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红水绿齐云山,细看从来无厌时  (安徽名山系列)

(2011-02-23 23:49:42)
标签:

自驾游

旅游

分类: 国内游系列

古曾以“白岳”之称与黄山齐名,今却少有黄山上如织的游人,如同明星身边的配角,没有那疯狂追随的粉丝;同为四大道教名山,却远没有武当山上那众多蔚为壮观、雕梁画栋的道观与那日渐日盛的香火;它便是位于安徽休宁县境内,与黄山南北相望的皖南名山--齐云山

得益于徽杭高速的全线贯通,拉近了我们与皖南众多名山的距离,使得我利用周末两天假期专程驱车前往齐云山寻觅那神秘的道家风气,感受那浓厚的文化底蕴,欣赏那江南少有的丹霞地貌的计划,轻松得以实现。

 

                                 灵山秀水,显太极

   

从屯溪西出口下了高速,我便驾车向西行进在一条绿树成荫的乡间公路之上。公路左侧,但见远山笼烟、清流相随、群鸭戏水、村庄星罗、水田滢滢……好一派恬静迷人的皖南田园风光。

车行30多公里,便来到了齐云山下。

齐云山之山势与北边的奇秀黄山相比确实是显得平淡无奇,但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许是这齐云山真是聚着千年的道家灵气,当我立于山脚之下,满眼绿意葱蓉之时,便觉周身渐为一股清幽之气笼罩,一时间好不神清气爽,心绪平和。

古人登齐云山唯有步行,过登封桥,沿“九里十三亭”的登山步道,半个时辰便可上山,而今之健行者仍可由此旧路入山;齐云山虽海拔不足600米,山势也不甚高险,但我等久居城市,缺乏锻炼者,仍是望山生畏,便乖乖地买了索道票,坐缆车凌空而上,虽然少了那份信步拾级,移步观景,悠哉悠哉的情趣,但却可在缆车中气定神闲地极目远眺,饱览四周的秀美山川和田园风光。

山红水绿齐云山,细看从来无厌时 <wbr> <wbr>(安徽名山系列)
              山红水绿齐云山,细看从来无厌时 <wbr> <wbr>(安徽名山系列)


    出缆车站,沿着山道下行不远,路见“飞云亭”,亭边一片开阔之地,恰如一处观景台。驻足于此,放眼望去,眼前的景色好不令人心旷神怡:远处,黄山山脉群山如海,山间浮云如浪;近处,一条碧水如青罗玉带般飘逸于山脚之下,水边良田万倾,数座村落散布其间,白墙灰瓦掩映于绿树婆娑之中,煞是好看;此水名为横江,仍是新安江的上游,江上一座七孔古石桥如龙卧波……

山红水绿齐云山,细看从来无厌时 <wbr> <wbr>(安徽名山系列)

    横江之水流经齐云山东麓之时,身形一扭,转了个“∽”形的弯,不经意间便于苍茫大地之上清晰地划出了“阴阳”,而水边的两处村落又恰如点出的“鱼眼”,自然的造化,成就了齐云山下这一幅神形兼备的“天然太极图”。

山红水绿齐云山,细看从来无厌时 <wbr> <wbr>(安徽名山系列)
    相传此图未成之时,齐云山上道运并不兴旺。直到明代,山下之村舍,无意之中点活了“鱼眼”,激活了阴阳二气,终成一个完整的太极图形;而此图形,又竟然被一代宗师张三丰看破了玄机,以致他归隐于山中洞天福地之间,苦苦修行,终于天启三年羽化登仙,至此齐云山之道运开始转盛

山红水绿齐云山,细看从来无厌时 <wbr> <wbr>(安徽名山系列)
   灵山秀水间显出的天然太极与道家修行相生相伴,神奇而又充满玄机,“山修太极,风生水起”,齐云山终得以位列四大道教名山。

 

万绿丛中,显丹霞

 

        沿着山间的石板路,向齐云山的深处走去,渐渐地发现其山势虽不及黄山,但却也是壑深谷幽,溪流飞瀑,奇峰峥嵘、怪石嶙峋、松柏争奇,风光无限。

     山红水绿齐云山,细看从来无厌时 <wbr> <wbr>(安徽名山系列)

