土菜的啊”,“唉呀,不好意思,快请进,快请进。”一阵好似老友重逢般的寒暄之后,我们被让进了土菜馆的里间。

    这土菜馆真是不大,外面就是灶间兼厨房,里间只有一大一小两张桌子。别看店面小,赵老板和他的土菜馆的名气在网上那可是响当当的,每天都有很多向我一样的客人慕名而来,来晚了,你还真没地方坐。

    坐下之后,两个丫头虽然已经相信我真是特意来这里吃一顿的,但对这样的小店能有什么好吃的依然是疑惑不解。趁赵老板去给我泡茶的功夫,我卖弄起从网站上查到的资料,先给她俩上上一课:这三河饮食,以徽派菜系为底蕴,融百家菜系之长,堪称中国饮食的一大奇葩,闻名遐迩,传统宴席—“八八席”、“八四席”,无不传递着久远饮食文化的底蕴,“三河酥鸭”、“米粉虾”、“豆腐面鱼汤”等名菜无不展示水乡的风韵,“三河小米饺”、“三河马蹄酥”让你回味无穷,还有三河茶干、三河米酒,更是让人流连忘返……我正忘乎所以地“授课”呢,赵老板端着茶水走了进来,大概是在外面听到了我讲的话,笑了起来,他一笑,我倒有点不好意思了,我这可是有点关公面前舞大刀了啊;大概是看出了我的心思,赵老板连忙替我圆场:“对,对,说的一点都不错,如今啊,我们这已经成了合肥的美食后花园啦,很多人来趟三河不为别的,就是冲着正宗的三河土菜来的。因为我们这三河土菜啊,讲究刀功火候,味重,油足,量大,价格还便宜,吃起来很过瘾的,你们一会吃了就知道了。”

    依着网上的介绍和老赵的推荐,我点了五样三河名菜:一道“汪丫鱼烧豆腐”,一道“三河虾糊”,一道“三河小炒,一道“酥鹅”,最后是一道“毛圆汤”。

    老赵是位温文而雅的的中年人,从里间墙上的老照片看,老赵年轻的时候可神气了,依现在标准也绝对算得上是位帅哥。

    老赵不仅人长得帅,还烧得一手好菜,据他自己说,那是因为年轻时在乡下插队时,为了少受苦,主动要求当了知青点的炊事员,这才练出了烧菜的手艺。

    要说老赵有什么“不足之处”,那就是老赵做事慢条斯理,而且还特认真,讲究着慢工出细活,所以啊,来他店里吃饭,要么就得象我们一样耐心地等,要么你就干脆先点好菜,然后到附近的古街上转一圈,回来正好赶上上菜。我因为怕被别人误以为另有图谋,所以就哪也没敢去,在店里磕着瓜子,喝着茶,倒也悠然自得。

    也没在意等了多久,反正菜开始一道道地上来了:一口黑漆漆的小铁锅里盛着的是“汪丫鱼烧豆腐”这汪丫鱼是长江中下游流域里一种特有的无鳞鱼,头部两侧有硬刺骨带须,有点象“胡子鲶”。吃上一口真是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一盘“三河小炒”不仅色彩鲜艳,更因是用木耳、洋葱、酱干、鲜肉、蒜黄、水芹、红椒分别切丝,爆炒而成。可谓是木耳清脆,洋葱微辣,蒜黄水灵,水芹柔韧,入口脆爽;一盘三河虾糊就是三河当地人利用特制的米粉,加上小河虾,配以自家特制的米酒烹饪制出的,米粉中伴着虾仁的鲜香,味道别出一格;酥鸭是三河镇的传统名菜,但老赵拿手的却是酥鹅,那色浓味香,就便提了(我见其既可当菜上席,又可当面浇头,就要求老赵明天早上用这汤汁给我下碗面当早点,这是后话);最后老赵端上来他的看家菜肴:毛圆汤,但见碗中绿叶漂浮,豆腐细嫩,肉圆散漫,观感口感均非常清爽。老赵特意告诉我,这做肉圆的肉糜仍是他亲手现剁出来的,所以才会有这样的口感。

    为了今后写作需要,我尚顾及要向老赵问这问那,并拍照留作资料,那两个丫头则是自顾自地埋头一通猛吃,美食当前,二位小姐已经顾不上保持淑女形象啦。正吃间,又有客人慕名前来,小店立即客满。来客见我们桌上早已吃得锅碗盆底朝天,知道定是好吃,于是二话不说,叫来老赵,照单全点,我一打听还真是特意从合肥赶来吃的,没想到,这三河古镇,还真是成了合肥的美食后花园啦。

    酒足饭饱之后,我跟两个丫头提出来去逛逛古镇?哈,此时这种要求自然是水到渠成,嘿嘿,姜还是老的辣啊。

  有着“安徽周庄”美誉的三河古镇果然是皖中水乡,一条青青小南河穿镇而过,河边垂柳依依,亭台楼阁掩映在成片的白墙灰瓦之间,河面之上,石桥,廊桥横跨,河中手摇游船往来如织,正是一派“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象。

  古镇中最有味道的当属古南街和古西街两条老街,踩着被岁月磨砺得光滑透亮的青石板,沿着古街缓行,小街两旁的民居都是风格独特的徽派建筑群,白墙黛瓦,小青瓦敷盖的双坡屋顶,古朴典雅,那一排排向天昂首的马头墙,仿佛欲向天诉说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偶有原先镇上的大户人家,那屋里屋外,梁檩椽柱之上满是雕花彩绘,门前那黑漆鎏金的商家匾额,彰显着当年的浮世繁华,最有意思的当属家家户户写着姓氏悬挂于门楣之上的八角玲珑的挂灯, 无不透溢着浓郁的古风神韵,待到了晚上华灯初上,或者夜深人静之时,却又是一番蒙胧韵味。

    第二天一早,我特意放弃了酒店里的自助早餐,又跑到老赵的店里,继续我的美食追求,这次老赵给我推荐了两样美食,一是用酥鹅汤下的一碗米粉,这米粉仍是用乡下的籼米所做,口感滑嫩,且富有弹性,在配上那鲜美的酥鹅汤,那滋味真是“盖了帽”;另外一样美食,就是著名的“三河米饺”,刚出锅的米饺,金黄黄的,咬上一口……嗯,皮是酥脆的,里面的馅则带着汤汁,包裹着小虾米和豆腐,入口嫩香无比,真是美味啊!

    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不过对于天下美食,窃以为眼见耳听皆为虚,各位食友,还是象我一样,立刻杀趟三河,来个品尝为实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