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史建国先生评《青烟或白雾》

(2011-06-19 21:55:33)
标签:

史建国

评论

赵德发

《青烟或白雾》

分类: 师友的一些评论

                   乡村民间的启蒙挽歌

        ——评赵德发长篇小说《青烟或白雾》           

              史建国

                        《文艺争鸣》2011年第3

 

《青烟或白雾》是赵德发农民三部曲的第三部,前两部分别是《缱绻与决绝》、《天理暨人欲》(原名《君子梦》)。农民三部曲,实际上只是作者创 作的三部从不同角度关注乡土和农民命运沉浮的长篇小说。《缱绻与决绝》是一部中国农民的生存史;《天理暨人欲》则从道德的角度切入,堪称一部中国农民的精 神史;而《青烟或白雾》则围绕做官一时,强似为民一世做官情结展开叙述,写出了由权力引发的争斗、情仇,并由此对中国的民主政治前途进行了探 索。从的角度来看,它应算作是一部权力史。关于前两部,作品问世后已有不少读者和批评家对之进行了读解、评价,并且给予了很多的赞誉,因此不是本文 讨论的重点。本文只是拟对这一系列的第三部——《青烟或白雾》进行解读。
  赵德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他是在沂蒙山区的农村中摸爬 滚打长大的,所以他对乡土、对农民有着一种深厚的感情,从事创作20多年来,他从未停止过对农民命运、农村生活的关注、探索和思考。在小说《双手合十》之 前,据不完全统计,赵德发400余万字的文学创作,约有85%的文字是写农民、农业和农村的,表现了一个农民作家对农民人生命运的疼爱有加和执着救 赎。多年以来,他在中国北方那片广袤的土地上吟咏、吟歌,甚至吟啸,孜孜不倦地歌唱着土地与农民。然而尽管如此,他也并没有把乡土当作完美的灵魂栖 息地和无可挑剔的精神家园,从而一厢情愿地美化中国的乡村民间社会。而是在写作中保持了清醒的知识分子视点。跟莫言的作为农民的写作不同,被称为 农民作家的赵德发并没有将自己等同于农民,来高调地宣示一种所谓的民间立场。出身于农民的赵德发自然清楚乡村民间是一个复杂的所在,这里面既有着 丰富的充满活力的资源、让人感受到人性的温暖与美好,同时也不可避免的藏污纳垢,有着许多与现代文明背道而驰的价值理念。因此,借用李新宇先生给康 长福《二十世纪中国乡土小说流变》所作的序言中的一段话来说,在赵德发的吟唱中,他清醒地看到了因为对土地的依赖和对土地所有者的人身依附形成的价值 观,看到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尊卑秩序和伦理规范体系,看到了中国人在这种世界观、价值观和规范体系支配下的生活方式。他清楚地知道乡土民间所存在的一切腐朽 和污浊,所以,他虽然常为乡土民间那些美好的东西而欢呼,但更关心的是乡土民间生存状态的滞后与沉重。尽管他对农民所遭受的不公所承受的巨大苦难怀 有深深的同情和强烈的愤怒,但他也毫不隐讳地写到了农民精神状态的麻木和愚昧,并且高高举起了启蒙的大旗,以科学和民主为武器来唤起农民的觉醒。而只有农 民真正觉悟了,他们的生存景况才有望得到根本的改变。这样一种启蒙主义的价值立场,使得赵德发的乡土写作与五四时期的乡土文学有了某种内在的精神羁联。这 在小说《青烟或白雾》中表现的尤为明显,这部小说大力张扬了科学民主这两面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曾经绽放异彩的旗帜。
   小说《青烟或白雾》中,农民的愚昧在很多情况下是与千百年来萦绕在他们心中的官本位’’思想联系在一起的。小说中作者写到了两种奇异的自然现象,一是雷 公山顶的奇异光环,一是支吕官庄祖坟里的青烟。支吕官庄几百年的历史里,围绕这两种奇异的自然现象发生了数不清的故事,或者邪门歪道利用宝光愚弄民众 以骗财谋逆,或者朴实的村民受了青烟的蛊惑千方百计地想让自己的子弟做官出仕以改变面朝黄土北朝天的命运。雷公山顶的宝光导致了一大批受害者,吕中贞 的叔父吕佰杨是其中受害较为严重的一个。吕佰杨受了焉磨匠的撺掇,一心想加入无为道,为了通过所谓的炉考,甚至不惜自我阉割。然而吕佰杨之所以付 出这么大的代价加入无为道,并不是为了成仙成道或者躲避什么白阳劫,而是为了修成正果,做上高官。为了通过考试,他想尽办法遏制自己的欲望, 毅然决然地与老婆分房而居。当老婆问他入这个道,受这份罪,到底有啥好处时他回答说,等到修成正果,做上高官,你就知道好处了。俗话说为官一日, 强起为民一世,你懂不懂?献心的过程中,一位无钱可献的贫苦妇女想献出自己的十年阳寿,遭到拒绝后竟然卖掉了自己五岁的儿子。她之所以舍得卖掉 自己的亲生骨肉来表忠心,也不是因为相信什么因果轮回以期来世好报。