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天净土甘南行(五)闯入格萨尔王的魔界之地:则岔石林

标签:
长线自驾系列旅游自驾游 |
分类: 长线自驾系列 |
要不是我是那种是个景点就不想放过的主,碌曲的则岔石林就一定会被我们错过了,因为它做为一个孤零零的景点深藏在百里之外的森林之中,值不值得去,确实需要打一个问号,但我现在可以告诉所有的人:秋天的则岔石林太值得去了。
在碌曲县城用过午餐,我们便驾车前往位于拉仁关乡的则岔石林。
景区虽偏远,但前往景区的公路却修得不错,在秋季山林公路本身就是一道艳丽的风景:秋阳下,明晃晃的洮河水一路与公路相伴前行,路边、河畔,蓝天碧水间是一片片色彩初变的丛林;河边的草滩上时常能看见无人看管,悠然自得的白色的羊群,黑色的藏牦牛……眼前的一切都是那样地令人赏心悦目,驾车行进其间,如同游历在一幅美不胜收的山水画卷中。
穿过一片茂密的树林,眼前豁然开朗,谷地间出现了一块平坦的草甸,草甸上是牧民们搭的帐蓬,更远处则是一座小村庄,村头的山坡上是一大片随风飘动的五彩经幡林。
则岔石林的核心景区离这里还有不近的一段路程,但景区规定外来旅游车辆不能开车进入,要么选择徒步,要么只能乘坐当地藏民的马车或骑马进入。入乡随俗吧,于是我们跳上一辆马车,在得得的马蹄声中,晃晃悠悠地向景区深处行去,坐在车上,远远便能望见一片的灰色石壁如同天然屏风一样耸立在谷地的尽头,那里就是则岔石林的沟口。
立于沟口,环顾四周,但见一座座灰色的峰林或挺立在黄绿色的山坡之上,或掩映在绿色的松林之间,在蓝天的陪衬下如同圣殿中的诸神,唯有远处山坡上三三两两的藏式板房,升起的袅袅炊烟,才让你意识到你还身在凡间。
正埋头行走间,眼前忽然出现一片巨大的黑影,抬头定睛一看,原来是两座对峙的巨大石峰挡在了我们的身前,这两座高耸的石峰就如同两扇天然的石门一样,屹立在峡谷之间,那高大挺拔的身形又如同传说中镇守仙界的金刚门神一般威严,细细瞧去,却又发现石峰之间,尚留有一道狭长的缝隙,依稀有路通向石峰身后……这便是则岔石林中的头道石门“一线天”。
相传,此“一线天”是当年藏族英雄格萨尔王降妖除魔率大军征战时,路过此地,前进的道路被石崖阻挡,他便抽出宝刀当崖一劈而形成,在其刀劈石峡后,由于峡缝太窄,大军依然无法顺利通过,于是,格萨尔王再一次飞身上马,身下座骑奋力一蹄,进一步拓宽了崖缝,形成了如今的模样。那留在百丈石壁上的马蹄印千年不化,至今清晰可见。
穿过这道石门,我们便将走进著名的藏族史诗当中,便将进入英雄格萨尔王镇守的魔界之地。
走在谷地间通往峡谷深处的小路上,身边一条清浅的小溪与我们相伴而行,但见流水潺潺,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晶莹的波光。沿溪慢行,山溪淙淙,两侧林立的峰林,呈现出千姿百态,演绎着史诗中各种神秘传说的场景,幻化着传说中的各类形象:或如沙海中的骆驼,驼峰毕现;或如弓身的天狗,仰天长吠;或如半卧的雄狮,回首凝望;或如展翅的雄鹰,欲飞冲天;或如戴盔的将军,依山而立……这些形象各异的峰林,往往因峡谷中的光影的瞬息变化,因观赏者的角度不同,因人的想象不同而多有差异。无论这些峰林象什么,传说中都是魔界中的精灵经格萨尔王点化而成。
则岔石林由于其特殊的地形地貌及气候,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而又比较完整的原始植被垂直景观,在此山谷中最为明显:最低处是疏林灌木草地,再往上是松柏、冷杉、紫果云杉组成的林莽,再继续往上则是温带的灌丛和亚高山灌丛草甸,时至秋天,不同的植被便呈现出不同的色彩,那简直堪称是一场视觉的盛宴。
在已经开放的谷地的尽头是一片山谷间的高山草场,据说从这里继续向峡谷的深处穿越,可以到达四川的若尔盖。
此时,草场四周山上的丛林已经被秋色染上了绚烂的五彩,其间色彩之浓艳厚重如同一幅重彩的油画,而群峰之下,放牧人的窝棚只见炊烟,不见人影,远近的草甸之上,三五成群的牛儿在悠闲地踱步食草……望着眼前的这片恍如世外的山林,我们的心都被深深地打动,一时间竟然都忘了举起手中的相机,只是站在那里痴痴地望着,许久,许久……
我们就这样闯入了群鹰守护的这派恬静的山林,闯入了英雄格萨尔王的魔界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