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孩子兴趣孩子教育 | 
					
http://s11/mw690/539fe8f6gde3a2203b2ba&690
精英教育,不是如何成名成家,是帮孩子发现自己,成就自己,做他自己,这是我们家长的责任
 
最近《中国合伙人》这部电影大热,连带人们也把俞敏洪的演讲、理念翻出来了解,作为一个行当的创始人,史上最富有的老师,确实有他独到的地方,他说:
--培训是教育的一部分,一个新东方学生,哪怕是只坐在了教室一天,也是在接受新东方的理念。
--现在的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一下改变到平民教育。
 
给孩子学音乐、学画画、学体育,很多时都带着玩的性质,孩子想学就学,想停就停;而且很容易就把兴趣学习,等同于补课,补作文、补英语。。。。在这个问题上,主妇的感觉是,形式上可以是“游于艺”,态度上,作为家长其实是要认真对待。能由自己掌控的孩子兴趣学习,是教育的一部分,是学校学习十分重要的补充。
按俞敏洪的说法“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一下改变到平民教育”,其实整个体制内的教育,都是这样,它是适合大多数人的教育条框,教育内容、教育方式、评价方式,都是普适性的。
 
学校的教育,基本上不可能做到因才施教:
---一个学校几千人,一个年级几百人,一个班四十几个人,要求老师关注每个人,是不现实的,孔子为一代师尊,也就教了72人而已。
--教育部门对学校、学校对老师的评价,老师对学生,这一系列的评价,只能以升学率和分数作为比较可以衡量的标准。
 
既然是普适性的,大部分人都可以获得一个大学文凭的今天,要指望像以前只有少数人读大学的时候那样,都能顺利找到工作,立足社会,确实是不现实的。家长斤斤计较孩子的分数,为了考名校、为了区区几分,侵占孩子的休息、玩乐时间,给孩子补课,补数学、作文、外语,都是没有必要的,都是短视的。
 
想想整个学校教育出来的成品,我们没有必要逼着孩子完全跟着学校、分数的指挥棒转,那是家长不负责任的行为。
 
学校教育,是普适性的平民教育,作为家长:
 
--尊重配合学校的教育,那是基础
--无需过于尊崇学校的评价标准,尤其对孩子的评价,唯分数论是不可取的。
家长把握好自己能掌握的兴趣教育学习这一部分的主动权,真正去了解、观察自己的孩子,帮他找适合自己的路:
---多观察孩子,看她喜欢什么,真正擅长什么,最了解孩子的,不是老师、不是专家,是妈妈。
--给她条件,去接触她喜欢、擅长的内容,学画的,多观摩,学音乐的,多听、多欣赏。。。
--尽可能给她找个好老师,真正的领路人。
 
精英教育,不是如何成名成家,是帮孩子发现自己,成就自己,做他自己,这是我们家长的责任。

加载中…