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捕捉分析用户眼球行为 生成个性化新闻站点

(2007-02-02 10:13:57)

  关键字策略及运用(一):关键字的基本定义http://vip.bokee.com/images/newimage_green/up.gif生成个性化新闻站点" TITLE="捕捉分析用户眼球行为 生成个性化新闻站点" />
  关键字策略及运用(二):关键字的组合定义http://vip.bokee.com/images/newimage_green/up.gif生成个性化新闻站点" TITLE="捕捉分析用户眼球行为 生成个性化新闻站点" />


  “关键字”被广泛运用于媒体文章与相关文章的关联,博客文章之间的关联,社区贴子与媒体文章的关联,并由此产生了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关联,乃至兴趣圈子的建立。

  前段时间,有消息称美国一家个性化新闻网站即将关门。很多声称是个性化新闻网站的,比如中国搜索,主要是根据用户选择新闻或博客内容定制,比如我对IT新闻有偏好,就可以将IT新闻排在首位。但实际上,人们对资讯的需求是全方位的,即使有偏好,也不能忽略掉对其他资讯的需求。因此,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

  美国这家个性化新闻网站findory.com,则是通过用户在Findory中点击阅读自己喜欢的内容,系统就会自动记录他的阅读习惯,并在首页为其推荐相关的新闻或博客内容。用户阅读的内容越多,系统对其阅读习惯的分析就越全面,从而可以为他提供更准确的推荐内容。我对这家网站没有做过多的分析,倒是想到了“关键字”与个性化新闻的关联。如果有哪位对这家网站有所了解的,麻烦您告诉我。

  如果网络新闻的数量足够大,比如新浪等门户们提供的新闻。再加上每条新闻的“关键字”定义足够“精准”与“规范”,那么就可以通过用户的访问偏好,推送出一个个性化的新闻主页面。而且,这个新闻主页面,可以满足用户的阅读偏好。那么,这样的新闻产品是有生命力的。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用户,访问新浪1万个页面新闻,每条新闻由3个“关键字”组成,这1万条新闻就有3万个“关键字”。但是这3万个“关键字”有一部分是重复的,因此我们可以把这些页面的“关键字”进行数量排序。

  从而,可以发现这个用户的阅读偏好。如果这个用户阅读了大量带有“关键字”“明星”的新闻,我们可以推送当天带有“关键字”“明星”的新闻。如果这位用户大量浏览了带有“关键字”“刘德华”的新闻,我们可以推送当天带有“关键字”“刘德华”的新闻。与个性化定制不同的是,这种不需要亲自动手所生成的个性化新闻,是用户参与了制造过程的不知不觉的行动。

  新闻读的越多,“关键字”就越多,“关键字”越多,“关键字”对应的阅读偏好就越详细,这样的个性化新闻显然更准确、更科学、更实用了。长此以往,日积月累,阅读量越大,就越能符合用户的阅读偏好,也必能生成一个非常具有个性化的新闻主页面。当然,前提是所有新闻的人工“关键字”定义是严谨的、规范的。利用分词技术,也能做到比较的精准。

  实际上,搜索在这方面走到了前面。百度通过搜索偏好,延伸开发出许多产品,比如百度贴吧。Google Trends更是一个偏好类产品,尽管有时会有啼笑皆非的结果。Google Adsense更是长尾理论的典范,大量的中小企业用户通过广告词(类“关键字”)进行个性化匹配,赢得了广告份额。而国内的博客之所以没有找到赢利模式,所谓的博客广告联盟半途而弃,我以为,是因为这些BSP们没有能够集聚足够多的中小企业用户,没能抓住无数中小企业这个大尾巴,没有实力和信誉来做这个事,百度有这个实力。Google Adsense完全可以适用于博客赢得模式。

  个性化的新闻主页面,有没有前途?很多人每天打开新浪主页,看了不到5条新闻就关了,这足以证明个性化是必要的。赢利模式呢?如果我们能推送给用户一个有个性化的新闻主页面,那么个性化广告也会纷至沓来,因为广告的投放,也需要精准的个性化投放。中国的门户新闻站点太强大,与他们之间的竞争,是实力级的,比如说现在拿到新闻牌照的百度才敢说要做新闻了。

  个性化新闻站点,通过捕捉用户的行为来决定如何进行内容的群组,必是一个方向。我认为,个性化新闻是对传统门户新闻的颠覆,消费者(网民)不再是被动的,而是更多地参与了新闻本身,拥有决定自己的眼球怎么花的更多的权力。(写于2007年2月2日⊙TechWeb社区)

  PS:就在我收文的时候,看到了一条惊人的消息,国外有人推出了一款独特的浏览器,该浏览器利用搜索以及对在线网页做tag标注,从而达到满足网友精准阅读的需求。这更证明了个性化阅读是未来的趋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