    入眼之齐云山群峰,山体“横生而端庄”,多呈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方山状或峰林状,以月华街前的香炉峰最具代表,上下圆润,好似天造地设的一香炉,正应了齐云山“三十六奇峰形神妙趣”之说;又一齐云山中有“七十二怪岩”,有没有这么多,无法印证,但齐云山石岩确有奇、雄之风,尤以山中的天门岩、紫霄崖最为典型

山红水绿齐云山,细看从来无厌时 <wbr> <wbr>(安徽名山系列)

令人惊奇的是,在齐云山中,一路望去,无论峰、崖、岩、石,其色均为赤红,在苍翠山林的映衬下,正是万绿丛中显丹霞;而那片片丹霞,自是格外地妖娆夺目,只有这时,我才体会到古人形容齐云山“山山玛瑙红”是多么的贴切。

山红水绿齐云山,细看从来无厌时 <wbr> <wbr>(安徽名山系列)

    如此看来,齐云山与福建武夷山、广东丹霞山、金鸡岭并列为中国四大丹霞奇观,确是实至名归。

当我们从望仙亭下行至梦真桥头,从这里回首望仙台,那里是一面历经千万年风雨的千尺丹崖,巨崖之上一片黑中显红之处似有奥妙,细细端详,依稀辨得是个倒写的字,浑然天成,笔力十足,气韵生动,正是:梦真桥头抬头见福,梦想成真

继续向西行,经栖真岩、忠烈岩、寿字崖,穿过一天门后,便进入了三面皆为百丈悬崖的真仙洞府中,这里的崖是红的,洞是红的,摩崖石刻也有红的,层层叠叠,尽染丹霞。

山红水绿齐云山,细看从来无厌时 <wbr> <wbr>(安徽名山系列)

    立于绿树掩映,清静幽谧、明澈如镜的碧莲池边,回望方才穿过的一天门,方知此岩之奇:从此处侧观,那天门洞开之处的岩石,就象一头垂鼻吸水之大象,雄倚于真仙洞府之上,故人们将天门岩称为象鼻岩;不过,更为奇特的是,那一天门下的洞门形如巨大的靴印,相传那是真武大帝上齐云山一脚蹬开山门之时,力透山岩所留下的……

山红水绿齐云山,细看从来无厌时 <wbr> <wbr>(安徽名山系列)

过浮云岭、长生楼西去,眼前仍是山峦叠嶂,郁郁葱葱,山道两侧不时出现片片茶园;峰回路转间,眼前的山凹里,绿树丛中现出了一大片赤紫色的危崖,高约百米,相比其他山岩,其气势之雄,真可谓是足未涉而势已夺,这便是紫霄崖。

山红水绿齐云山,细看从来无厌时 <wbr> <wbr>(安徽名山系列)

   古人在紫霄崖下依山就势砌筑了玉虚宫,整个建筑与巨大的山岩浑然一体:太乙真庆宫五虚阙治世仁威宫三座刻有神鸟异兽浮雕图案的石坊嵌于崖前,坊后的宫殿却是三处石洞藏于崖中

山红水绿齐云山,细看从来无厌时 <wbr> <wbr>(安徽名山系列)

    齐云山的道观宫殿皆依山形地势而设,或藏或露,藏便藏得巧妙,露便露得醒目。玉虚宫在所有的建筑中藏得最为巧妙,充分体现了道家的天道自然的和谐之美。

 

摩崖石刻,显风流

 

齐云山中除了自然的丹霞地貌外,我们见得最多的便是那粲若繁星,散于崖、岩、洞间,落于桥、亭、坊上的近千处摩崖石刻和碑刻。

山红水绿齐云山,细看从来无厌时 <wbr> <wbr>(安徽名山系列)
  

这些石刻和碑刻流派纷呈,风格各异,蔚为大观:正、行、草、隶、篆俱全,王、欧、颜、枊、苏、蔡、米、黄皆有;有的雄劲豪放,有的柔婉秀丽,有的刚劲傲骨,有的飞龙走蛇;或以气胜,或以形长,再加上刻工精湛娴熟,尽保原作神韵,金石精品可谓比比皆是

古往今来,登临“白岳”,寄情山水,吟诗唱和,挥毫泼墨,为齐云山留下诸多佳句墨宝的文人雅士无数,李白、朱熹、王明阳、程珌、朱升、赵汸、唐寅、海瑞、戚继光、徐霞客、郁达夫……一个个大名如雷贯耳,尽显千古风流。