与吕佰杨一样,她也是看中了那位无为道长做官的许诺。当考官任炉师说她有这份 心,日后一定能成为无为天国里的女部长时,那位未来的女部长立刻激动万分,以至于将两行热泪刷刷地洒到了她的破烂衣襟上。而吕佰杨也正是被任命 为黑龙江省的省长时,因为筹措路费才不惜勒索自己的寡嫂和侄女的,结果省长没做成,反而被侄女告了一状蹲了五年监狱。不管是省长自阉入 ,还是女部长卖子入道,他们入道的动机都不是源自对教义本身的信仰,不是源自一种超越性的追求(尽管这种教义实际上也只是一种骗人的幌 子),而是看中了世俗的利益、看中了入道之后就可做官的许诺。驱使他们敢于舍弃妻子、骨肉的正是这样一种为官一日,强似为民一世的官本位思想。小说中 这种不乏夸张的描写将这种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表现的活灵活现,而这样一种看重现世回报的信仰模式也是中国民众许多信仰的共同本质所在。
   至于若干年后吕佰杨的儿子香炉又大张旗鼓地组织人炼神光功,一方面是为了办培训班借机敛财,另一方面也是出于一种做官出入头地的考虑。吕忠贞住院时香炉 老汉前去探望,提到自己将成为山邑县神光功学会的常务副会长。支明禄说,常务副会长?那得祝贺你呀!”香炉立时便面呈得意之色:按说你这村头儿也该祝 贺祝贺。神光功学会是全县性的组织,论级别,我这常务副会长也相当于副县级,你说是不是给咱支吕官庄争光了?可见这种官本位的思想是一脉相续的……明明 只是一种大雾天气里特有的光学现象,在数十年的历史里却不断有人利用它来欺瞒百姓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这固然说明老百姓的官本位意识之强,却也同时 说明了老百姓的愚昧无知。
  因科学知识的欠缺而陷入迷信或者被欺骗的事例在小说中还有许多。比如乡人们都相信清官支翎显灵,夜间办 案,惩治贪官从而对其大加供奉的事,除去看庙的支明昕刻意编造了谎言——毕萌死的夜里,支明昕说他听到了院子里有脚步声,还听见有人说,咳,总算办了一 ’——之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不明白如果说支翎夜里出去办案是假的,那他身上怎么有露珠?再比如千年虫本不过是一种计算机设计上的缺 陷,然而当有人以此去招摇撞骗时却有那么多人深信不疑,结果不仅被骗财而且还被敲掉牙齿遭受了身体上的伤害……所有的这一切都说明,即便到了21世纪的今 天,对广大民众进行启蒙,以科学扫除愚昧和迷信,仍然是十分必要的,在乡村民间这样一个独特的文化空间内,启蒙的任务远未完成。而在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如 果乡村民间不告别蒙昧,整个国家的走向现代就是一句空话。
  除科学外,五四启蒙运动 还有另外一面大旗,那就是民主。民主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之一,而要使民主真正得以实现,每个公民的正当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则必须要有健全的 法制作为保障。在中国,由于曾经有过漫长的人治时代,老百姓的民主法制意识非常淡薄,当遭遇不公时,人们往往寄希望于明君或者清官为民做主, 而从不谋求通过完善的制度建设来保护自己的权益。这样一种根深蒂固的明君/清官情结实际上已然成了现代化进程中的绊脚石。小说《青烟或白雾》中对社会 的民主进程也做了较多的关注。和许多以呼唤明君/清官迎合大众思维走红的影视作品不同,赵德发在这部小说中对清官情结进行了反思和批判,表现出了 一个知识分子的清醒立场。
  小说《青烟或白雾》中也有一位青天”——清官支翎。这位仅仅做过半年知县的清官由于肯为民作主,秉公执 法而遭人诬陷,做官不久即被罢黜。离任时一县父老挥泪十里相送,赠之以万民伞,上书爱民如子四个大字……这样一个故事其实是中国古代清官故事的一个共 同模式,并没有什么新奇之处。然而可悲的就是那柄被当作清官标志的万民伞经历数百年风雨后被一代代地保存了下来,甚至发展到筑庙供奉,香火不断。支家保存 万民伞当然有激励后世子孙以先人为榜样,争取做官出仕的意思,但民众对清官的珍视于此也可见一斑,民众的清官情结代代相传,直到今天仍然被如此多的人 所抱持,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悲哀!所谓清官为民作主秉公执法,本是他的职责所在,是份内的事,在历史上一两个清官人治的成功,同时往往意味着整个 社会范围内法治的普遍失败。相信人治、迷信清官恰恰反映了民众法制意识的淡漠,同时也反映了潜####在民众灵魂深处的奴性依然牢固。面 对这种情形,以现代民主意识对民众进行启蒙就仍然显得迫切而必要。这种叙写同样显示了小说中贯穿的作者的启蒙立场。 

