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吉林省长春市几场毕业生招聘会出现一些见怪不怪的现象:要求应聘者必须有工作经验,同时不要将来跳槽的,另外开口要求月薪1000元以上的不要。
可能有人会说,毕业生哪里来的工作经验?有经验的哪个不是来跳槽的?月薪1000元以上还高,那么证明当地的起薪低得惊人。而来这几场招聘会的都是高校毕业生,如果仅从人力资本投入产出来看,他们亏大了,大学生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内蒙古甚至出现大学生零工资先就业的新闻噱头。
而实际上,大学生就业难,不是一年两年的问题了。今年大学生毕业就业的困难程度,更非往年所能相提并论。眼下正是毕业生即将毕业踏入社会的关键时刻,许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还在停摆着。
不光是大学生的就业停摆着。近两年来,普通打工者加薪不多,中下级白领工资则停顿,有些还在下降。中国中低端白领的工资停顿甚至下降,与大学扩招有关,与大学生供应量急速增加有关,与服务业欠发达,难以提供大量文职岗位吸纳大学生也有关。中低端白领的工资尚且如此“悲惨”,更惶论大学生要找到一份工作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困难,也直接影响到这个社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评价,新一轮的“读书无用论”开始抬头。
上一轮的“读书无用论”是在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的交替时期,由于商品的匮乏,运输的迟滞,信息的阻隔,使得商业活动变得有利可图,商业利润的攫取也变得容易可行,直接造成那个年代的“读书无用论”。而现在的“读书无用论”,则是大学生就业困境造就下的特殊产物。
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供养一个大学生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但毕业后能取得高回报的希望支撑一个个大学生及家庭在负重前行。可许多大学生发现,毕业后很难找到工作,大学毕业即失业,企及多时的终点并没有给他们带来新的希望,反而使他们站在一个更尴尬的起点上。令人担心的是,大学生的命运却更不那么乐观,更加的惨白与不可知,谁来关心这个群体的命运呢?大学生就业的机会又在哪里呢?
笔者长期为招不到优秀的企业人才而感到焦头烂额,愿意给前来应聘的毕业生一个机会,相信许多毕业生也为自己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工作同样忧心忡忡。问题的症结在哪儿?矛盾的核心在于中国的教育模式远离社会和市场需求,人才供给和需求的错位,这种情况迄今没有实质性的改变。这种局面造成的后果是:一方面中国缺少合适的劳动者,另一方面很多学生一毕业就意味着失业。一方面是企业单位发愁找不到熟练劳动者,另一方面是大学生发愁找不到工作。
这种脱节虽然暂时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而实际上有弥合缺陷的办法,比如实习机会,比如勤工俭学。眼下暑期将至,各地高校都开始各种类型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许多大学生也通过这种实践,增加适应社会的机会。最近,欣闻全国最大的兴趣交友平台碰碰交友网率先倾力打造了一个耳目一新的见习平台,碰碰网计划即日起至7月20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大学生暑期远程编辑潮,公开招聘5000人,开展基于Web2.0的音乐、影视、时尚、运动等八大板块的网站人气运营。碰碰网在全国范围内如此大规模的招聘实习生,通过web2.0社区的运营,为广大在校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实践机会,学生一族也有机会SOHO了。而从活动本身来说,这项实习对人际沟通能力、线上线下的活动组织、项目经营能力等都有着不小的挑战,恰恰这也是现今大学生比较缺乏的能力之一。大学生可以通过实习活动,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策划能力、运营能力、应变能力,同时借此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和就业自信心。
引人注意的是,去年的大学新生调查中发现,有超过50%的人开始担心四年后的就业问题。中国已从1999年起连年扩大招生规模,仅从人才知识结构看,如果教育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未来毕业即失业的情况还会持续。国内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中出现的失业现象,其主体仍是应届大学毕业生,未来这种现象还会越来越严重,这其中反映了中国教育体系目前存在的严重问题,即以学历教育为主的高等教育,正在向社会提供越来越多的无效人力资源供给。
在这种现实情况面前,从大学生角度来说,大学生们普遍意识到未来的就业压力,都在积极寻求社会实践机会,为在激烈的竞争中增加自我胜出的资本,碰碰网此次推出的面向全社会的大型招聘活动,是广大大学生最佳的实践舞台。而从政府角度来说,国内的教育资源过于倾斜到高等教育,显然不适合中国高速发展的实际,现在政府开始纠正,逐渐开始重视职业教育,也算是一种亡羊补牢。而从教育部门来说,中国的教育体制曾被学者誉为“未曾触及的最后一个领域”,国内教育体系的方向,也应该调整了。(写于2006年7月4日⊙和讯博客)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