我们路过的寿字岩,赤壁之上,绿萝掩映之下的那个巨大的寿字,直径达到230厘米,此字虽然不是什么“大家”的手笔,但因出自清代慈禧太后“老佛爷”之手,却也令齐云山沾染了些浩荡的皇家瑞气。

山红水绿齐云山,细看从来无厌时 <wbr> <wbr>(安徽名山系列)

那真仙洞府内,从天门岩到黑虎岩,堪称是齐云山的金石博物馆:洞府内那层层叠叠的崖壁之上,什么罗汉洞、文昌洞、珠帘洞、玉虔宫……真是洞窟密布,各洞之内均有神像,常年供奉香火,各洞旁那数百方各朝各代碑碣、摩崖石刻依次排列,俨然形成了一道历史碑刻文化长廊。

山红水绿齐云山,细看从来无厌时 <wbr> <wbr>(安徽名山系列)
   山红水绿齐云山,细看从来无厌时 <wbr> <wbr>(安徽名山系列)

 

真仙洞府崖壁上的诸多摩崖石刻中,最为醒目的便是那天开神秀四个大字,但见其笔法刚劲浑厚,神逸洒脱,不可不谓气势不凡,这四字不仅是对齐云胜景的精辟概括,而且也成为真仙洞府的标志。

山红水绿齐云山,细看从来无厌时 <wbr> <wbr>(安徽名山系列)
    一幅宝蓝色行书的天开画图在丹崖之上格处耀眼,崖上的字迹虽经历了数百年风雨,仍色泽鲜艳如新和,据说石刻笔划中所填的矿石颜料在当时可与黄金等价,真是令人咋舌。

齐云山众多的碑刻中,尤以紫霄崖下的《紫霄宫玄帝碑铭》最为珍贵,因为其文出自大名鼎鼎的江南才子唐伯虎之手,系唐寅一生中所撰写的唯一一块碑铭。此碑由名人撰文,书法大家汪肇书写,歙休名匠朱云亮、汪阳熙耗时两年刻就,在金石界号称一碑三绝

 

小壶天中,觅飞仙

月华街上,品素斋

 

远远地便望见丹山绿树间一间间宫、观、院、房和民居错落有致,那里是月华街,是山上道士的聚集之地。

山红水绿齐云山,细看从来无厌时 <wbr> <wbr>(安徽名山系列)
山红水绿齐云山,细看从来无厌时 <wbr> <wbr>(安徽名山系列)

山红水绿齐云山,细看从来无厌时 <wbr> <wbr>(安徽名山系列)
    走在月华街上,红墙碧瓦的宫观内外,偶尔能见到一袭皂袍、留髯盘发、仙风道骨的道士或坐或站,旁若无人地聊天品茗;更多见到的则是做着小生意,或忙着收晒笋干山货的普通山民,一切都是那样的寻常;一些马头墙重叠,黛瓦粉墙的徽式民居夹杂在道家宫观之间,令月华街上既有道家的庄重风范,又充满人间的淳朴气息,这大概就是所谓真正的“人间仙境”吧。

山红水绿齐云山,细看从来无厌时 <wbr> <wbr>(安徽名山系列)

    从月华街的长生楼边,随着曲折的巷道下到小壶天,眼前的景观便与月华街上大不一样了:一座石坊,上有“小壶天”三字,按道家的说法,“壶天”、“洞天”都是仙境。石坊门洞呈葫芦形,简洁却深有道义。步入石坊洞门,里面是一处狭窄的石窟,一边是千尺悬崖,一边为万丈深渊。立在窟侧,扶栏下望,不禁一阵头眩目眩,令人心生怯意,凭栏远眺,眼前无限风光则恰似蓬莱仙境,后退一步,回身可见崖壁之上有“退思岩”、“石上流泉”、“飞升所”等石刻,据传这里是齐云山道士飞升成仙的地方。

山红水绿齐云山,细看从来无厌时 <wbr> <wbr>(安徽名山系列)

     山红水绿齐云山,细看从来无厌时 <wbr> <wbr>(安徽名山系列)
  

小壶天,方寸之地,却真是壶小天地大,令人叹为观止。

山红水绿齐云山,细看从来无厌时 <wbr> <wbr>(安徽名山系列)

