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百里太行“屹立于河北省与山西省交界地区,向南延伸至河南与山西交界地区,习惯上,人们把位于河北省境内的部分,称为北太行;把位于河南省境内的部分,称为南太行;把位于山西省境内的部分,称作西太行。
当我们驱车从南向北,穿行于巍巍南太行的峡谷之中,行进在巍巍南太行的峭壁之巅的时候,最强烈的印象便是:造物主怕是把美得惊艳,美得震撼的景致都留给南太行了。

云台山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北部的太行山南麓。因其山势高峻,群峰似刀劈斧削般崖台直立,山间常见白云缭绕,仿佛群峰生于云上而得名“云台”。
景区内景点众多且各具特色,若想游遍,没有个二三天的光景,怕是难为。
好在早就听说,云台山中最美的地方当属“红石峡”。
驱车千里到达云台山,从车上卸下行装后,简单用过午餐,一行人便直奔“红石峡”而去,只为在最合适的时间去最合适的地点。

进入“红石峡”景区,必经一座横跨峡谷的石桥。

立于桥上,凭栏俯瞰,但见桥下紫红色巨石开裂两分,形成一条深切达百米的幽邃峡谷,红色的峡谷在郁郁葱葱的植被掩映之下,恰如万绿丛中一线红;细细看去,峡谷之中竟然有蜿蜒曲折的栈道,有巧然天成的石桥,有绿如碧玉的深潭,有飞流垂悬的瀑布……整条峡谷仿佛就是大自然以鬼斧神功雕凿而成的一件巨大盆景。

顺着红色峭壁旁迂回的石阶走向谷底,身边那笔直的崖壁,正是地壳运动形成的“丹崖断墙”,完整地体现了造山运动的过程,向人们展示了大自然所拥有的可怕力量。


穿过一段幽暗的隧洞,呈现在眼前的是两面近乎垂直、高大通天的紫红色岩壁,在此举头望天,唯有一线,大有泰山压顶,时时欲坠之势,正是典型的“一线天”景致,对此有古人曾写诗夸道:“何年鬼斧劈层崖,鸟翼飞来一线开”;其实,整个“红石峡”上方都是天成一线,只是线有宽有窄而已,特别是我们这些江南人,行走于狭隘谷底,恰如行进在苏皖古镇中的一条精美玲珑、曲折幽长的“小巷”之中。


峡谷中放眼望去都是红色的石头,看来这“红石峡”还真是名副其实。这些红石在绿树碧水的映衬下,以万般姿态,千种风情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有谁能想到,就是这些看似再普通不过的石头,却见证着大自然的沧海桑田,如实地记录着十多亿年的地质变迁。



“红石峡”中,除了那几近被染成紫红或褐红色的崖石吸人眼球外,还有那从入口到出口,串布于2公里峡谷之中的数个碧水深潭;峡谷中水应地势,形如卧龙,潭因龙名,曰“白龙”、“青龙”、“苍龙”等;名虽不同,但潭潭水深而清澈,处处可见游鱼其中,如镜潭水,更是倒映着两侧的红岩,青苔草苋,山红水绿相印成趣。



常言道“有潭必有瀑,无瀑不成潭”,这谷中的潭与潭之间总有着形态各异的瀑布相连,或涓涓细流,或激流直下,特别是谷中潺潺水流之上有一座巧然天成的石桥,经年的流水之功竟然将巨石之间冲刷出两座拱形桥洞,上游的潭水从桥洞间奔涌而下,轻盈飞泻,落入下游的碧潭之中,激起的水雾在直射阳光的映照下,五彩缤纷,虹影隐现……此景实为
“红石峡”中的绝佳之景,游人到此,无不驻足,忘情观景。



穿行于峡谷中的栈道之上,若是有心,丹崖碧水之外,定会时不时地发现从岩壁之上悄然渗出的泉水,先是晶莹剔透地悬凝于壁上苔草之间,片刻之后,便又悄然从其上滑下,如串串落珠,又如条条银丝,形成难得一见的珍珠帘苔瀑;午后的阳光穿过峡谷直射于水帘之上,晶亮的水珠在青苔的衬托下熠熠发光,犹如颗颗珍珠镶嵌在绿色的翡翠与红色的玛瑙之上,流光溢彩……面对此物,我情不自禁地凝神屏气,生怕动静大了,毁了这件难得一见的宝贝。


在南太行的大山之中,竟有如此集崖、瀑、泉、溪、潭于一谷的自然山水,整不令人惊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