除此之外,小说 也正面塑造了的白吕这样一个启蒙者的形象。自吕接受过高等教育,充分享受了现代科学的洗礼,后来又代郭子兴参加过MPA的学习,对现代的民主法制观念有了 更深入的了解。因不愿与郭子兴等同流合污,他把郭子兴等人的罪行向有关部门做了检举之后愤而辞职。回家后他曾先后利用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击穿了山顶神光、 清官显灵以及祖坟冒青烟的迷信。在自己经营的大地艺术遭到郭子兴报复性的破坏之后,他又勇敢地拿起了法律的武器来为自己讨回公道。另外他还积极试图组 农民协会来维护乡亲们的集体权益……尽管他的这些尝试大都先后以失败而告终,但毕竟带领农民向着觉醒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综观小说全篇,作者对民主 进程中所要遭遇的挫折似乎有着充分的估计:白吕经营的大地艺术遭到粗暴破坏时,他试图运用法律来为自己讨回公道,但是却没有律师肯为他辩护;女法官虽 然接了他写的状子,但是却被院领导卡住了,不允许立案;白吕被无故拘留,想通过法律讨个说法也被指示不准立案……即便到了全书的结尾部分,在小说中的 山邑县’’,我们仍然没有能够看到法治时代的真正到来,没有看到民主制度的真正贯彻,看到的却是又一出新时代清官的悲剧。白吕最终获赔是靠了清 ”——新的镇委书记厉书记。而另一位清官的遭遇更让人唏嘘不己。纪委书记支明铎秉公执法被群众奉为支青天,在县人代会上,尽管他不是候选人却还是以 绝对优势当选为县长。可他被怀疑私下里搞了小动作,被调到别的县当副县长。虽然他明知道等额选举的程序是不合法的,但却也无能为力。临行前,重演了他的老 祖支翎被罢官的一幕,百姓夹道相送,并且赠以现代的万民伞——万民签名条幅……历史虽然已经过了几百年,但却仍然在原地徘徊,这是一声多么沉重的警钟!但 作者并没有因此放弃对民主法制建设的希望,在小说的结尾,我们看到了鲁迅《药》里面所添加的花环——支吕官庄村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作者预示在这次选举中 以白吕为代表的民主力量将获得胜利,支明禄家天下的封建思想将彻底告别历史舞台。这似乎在告诉我们,从最基层悄悄展开的中国的民主政治改革最终将获得胜利
  小说中当大地艺术被毁坏后,白吕前去拍照以保留证据,面对脚下的大地,他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作者这样写道: 

   ……一股强烈的责任感鼓胀在白吕年轻的胸膛。他站在那里,庄重地对自己说:白吕,你不能学老庄的清静无为,也不能学陶渊明的归隐逃避。你应该去做一名真 正的“大地艺术家”,真正的‘播种者”,在这块土地上播撒两种东西:科学精神和民主意识。如果能让这两种东西在土地上萌芽、生长,这才是一项了不起的事业! 
  想到这里,白吕浑身充满了力量,感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所在。他噌地跳下石台,跑下山去,骑车到县城冲洗胶卷去了…… 

   在五四时期具有启蒙精神灌注其中的乡土文学走入历史80多年之后,我们在赵德发的《青烟或白雾》中重又看到了启蒙精神的高扬。尽管乡土文学的日渐武 微似乎已经不可避免——连以农民作家著称的赵德发也已经转向,但这曲却在提醒我们:乡村民间的现代性革命尚未成功,启蒙仍需努力。 

  注释:
  (1)刘荣林:《土生万物由来远地载群伦自古尊——赵德发农民小说创作述论》,《当代文坛》,2007年第3期。 
  (2乡村民间的概念参见王光东:《民间》,载《当代文学关键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13_217页。 
  (3)李新:《二十世纪中国乡土小说流变·序》,中国戏剧出版社2000年版。
  (4)有关小说内容的引文均出目赵穗发:《青烟或白雾》,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不再一一注明。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