    到了月华街,是不能不品尝这里的素斋的。

      齐云山的道士们自唐代以来,依阴阳相对,相互依存的道法:以肉食荤菜为阳,清淡素食为阴;热菜为阳,凉菜为阴;烧炒为阳,清蒸为阴……荤素兼顾,阴阳平衡,创造了许多美味可口又强身健体的斋饭。这样的好东西又岂能容我错过。

山红水绿齐云山,细看从来无厌时 <wbr> <wbr>(安徽名山系列)

    浮云餐厅的素菜远远多于荤菜的种类,茶干、笋干、南瓜、青菜都是山民在山上开田自己种的,更有很多叫不上名的山野菜则是山民在山上采摘的,在这里吃的就是一个新鲜,图的就是原滋原味;店里还可以提供正宗的齐云山道斋,共有“八卦全图”、“节节登高”、“道姑豆腐”、“齐云一绝”、“玄帝玉印”、“黄金白岳”、“紫气东来”、“白岳山珍”、“道家仙丹”九道菜,菜数恰是阴之极。不过,因为斋饭做工备料比较麻烦,只有预订才能吃上,我的运气不错,刚好店家多备了一份头牌菜“八卦全图”的料,我才有幸得以品尝正宗的齐云道斋。

山红水绿齐云山,细看从来无厌时 <wbr> <wbr>(安徽名山系列)

坐在店前的平台上,吹着徐徐山风,望着山前云烟过往,品着店家在山上采的野茶叶所泡香气怡人的清茶,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一刻钟,这“八卦全图”才“千呼万唤始出来”。

山红水绿齐云山,细看从来无厌时 <wbr> <wbr>(安徽名山系列)

    这是一盘有着道家八卦图形的菜,黑芝麻与白芝麻拼成了“阴阳”,青椒与红椒点出了“鱼眼”,茶干摆就八卦,这一盘精心制作的斋菜,光这外形就令我情不自禁地啧啧称奇,小心翼翼地吃上一口,啊,还是典型的徽菜口味,油而不腻,满口醇香……

无奈本人味觉不灵,唯品出其中有切碎的木耳与香菇,究竟有多少配料于其中,怕是只有神仙才知道了。

 

 

门票:

旺季:75元(每年31日至1130日);

淡季:55元(每年121日至次年228日)

索道:40/人(上行26元,下行14元)

 

线路:

    上山可选择徒步或乘坐缆车。徒步从登封桥开始,沿登山道上至望仙亭,耗时1个小时。做索道,从缆车上看下去风景绝佳。穿过三天门可以到达月华街,沿途有真仙洞府,玄天太素宫等景点。前山的方腊寨和最高峰都不难走,到山顶可以看到万峰来朝,云雾翻腾的景象。强烈建议到后山楼上楼景区走走,风景很好,而且几乎没人,在后山,你会有奢侈地拥有了整片山色的感觉。

 

游览季节:

强烈建议在清明前后,油菜花开之时,可以欣赏到如画的景色。

强烈建议在雨后登山,雨后初晴,云雾飘渺中,可见山作香炉云作烟,嵯峨玉观隐千年之景。

 

饮食:

农家餐馆集中在月华街,浮云餐厅地方比较大。当地风味是必尝的,紫藤花和小河鱼味道极鲜美,野蕨菜、葛粉之类的也不错,至于那做成太极图案的道斋,视觉和味觉都是一番享受。

 

住宿:

虽然当天上下山时间足够,但推荐在山上住上一夜,或许你会有意外的收获。

山上条件最好的住处是玄天宾馆,当然也比较贵;推荐住在月华街的望仙楼或浮云餐厅,条件不太好,但看风景非常棒。

 

附近景点:

休宁县城的中国状元博物馆

想要了解更多徽州文化,可到位于休宁县海阳古城的中国状元博物馆参观。自隋唐实行科举制到清代,休宁就产生文武状元共19位,休宁以“中国状元第一县”的美名而扬名四海。

门票30/

 

万安古镇  

不要门票

 

万安古城岩

走进明清社会以,体验文化徽州

门票50/

 

路书:上海A4-杭浦高速(过临平,往黄山南京方向)-接杭州绕城西---留下互通立交上杭徽高速---昱岭关(出浙江)----杭徽高速(过屯溪南、屯溪)-接合铜黄高速,看到休宁路牌转出于屯溪西收费站下高速,右转省道103接省道326---万安镇---休宁县---齐云山,全程450公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